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好吃的多,到底有多少,就看中秋节怎么过了。月饼要有,馅料要多;螃蟹要有,得挑肥的;瓜果要有,本地特产最甜。
其他中秋应景美食
田螺:
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没有小螺,因此肉质肥美,是食田螺的佳期。广州民间,不少家庭都有中秋食螺的习俗。
藕盒:
中秋食藕,有寄托团圆之意。
石榴:
南宋《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条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梨、枣、栗、孛萄(葡萄)、弄色枨桔,皆新上市。”
桃子与葡萄:
西瓜渐过时,这几天的水果以桃子为当令之品,葡萄也是这几天上市的水果。
月饼,永远的中秋C位美食
京式、苏式、广式、潮式,乳酪、鲜花、巧克力、果泥……如今的月饼花样越来越多,有人爱新式的月饼,因为味道特别,口感细腻,也有人就偏爱记忆中老式月饼的味道。
李媛是土生土长的银川人,她能记起来吃过最早的月饼,是一张白色油纸包着的,上面印着红色的字和图案,油纸上还渗着油。李媛说,这样的包装在今天看来就很粗糙了,而且里面五仁馅料花生、瓜子这些干果仁还有些硌牙。“那时我可能都不到5岁,小孩贪甜,加上也没什么别的点心,就感觉这种老月饼特别好吃。”李媛说,她从小在奶奶家住,一到中秋节,大爷、姑姑这些亲戚就给奶奶送月饼,但奶奶最多掰一小块尝一尝,还说自己牙口不好,剩下的都留着给李媛吃。再后来,老苗月饼、老爷子月饼,以及A里、麦尔乐月饼相继出现,口味也更多变了。
一边新的口味层出不穷,另一边老式月饼也有一群拥趸。塞上名居小区附近一家饼店最近新上了手工月饼,偶尔有人买饼,会带上几块回去尝一尝。这种月饼更接近广式月饼,味道不是特别甜,面饼有嚼劲。“我们这月饼不加糖浆,就是老月饼的味道,老人小孩吃特别好。”店主马师傅说,区别主要在饼皮上,大部分月饼需要熬制糖浆来拌面粉,而他会把油、蜂蜜、水、砂糖、小苏打直接揉进面粉里,靠手上揉面的劲让饼皮软硬达到适中,“这种老式月饼皮就比较酥脆,你拿回家放两天都不坏,越吃越香。”
螃蟹。
秋风起,蟹脚痒
一只螃蟹的一生,有两次洄游,一次是在幼时,从入海口游向淡水水域,寻找更多食物;第二次是成熟后,从淡水游向入海口,在咸淡水交界处交配、产卵、孵化。其中,第二次洄游往往在秋季,因此有了“秋风起,蟹脚痒”的说法。
成熟后的螃蟹,公的满膏,母的满黄,是最肥的时候,也是最好吃的时候。而螃蟹的成熟恰逢中秋,自然就成了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远的不说,就说近处的螃蟹,以贺兰县的稻田蟹比较有名。“稻田蟹和大闸蟹一样,都属于中华绒鳌蟹,因为在稻田里养蟹,才有了这个名字。”贺兰县星光村新阿里生态共享农场的负责人黎伟介绍,宁夏的水域属于淡水域,不适合螃蟹繁殖,养殖户一般从外地购买蟹苗,放在地里养。气温也比南方低,螃蟹脱壳次数少,一般脱上四五次壳就成熟了,所以个头不算太大。但因为这里污染少,水土好,螃蟹品质确是上乘的。黎伟颇有底气:“会吃的就知道我们螃蟹有多好。”
现在人们吃螃蟹主要看会不会挑,而古人吃螃蟹,那是真讲究。关于吃蟹,中国最早的记载出自《周礼·庖人》,在讲周天子饮食的篇目中提到了“青州之蟹胥”。到了魏晋时代,在《齐民要术》里得知,吃螃蟹已经有蒸、炸、面拖、酒醉等各种烹饪手段。不仅如此,吃螃蟹更是一种风雅的生活态度,《世说新语》里就记载了晋朝名士弼柞饮酒吃蟹的诗句“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鳌,拍腹酒穿中,便足俩一生”。
灵武长枣。
长枣中秋的脆甜味道
早些年宁夏人家家都有院子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在院子里种些葡萄。到了中秋节,会把月饼、瓜果等放在葡萄架下,这是一种习俗,叫“献月亮”,全家人也会一起围坐赏月。果盘里,新鲜的长枣是少不了的。
说到长枣就得说到灵武。灵武长枣个大,“十个一尺,十八个一斤”,味道酸甜、营养丰富,在当地人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食品。长枣可以鲜食,也可以做成枣干、枣泥等。红红的长枣在灵武人心目中象征着幸福和吉祥,春节的时候,人们用它蒸枣糕祭祀,中秋节时用它拜月。
每年9月中旬前后,长枣就迎来了销售旺季。赵田家每年都会买一些,一半鲜食,一半晾干表面的水分,放在罐子里,加入一些白酒,放上两周后,就成了酒枣。“酒枣只能用鲜枣做,长枣是最好的。”赵田说,过节宴席总少不了酒,小孩子不能喝酒,但以前大人总会塞几颗酒枣给孩子们,清醇芬芳的味道在嘴里久久不散。(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