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中年叛逆是奔赴真实的自己吗?
2023-01-17 11:36:27   
2023-01-17 11:36:27    来源:银川晚报

  期的叛逆,已经让人头疼,如果是中年叛逆又会是怎么样的电光石火?在心理咨询师的眼中,那些正处在中年叛逆期的成年人,其实正在把握最后一次叛逆的机会,一往无前地奔赴真实的自己。那么,每个人都会经历中年叛逆吗?人到中年,为什么会出现“叛逆”?听听专家怎么说。

  只想为自己活一次

  在36岁那年,席娟娟做了一件在别人眼中几近疯狂的事:辞去了在银川一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卖了自己的一套房子,就这样奔赴英国留学了。

  “我还带走了我的女儿。”席娟娟笑着说,“你可以想象,当时我的生活瞬间‘爆炸’了,不管家人还是朋友,几乎没有一个人支持,我老公也说,要是我走了,就跟我离婚。那绝对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孤军奋战。”今年,席娟娟40岁,四年来第一次带女儿回来过年,虽然家人还是在埋怨,但对于她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了,“老公问我,值吗?我很肯定这是值得的,因为我终于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

  和大多数人一样,席娟娟在36岁以前的生活,只能用“按部就班”来形容。学习、考研、工作、结婚、生子……每一件事都在应该有的节奏上,没有惊喜,也没有风浪。直到36岁那年,一场生离死别给了席娟娟一拳重击。“和我关系很好的一个同学,有一天,她突然消失了,大概三个月后她联系我说,她得了重病。我们再见面的第二天,她就去世了。”

  这件事给席娟娟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她当时问自己:“如果我是她,有什么事情是我最后悔的?”

  这个问题让席娟娟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从来都没有为自己活过:她很早就想出国留学,她还想学服装设计,但这些梦想都一次又一次给家庭让路。朋友的离去让她终于下决定,再也不为别人活了,而属于她的中年叛逆,就这样开始了。

  中年叛逆的真相

  “你看过《港囧》吗?当时的我,很像电影里40岁的徐来。迫于各种中年压力,他想要最后‘逃’一次。”席娟娟说,很多人也因这部电影有了对“中年叛逆”的正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晓晴对于这部电影,也有自己的认识。她说,人到中年,很容易会悲哀地发现,现实的压力和内心的不甘,迫使人产生想要逃离或发泄的欲望。即便已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建树,也难以抵消没能实现梦想的遗憾,并且这种遗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加深……于是乎“中年叛逆”的种子便埋在了心里,并由逃避的欲望和寻求解脱的期待每日灌溉着。

  “一个人的一生,有几次重要的叛逆时期。”李晓晴说,第一次叛逆期,在3岁左右,那是一个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的开始,需要通过叛逆来证明“我”的存在;第二次叛逆期,是我们熟知的青春期,大体在9~16岁,这是一个孩子身体和心理双向发展的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叛逆,来挑战家长的权威,证明“自己是一个大人”。

  对此,李晓晴解释说,叛逆的表现,就是“不乖”。如果一个人在这两次叛逆期都“不太乖”,并且这种“不乖”被接纳了,那他(她)的心理就会顺利发展,降低中年叛逆的可能。“叛逆的本质其实是一场自我确认及找寻之旅。所以我们能看到这是一个需要,对自我确认的需要。青春期错过了,就会在中年的时候重新萌动,重新补课。当然,也有只是想单纯逃避压力的,也会产生中年叛逆。”

  中年叛逆不等于中年逆反

  那么,哪些迹象表明我们需要来一场中年叛逆?

  “叛逆本质是自我确认,所以需要中年叛逆最根本的原因是自我未确立。”对此,李晓晴解释说,自我未确立的人,在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自我需求的压抑及未被满足。“如果人到中年,内心还是一个孩子,就需要来一场中年叛逆了。”

  但如何叛逆才有效?李晓晴说,有一点需要强调,中年叛逆不等于中年逆反。叛逆是一个分离的过程,是发现自己是谁,是自我觉察并补足缺憾的过程;而逆反则是一个纠缠不清的状态,一定要和外界做抗争,本质是深度纠缠。“所以有效的中年叛逆,首先是确定自己在做独立选择,其次,就是确定自己有独处的能力,这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去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能否觉察到内心深处最深切的感受和需要。”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做独立的选择,也没有独处的能力,那么所要寻找的自我就未必是稳定的,这也意味着,他所经历的“中年叛逆”多半是痛苦的。“只有确定自我,才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叛逆,也可以帮助我们去享受迟来的叛逆。”李晓晴说。(记者 王敏)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