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冬天,医院门诊上老年骨折患者明显增多,这不仅与季节等因素有关,也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问题有密切联系。生活中,有些老人在晾晒衣被、坐车颠簸甚至打喷嚏时都可能发生骨折,这些骨折背后的祸首多为骨质疏松。是不是上了年纪,一定会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如何诊断、治疗?老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容易发生在哪些部位?这些有关骨质疏松的问题,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医学专业教授、主任医师雷晨为您一一解答。
病例
老人慢性腰疼竟是骨质疏松性骨折
两个多月前的一天,家住湖滨路的王阿姨去早市买菜。她蹲在地上挑菜,一起身时感觉腰闪了一下,但这次轻微的“闪腰”让70岁的她连续疼痛数日,贴了许久的膏药才稍微有所缓解。而在这之后,王阿姨感觉自己背越来越驼,腰也越来越痛,明显变矮了。“我们还发现她日常的衣服都显得长了,一量身高才发现竟然比原来足足矮了5cm。”王阿姨的女儿说。上个周末,王阿姨洗澡后,突然感到腰部疼痛加剧,躺在床上完全不能动弹,子女才赶紧将她送到医院。到医院拍片才发现王阿姨腰椎骨折了。医生告诉她,她的骨量很低,骨质疏松已经十分严重,应该是在原有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上,蹲地起身时一用力造成的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症早期常无症状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长期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女性患病率为51.6%,男性患病率为10.7%。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激素调控、营养状态、运动、日照、免疫功能和遗传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骨质疏松症早期一般不会有任何症状,有时即使丢失的骨量极多也不容易察觉。因此建议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进行定期体检。“需要注意的是,老人感觉有腰酸、背痛、腿部抽筋、弯腰、驼背、身材缩短等症状时,就需要及时就诊明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绝大多数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出现于疾病的中后期,身高缩短和驼背,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临床表现。”雷晨主任表示。
骨质疏松症需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生化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方能确诊。现在条件下,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最好的办法是使用骨密度仪进行测量。如果使用X光片,则只有到骨量丢失超过30%时,才可以被发现。
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在脊椎和髋部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变低,骨质变得很脆弱,不及时治疗后果很严重。最大的危害就是像王阿姨这样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时即使没有跌倒,仅仅咳嗽、弯腰、颠簸也会发生骨折。我曾在临床中遇到一位75岁的患者,只因拎了一下热水瓶,右手就骨折了。去医院检查发现,其全身的骨头都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雷晨主任表示。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在脊椎和髋部,其中以腰背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可以由脊柱向两侧扩散,久坐久立疼痛会明显加重,仰卧或坐位疼痛会减轻。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出现胸腰压缩性骨折,也可以产生急性疼痛,在相应部位脊柱棘突有强烈压缩痛,一般2到3周后可逐渐减轻,但会转为慢性腰痛。
确诊后需长期治疗,科学补钙很有讲究
一旦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就需要进行治疗,而且是早期治疗、终身治疗。可以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D,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方式来治疗骨质疏松,尽量避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和再次骨折。钙元素加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治疗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手段。当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之后,还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更为专业的治疗。
雷晨主任同时建议,“补钙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钙与食物、钙与药物等方面的相互影响。比如钙剂不宜与牛奶同服,因为钙剂与牛奶混合后易形成奶块,既不利于消化,又不利于钙、奶的吸收。钙剂忌与含草酸高的食物同服,因草酸进入人体后,大部分与钙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钙盐,不易被吸收。另外,钙剂慎与洋地黄合用,因钙剂能增加洋地黄制剂(如地高辛、西地兰)的毒性反应。钙剂还忌与四环素类药同服。”
提醒
青少年时期就要多存骨量
“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预防的,但是它的预防不是在发生骨质疏松症之后才开始,而是需要更早期地进行预防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需要早到在儿童、青少年时就进行骨总量的累积,从而为年龄增加之后的骨量丢失做好准备。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越晚,病症也越轻。”雷晨主任呼吁。
想多存骨量,从儿童、青少年时期起就应注意以下几点。合理膳食结构,选择含钙量高的食品,包括芝麻酱、虾皮、海米、海带、牛奶、豆制品和奶酪等。维生素D摄入:建议儿童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1000IU,18岁以上青壮年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为1500~2000IU,鱼肝油、沙丁鱼罐头、蛋黄和鸡肝等食品维生素D含量较高。适量运动:参加适量抗阻力运动有助于增加骨量,提高骨量峰值。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增加骨量储备有益:不嗜烟酒;少饮咖啡、浓茶、碳酸饮料;少盐、低糖。另一种预防骨质疏松的简便方法就是晒太阳。
小贴士
骨质疏松了还能锻炼吗?
有人认为,得了骨质疏松就不能运动了。虽然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但并不是说得了骨质疏松症就要放弃运动。相反,合理科学的运动,对骨量减少的纠正是有帮助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最该避免的运动是跳高、快跑等高强度运动。适合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肌肉力量练习包括重量训练,其他抗阻运动及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乒乓球等。通常,对于年龄过大的骨质疏松症病人和具有极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人,以及已经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人,就不适合进行相应运动性的治疗。
雷晨坐诊时间:
宁医大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
周二下午、周三全天、周四下午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