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退烧、止痛、咳嗽类药物成了“抢手货”,但药可不能乱吃,尤其是多种药物混着吃可能会出大问题。近日,“一女子发烧后,合并服用了多种类型的感冒药和退热药,导致肝脏衰竭住进了ICU”的新闻给人们警醒。那么,针对发热患者,可选择的药物有哪些?发烧后服药又有哪些注意事项?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姚瑛给大家进行了提醒。
乱服药,急性肝肾损伤不少见
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对于体温≤39℃(儿童腋温≤38.2℃)的发热,建议减少衣物、物理降温及补充水分;对于出现高热或因发热带来的不适时,应及时给予退热药物。
“但是,发热时,不是用药越多疗效越好,患者更不宜随意将一些感冒药和退烧药混吃,也切勿盲从网络上的服药建议。临床中,因自行乱服药物造成急性肝肾损伤的现象屡有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转氨酶或碱性磷酸酶、肌酐等水平增高,严重的可有发热、厌食、恶心、呕吐及腹部不适等症状。”
高热患者可选择的药物有哪些?
日前,官方发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第一版)》,此版目录针对发热症状,推荐34个西药品种、44个中药品种。其中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公认的比较安全的退烧药,两种药物退热效果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对而言,单次剂量对乙酰氨基酚起效相较布洛芬更快,而布洛芬退热作用相对较强,降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另外在用药人群和用药时长等方面还需多加注意。
联合用药小心肝损伤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药理作用,因此这几种退热药不宜同时使用,否则可能会导致急性肝衰竭。
姚瑛同时提醒大家注意,一些常见感冒药的通用名中如果含有一个“酚”或“氨”,一般说明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氨酚黄那敏、复方氨酚烷胺、氨咖匹林、氨酚麻美口服液、和氨咖黄敏、小儿氨酚烷胺颗粒等,尽量不要联合使用。“另外,一些中成药中,比如维C银翘片、感冒灵颗粒等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新癀片含有吲哚美辛。因此,也应避免同服此类药物,联合使用只会增加肝脏负担。”
中药感冒药也尽量只选一种
“为应对新冠,很多家庭还准备了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比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四季抗病毒合剂等,在服用这些中成药时,尽量只选择一种对症药物,并且与退热药物尽量不要同时服用,服用间隔应在1小时以上。”姚瑛提醒。
此外,如出现咳嗽等症状,需要服用镇咳糖浆时,应该干喝,服用后半小时内也不要喝水,让糖浆在喉咙待一会儿才有效。
特别提醒
一旦发烧哪些情况应立即就医?
2个月以内的婴儿,因为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果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持续发烧超过3~4天;出现高热或超高热、精神状态不好、惊厥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如出现尿液变黄、皮肤巩膜黄染,也应及时就医。
小贴士
物理降温了解这几点
需要注意的是,发烧时,退热的目的是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症状,而不是追求体温正常。对于儿童来说,更不推荐采用酒精擦浴的方法来退热,因为酒精会通过皮肤吸收,挥发后也可以进入体内,可能给孩子造成损伤。
遇到孩子发烧时,一些家长还会用退烧贴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对此,专家表示,冰凉的退烧贴可能会让孩子不舒服,而且退烧贴可能存在皮肤致敏的风险。所以在物理降温方式中,通常不把退烧贴作为首选。
物理降温优选温水擦拭法,这里的温水一般是指水温30℃左右的水,可以用温水擦拭发烧者的额头、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大动脉流经部位。
延伸阅读
药物性肝炎还能逆转吗?
如果用药不当,一旦造成药物性肝炎,还能逆转吗?
“需要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药物,使用保肝药的同时也有可能引起肝损伤。”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药师陆钊罡介绍,大多数轻症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预后良好。但是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肝衰竭、危及生命,必要时可能需要肝脏移植。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恢复时间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需要3个月以上,甚至数年;少数患者病情迁延,最终可出现严重的胆管消失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