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突然感到头晕或头痛、恶心,呕吐,量一下血压,吓坏了,高压160mmHg以上,甚至180mmHg。其实很多患者就是这样发现自己患高血压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约2.45亿,其中约有一半患者不知道自己已患病,约80%高血压与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
那么,发现血压升高就要马上吃药吗?血压控制不理想,该换药还是加药?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本期,就请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崔继志就高血压的一些常见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一发现血压升高就要吃药?
对于确诊高血压的患者,若血压轻度升高(不超过160/100mmHg),一般不急于应用药物治疗,可以先用两三个月的时间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少吃盐、少喝酒、生活规律、充足睡眠等。经过上述措施后,很多人的血压可以降至正常。血压仍然增高者,则需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若血压升高明显,超过160/100mmHg,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血压控制不理想该换药还是加药?
一些新发高血压患者发现,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控制的并不理想,这时应该换用另外一种降压药还是加用第二种降压药?
对于这个问题,崔主任表示,“刚刚诊断并开始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需要持续治疗两周以上才能判定所用药物是否有效。轻度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患者,若应用一种降压药物血压确实不能满意控制血压,可以联合使用第二种降压药;也可以尝试更换另外一种降压药。若是中重度高血压(血压≥160mmHg),一种药物难以使血压达标,应该及时加用第二种降压药。”
一直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且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随着时间推移血压可能逐渐升高,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换药,而应该及时加用第二种药物。一般来讲,一种降压药物用到最大剂量时,最多能使血压降低20/10mmHg。因此,对于血压≥160/100mmHg的患者,应直接启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血压高点但没感觉问题不大?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崔主任指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逐渐升高,所以没有明显感觉,但高血压却时刻损害着患者的血管、心脏、肾脏和其他器官。如果不及时治疗,高血压会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健康问题。
早晨血压太高咋办?
正常情况下,从早到晚人体的血压一直都在波动,早晨通常是一天内血压水平最高的时期,通常被认为是高血压的“恶魔”时间。每天早上,人们会从睡眠变为清醒,血压也会从夜间的低谷迅速上升到更高的水平,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作血压晨峰。
崔主任提醒说,血压晨峰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过程中,应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清晨时段血压上升速度与幅度,抑制血压的晨峰现象。对于早晨总是血压高的患者,可采取以下策略:睡前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这样在第二天早上的时候,药物浓度仍维持较高水平,可以控制早晨血压峰值。但并非每个人都适合睡前吃药,尤其对于夜间血压明显下降的高血压患者,睡前用药需谨慎,应遵循专业医生的医嘱;清晨起床后立即吃药,使药物尽快起效,控制血压早高峰。此外服药后不要急于起床,可以通过轻微活动,让人体有个缓冲时间,让血压平稳过渡再起床;高血压患者尽可能选择长效抗高血压药物,使药物浓度下降更慢,第二天早上血液中仍有足够的药物浓度,从而起到抑制早晨血压高峰的作用,
血压降到正常了为啥却开始头痛了?
“门诊上,常有患者来询问,平时血压很高,却没有不适症状,但血压降到较低水平后却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这是为什么?”对此,崔主任解释,“这是因为患者长期血压增高,脑血管已经适应了较高的压力,如果在短期内迅速将血压降到较低的水平,患者会不适应,因而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因而在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时不能急于求成,从小剂量开始,尽量使用长效降压药物,在两三周内逐渐把血压缓慢地降到目标值,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另外,有些降压药具有扩血管作用,开始服药时也可能出现头痛。无论属于哪种情况,患者均不应擅自停用降压药。若头痛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减小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患者会逐渐耐受,头痛头晕症状会逐渐消失。
在家测血压时,量哪只手更好?
左右手都可以测量,但应以血压高的一侧作为长期监测的依据。双上肢血压通常会有10至15毫米汞柱的差距,这是正常的。如果差别在15个毫米汞柱以上,建议做血管B超,甚至动脉增强CT,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首次测量血压时,一般要测量双上肢血压,老年人应每3至6个月做一次双上肢血压测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