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立秋,但人们的味觉似乎还停留在夏日,如果能来一碗口感丰富、冰爽甜滑的四果汤,那绝对是初秋里贪念夏日最好的选择。曾在泉州念书的查娟,对于四果汤的做法十分熟悉,在家做上一碗,自然要用宁夏本地的配料,这样吃起来才“接地气”。
回味无穷的口感
“我第一次吃四果汤,就觉得味道真的太赞了。”查娟说,四果汤在福州、漳州和泉州一带,是人们夏季消暑的重要饮品。“它从最初的绿豆、薏米、阿达籽、莲子四大样,到现在增加了红豆、西瓜、杨桃、葡萄干、芋圆、芋头丁、蜜饯、花生、石花膏等十几种水果和配料,如今说它是‘十果汤’也毫不夸张了。”
查娟形容自己第一次吃四果汤的感受——沁人心脾的蜜水,加上各种选好的配料,五颜六色的水果丁、鲜嫩欲滴的蜜饯,或小口细品慢慢咂摸,或狼吞虎咽一碗下肚,那沁凉沁凉的糖水令人回味无穷。
在她的印象中,泉州很多街边摊和小店,都有卖四果汤,她常去的是当地鲤城区县后街54号的“童年忆四”四果汤,店铺不大,店内座位不多,门口有折叠桌椅,那是为夜晚人多时准备的。“店门口时常会趴着懒洋洋的猫狗,人们吃着烧烤,搭配上一碗四果汤,那场面,透着老泉州慢节奏的生活气息。”
不过这一碗四果汤中,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石花膏。“第一次吃石花膏,觉得这个长条状的食品很新奇,吃起来的口感,比凉粉还爽滑。”查娟说着,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塑料盒,里面装着的,正是石花膏。
简单而“复杂”的石花膏
石花膏外观类似果冻,但在口感方面则脆而嫩。“它看起来的确很普通,就是用福建特有的石花菜和水做成的,但它的制作却并不简单,即使在泉州,制作石花膏的商家也不是很多。”查娟介绍说,石花膏的主要原料是石花菜,这种生长在海底中潮和低潮的礁石上食用海藻含有藻胶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润肺化痰、清热软坚的功效。
早前,石花菜都是野生生长在潮涨潮落的海边礁石上,采摘不便,产量少,杂质多,而现在人工养殖较多。“先要‘六晒六泡’,就是将挑拣好的石花菜用清水浸泡,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再浸泡晾晒,反复六次之后,石花菜的颜色由紫红变成淡黄色就基本可以了。”查娟说,接下来,是将晾晒后的石花菜熬煮出胶。“将石花菜放进锅里,加清水文火熬煮。大概十几个小时,石花菜的大部分胶质流出,液体变得黏稠时就要用锅铲不停搅动以防粘锅,而这个过程又要三四个小时。”
查娟说,等熬煮好之后,需要将未融化的石花菜捞出,并用纱布将液体过滤,放在盆中,撇去浮沫,大概5~7个小时就能成型,晶莹好看,就像是果冻。
银川特色的四果汤
既然回到银川,做四果汤自然要有银川的特色。
查娟在做这道小食时,特别选用宁夏当季的水果和特产。“比如在水果上,前不久我就用了麒麟瓜、香梨和永宁的红提葡萄为主料,石花膏一定不能少,网上就有卖,最后就是加了糖水后,撒几颗枸杞,吃起来,不但有福建风味,还有宁夏特色。”查娟笑着说,现在只要是朋友聚会,她都会给大家准备四果汤,作为最后上桌的甜品,“尤其是桌子上小碟子摆上一桌,各种配料都齐全,大家随心去搭配,最后呼噜呼噜吃上一两碗,真的特别惬意。”
四果汤简易做法
1.莲子、绿豆、薏米洗净,分别用盆装,倒入清水,浸泡片刻后,放入蒸锅内蒸二十分钟取出;
2.网上提前选购好仙草、石花膏和阿达籽,将仙草切丁,石花膏刮成条,再把阿达籽放入水煮熟捞出冷却即可;
3.银耳浸水后洗净,倒入沸水锅,煮二三分钟捞出;
4.砂锅放适量的清水和白糖烧沸,离火晾凉;
5.食用时,选取上面各种喜欢的原料放于碗中,舀入白糖水(或蜂蜜),夏天的时候还可以加入适量的刨冰。(记者 王敏)
链接:
石花膏的传说
很久以前,泉州还是一个小渔村,村里有一对靠打鱼为生的恩爱小夫妻,贤惠的妻子叫石花女。在丈夫出海捕鱼的日子,石花女都会在傍晚时分站在海边的礁石上等着丈夫回来,日复一日从未间断。
一天,石花女在等丈夫归来的时候,天气突变,海面波涛汹涌,一位渔民在靠岸时被大浪卷入水中,石花女使劲将他拽起,而自己却失足跌入海中,再也没能上来。
第二天,雨过天晴,人们发现石花女跌落的石头上长出了紫红色的小花,人们都认为这是石花女因思念丈夫和亲人而化成的,于是取名为“石花”,以纪念她的勇敢。后来人们采摘这种“小花”熬制出了晶莹透亮的“膏”,自然而然就取名“石花膏”,而这石花膏看着柔弱光滑,口感却筋道有嚼劲,像极了“石花女”为代表的泉州儿女,温暖却有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