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没有销路,农户只好将头茬铲掉给下一茬腾地。
眼下正值永宁县李俊镇李俊村和金塔村韭菜的上市期,但因为多种原因,长在大棚里的韭菜成了农户们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天气渐热,眼望着韭菜就要烂在田间,63岁的农户王师傅心急如焚,一家人的辛苦劳作换来的竟是血本无归,这让他心痛不已。3月14日,本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为了不影响下茬韭菜的生长,李俊村的村民们不得不忍痛将韭菜收割,低价出售。
【走访】 农户苦等收购商 韭菜掉价销售难
3月14日11时许,李俊镇李俊村7组的李大姐和家人已经在自家韭菜大棚里劳作了整整一上午,一边铲韭菜一边抹眼泪的她,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这一年白干了,没收益不说,还倒贴!”从2月底开始,大棚里的头茬韭菜就陆续上市了,可半个多月过去了,来的商贩却少之又少,这真是急坏了天天守望在大棚的村民们。
戴着头巾的代大姐看上去满脸惆怅。她说,家里有20几栋棚,全部种的韭菜,到现在都不知该如何处理,每天守在地里,只盼着有商贩来收。“种韭菜的今年真是惨了,头茬非得腾地,卖不动也没办法,只能等着扔了。”她告诉记者,往年的这个时候,头茬韭菜早都铲着卖光了,可现在大棚里好多动都没动。
韭菜具有补肾温阳的功效,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现在李俊的韭菜长势非常好,又鲜又嫩,理应能卖出好价钱,可眼下却成了李俊镇李俊村和金塔村村民手里的“烫手山芋”。
中午刚过,收韭菜的商贩老马把电动三轮车开到村民王大爷家的大棚旁等着装车。面对“卖不动没车拉”的现状,王大爷不得已以0.16元每斤的价格将一整棚的韭菜批发给了老马。“韭菜储存期短,能卖掉算不错了,好多商贩都不愿意拉,今年毫无疑问要贴钱白种了。”
老马告诉记者,他也是拉点在周边小范围卖一卖,相比去年而言,零售的价格大打折扣,去年好的时候零售价格都在1.5元每斤到2元每斤,今年能卖到0.8元每斤到1元每斤都算不错了。
据村民牛大哥介绍,大棚的韭菜有20沟到24沟不等,除了化肥、沙子、地膜、弓子等成本外,还有人工费,特别是雇人铲,一沟就要花10元,铲20沟200元就给出去了,别说是挣钱,不贴钱都难。“现在一棚能以0.3元每斤的价格批出去都很不错了,急的人嘴上起泡呢。”
【分析】 周边产业发展快 上市时间较集中
记者在大棚里看到,根大叶肥的韭菜品相非常不错,按李俊村村民的说法,韭菜长的很“俊”,可为什么这么好的韭菜却无人问津,价格又与往年相差很大?
出现这样的情况,从事韭菜收购的商贩也很困惑。据吴忠商贩杜女士介绍,今年的韭菜市场零售价最多也就卖到1块多钱,比前几年差远了,因为放不住所以需求量不大,一次也要不了太多。“灵武和平罗也都有种的,加上最近天气气温一下上来了,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些影响。”
村民代大姐称,一些大棚离公路较远,商贩的车进去不好出,因此来收的商贩也会考虑择近择优。
永宁县李俊镇李俊村书记王伟称,灵武也有大棚韭菜,相较于本村韭菜的上市时间更早,且价格低。“我们往年韭菜批发价都在2.4元每斤,今年最好的韭菜批发价掉到0.60元每斤,有的也就0.4元、0.5元每斤。”
据该镇相关负责人称,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韭菜上市时间比较集中、销售时间较短,销售渠道缓慢。“目前已经销售了有一半,还剩下六七百亩,不能说是滞销,韭菜不像其他农产品那样便于储存,用量又小,需求不大,加之周边的县市区韭菜发展产业比较迅速,对市场产生抑制作用。”
【对策】 联系超市和企业 群策群力帮销售
韭菜卖不动,买卖双方都很无奈。对于这一情况,相关部门也都采取了举措帮助销售。
李俊村村书记王伟告诉记者,他已经联系了几家企业,有望帮销一部分韭菜,“主要是连接销售渠道,至于价格要直接跟农户去谈。去年的这个时候,路上的菜贩子车都排队,今年就少了。”王伟说,他在朋友圈也发出了消息,包括一些社区也都加入帮销,他希望销售渠道能再多些,尽可能地帮助农户解决问题。
永宁县李俊镇党委书记赵建明解释称,韭菜上市时间较集中,因为时间短价格低,一时销售不出去,农户就比较着急。“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大家都在联系社会各界进行帮销。”他说,农产品随市场情况的变化有不可控因素存在,多年来韭菜产业不断发展,但今年确实是近5年来韭菜价格最低的一年,且今年比往年来拉韭菜的小商贩也少,主要原因是周边韭菜产业发展吸引了一部分商贩,产生了分流。
赵建明说,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帮助联系农超对接,联系企业,包括涉灶的机关单位进行销售,起到了一些作用。赵建明表示,该情况的出现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不能说产业不好,而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所致,为此更要积极应对。目前,已有企业陆续签单,联系工作仍在进行中。(记者 李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