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贺兰山。
贺兰山一角。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贺兰山不是远处看见的那样。”只要是真正进入过贺兰山的登山爱好者,都会给出这样的答案。不少登山爱好者作为地道的银川人,从小就生活在贺兰山下,却依然对它外表那层灰白色充满了好奇。
站在顶峰才会感受它的伟大
距离第一次在贺兰山看云海,已经10年了,但登山爱好者阳光还是难掩当时看到云海的惊喜。说起贺兰山,即便是坐在凳子上,他整个人都几乎要跳了起来。
2010年的一天,他和好友从南寺登贺兰山,准备第二天看日出。蒙蒙细雨中攀登一天,他们上了贺兰山第三高峰——巴音笋布尔峰。“哇,太壮观了,整个银川方向云雾茫茫,云在山间流动。”阳光说,第二天起来一看,仿佛到了仙境。
“站在贺兰山顶,西边是漫漫黄沙,东边的宁夏平原被绿色包围。”阳光说,贺兰山阻挡了冷风和黄沙,只有站在顶峰时,才会感受和理解它的伟大,会从心底感恩这座山。
登了一百多次贺兰山,在阳光看来,越接近这座大山,就越能发现它的多面性,比如在海拔2500米的地方,贺兰山完全是另一种模样。“阳光透过茂密的青海云杉林,在半米厚的苔藓上印出影子,看着整个林子被阳光镶上金边,真的不想挪步,就想停在那里。”阳光说,这些苔藓就像一块巨大的吸了水的地毯,干净、松软。相比雄伟粗犷的峻峰,苔藓上的贺兰山是内敛平和的,是松软的、翠绿的,有着阳光的味道。
等到下雨后,林子里湿湿的,空气特别清新,苔藓中还有各种各样的蘑菇,就像是大自然的馈赠。
贺兰山是真正的“浪漫大师”
“从小听着贺兰山的故事长大。”从高中开始,登山爱好者三棱便开始为进入贺兰山做计划,平时的零花钱全部攒下来,凑了很长时间,才买得起一个入门级的登山包。
“2015年左右,登山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那时候大家就开始结伴,去挑战贺兰山不同的地方。”三棱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国庆节,他和其他几个驴友一起攀登宁夏最高峰——沙窝州。“那是我和贺兰山相处最久的一次,两天一夜。那时候我才发现,它才是真正的浪漫高手。”三棱一直记得,那次登山,下着小雨,云彩就在身边,触手可及,耳边不时传来一声声鸟叫,空灵得整个山好像都有回音。
“心立马能平静下来,整个人沉醉在那种气氛之中。”三棱说,那晚他在贺兰山露营,看见整个天空都是清透的,星星似乎就在头顶,一把能拽下来,“那个时候,就想给爱的人打电话,和她说很多很多的话。”
“天空、云朵、微风、细雨、群山、原始森林、鸟鸣,无一不美妙,无一不静好。当工作烦闷,当琐事烦心,当万物蒙蔽本色的时候,贺兰山哈拉乌沟那一份宁和,是每个登山爱好者的期盼和向往……”从2012年至今,三棱的博客里的几百条帖子,大部分都和贺兰山有关,他爱登山,更爱登贺兰山。“我总觉得,贺兰山才最会说情话,让你如痴如醉,一次一次想走近它。”三棱说道。
生态恢复贺兰山越来越美
“感觉贺兰山越来越绿了,尤其最近五六年,变化特别明显。”三棱说,小时候爬贺兰山,东坡上能看到一条条羊肠小道,那些小道都是放牧的羊群踩出来的,羊不仅吃草,还会踩断草根。直到2005年时,这里也依然是光秃秃的。他甚至还记得,早年间漫山遍野捡烟头的情景,那些烟头,是贺兰山脚下农家乐里的游客扔的。而现在再进山,三棱发现,原先光秃的山坡拉起了警戒线,植被重新覆盖。
和三棱的感受一样,阳光也发现,贺兰山的生态越来越好,一切都在自然生长。阳光说,自己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现在贺兰山的雨水多了。“现在走进贺兰山就会发现,很多以前光秃秃的山坡,开始有树木生长了。生态环境好了,树木变多了,雨水自然也多,野生动物也就多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阳光说,曾经走过的洪积扇戈壁,如今已是生机勃勃的葡萄园……(记者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