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来”的传染病—戊肝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常见的急性病毒性肝炎。
和新冠一样,戊肝也属于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可散发或暴发流行,发病率居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首。
据WHO报道,全球至少有63个国家出现过戊肝散发或暴发,其中约一半国家报道出现过戊肝爆发。1986~1989年我国新疆南部地区曾暴发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戊肝流行,发病119280例,死亡707例!
戊肝疾病无孔不入
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即粪-口途径传播。消化道当然离不开吃。猪、牛、羊等这些主要的肉食来源以及海产品都是普遍带有戊肝病毒等。
有调查显示,在我国20个省市,120个猪场8626只猪,80%以上商品猪曾感染过戊肝病毒。动物内脏如猪肝更容易携带戊肝病毒。
不只是猪,贝类海产品中戊型肝炎病毒的携带率也较高,毛蚶戊肝病毒检出率为28.2%,花蛤14.3%。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外出就餐中,如果饮用了被污染的水,食用了未煮熟的猪牛羊肉、海鲜,或者使用了被污染的餐具都有可能感染戊肝病毒。
戊肝疾病喜欢的人群?
戊肝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青壮年及中老年人。一般这个病潜伏期15~75天,绝大多数为急性病例,部分特殊人群感染后,可发展为慢性化,有慢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病基础者、老人及孕妇感染后易发展为肝衰竭。
怎样戊肝拒之门外?
1.控制传染源:急性戊肝患者在传染期间要进行隔离,把传染源管理起来。因为患者的排泄物中可能含有病毒,所以他们的排泄物都要经过特殊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不干净的食物不要食用、尽量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做好个人卫生,比如说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水源、粪便排泄要管理好,不到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食品和餐具严格消毒。
3. 接种戊肝疫苗:接种戊肝疫苗是预防戊肝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我国已经研制的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重组戊型肝炎疫苗,于2011年12月在中国批准上市,推荐用于戊肝病毒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如基础肝病患者、育龄期女性、餐饮业人员、老年人、学生或部队官兵等集体生活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