“瘦了又胖,胖了再瘦”已经是减肥人士的家常便饭。为什么我们减肥成功后不能稳定住体重,总是忽胖忽瘦呢?体重短时间内变化过大,容易反弹,可能带来哪些健康风险呢?记者采访了宁医大总院营养科陈启众主任。
案例回放
女孩减肥忽胖忽瘦代谢紊乱了
26岁的小林(化名)身高160厘米,体重58公斤,属于微胖身材。4个月前,有位同事无意间说了句她太胖了,这让自尊心很强的小林有些受打击:一定要变瘦!于是,小林开始了减肥计划。通过节食和吃减肥药,短短一个月瘦了20斤。减肥颇有成效,小林开始恢复了正常饮食,但体重开始迅速反弹,甚至比减肥前还胖了2斤。
看到体重计上飙升的数字,小林更郁闷了,又开始新一轮减肥:每天只吃一顿饭,饿了就吃点水果。就这样,一个月后小林又瘦了18斤,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找上了她:月经不调、掉发、皮肤松弛,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1 体重大起大落危害健康
肥胖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将体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成为很多人的目标。“其实除了要预防过度肥胖外,我们更要注意体重指数的波动。体重忽胖忽瘦,波动比较大,这种情况在减肥人群是比较常见的,但体重的频繁大幅波动可能危害健康。”陈主任提醒说。
造成体重波动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陈主任分析,一种是追求短期快速减重效果,没有建立长期的健康生活方式,另一种是使用了错误的减肥方法。“比如减重者这一段时间通过节食运动,体重减下来了,就停止了节食运动;一旦发现体重出现反弹,马上又开始节食运动。就这样,造成体重波动较大,甚至出现越减越重的情况。其实,减重期间的忽胖忽瘦是不可取的,甚至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增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也有研究表明,如果体重在短时间内变化幅度和波动过大,会打破身体内分泌系统平衡,还有可能导致心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从而诱发心血管病。”
对于真的需要减重的人群来说,要讲究科学合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匀速减肥:每周减肥0.5公斤~1公斤,一个月减1公斤~3公斤,这种方法,对身体损伤小且不易反弹。
2 肚子大的人更应减重
有些人外表看起来并不胖,体重也在正常范围内,但肚子却是圆鼓鼓的,这在医学上又被称为腹型肥胖。
“其实,腹部肥胖更易使人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胆石症、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危害可能比全身肥胖更加严重。”对此,陈主任解释说,腹型肥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肚子大,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肚子里的肝脏、胰腺、胃肠道等器官周围和内部。过多的内脏脂肪进入消化系统时,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可能引发脂肪肝,还会扰乱新陈代谢,引发二型糖尿病等病症,还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所以,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不能只看体重,还要关注内脏脂肪指数。生活中,可通过腰围简单判断内脏脂肪。一般来说,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需要引起警惕。”腰围是衡量健康的一把尺子,减肥一定要先从腰腹开始,这里才是减肥的关键。
3 科学减重,才不易反弹
减肥中的忽胖忽瘦、反复反弹不利于健康。那么如何科学减肥,才不容易反弹呢?
减肥是一个技术活,不要只知道节食不吃饭。陈主任推荐,想通过饮食减肥的人,可以试试高蛋白饮食减肥法。“高蛋白减肥法就是通过吃高蛋白的食物来阻止摄入更多碳水化合物,达到减肥的目标。但过多高蛋白质饮食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最好在营养师指导下应用。”
也可以尝试轻断食减肥。轻断食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日常的膳食结构。轻断食的做法是:一周的5天正常饮食,2天轻断食。轻断食并非禁食,只是有2天要吃得很少,主食、副食都要减少,以保证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不仅断食的两天要管住嘴,其他5天也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尽可能少地接触油炸食品、甜食等。因为限制饮食,也需要补充一些其他微量营养素,比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另外要配合运动减脂。“运动可根据个人情况,一是有氧运动,即慢跑、快走、有氧操等。每次0.5~1小时,每天1~2次。另外就是抗阻力运动,主要是肌肉训练,有条件的可以去健身房,每周2~3次就可以。”
小贴士
注意这些减重细节
◆减肥之前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检测,可以用体质指数判断,或者做人体成分分析,判断是不是肥胖。
◆很多人减肥,减掉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这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产生。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过度减重除了可能引起继发性闭经外,还可能诱发厌食症,导致营养不良、脱发、脂肪肝、贫血等,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减肥过程中如果出现疲惫感或者食欲减退等情况,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