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来自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的一组关于首府月度劳动力的调查资料显示,在今年6月份银川市抽选的1014户调查样本中,虽然调查的16岁以上人口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但就业人口中男女占比分别为55.3%和44.7%,差距拉大,女性就业人口“难顶”半边天。数据还显示从不同年龄、学历、行业等方面女性依然处于弱势。
就业顾家实难两全 25岁至34岁女性外出就业相对少
“虽然现在女性就业面与男性差不多,承担的工作压力也不轻,但照顾家庭和孩子的重任女性承担的更多一些,特别在25岁至34岁年龄段的女性中更加普遍。”据银川调查队相关工作人员介绍,35岁至4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最高,占比平均为87.2%。25岁至44岁男性劳动参与率最高,平均为97%。而在25岁至34岁年龄阶段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平均只有78.9%。
该工作人员表示,“主要是因为25岁至34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主要承担了哺育孩子的重任,外出就业相对就少”。调查中一些受访女性坦言,因家中没人带孩子,聘请保姆成本高且不保险,只能辞职或休假来照顾孩子,顾家和就业的矛盾比较突出。二孩政策出台后,这种趋势逐渐蔓延到35岁以上女性人群。
银川调查队也就此给出建议: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基于女性员工的年龄结构和两孩生育情况,在获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在企业内开办托幼机构尤其是接收0-3岁婴幼儿的托儿所,解决母亲的哺乳、幼儿照料问题。这样可方便接送,减轻双职工家庭的负担。
条件限制就业困难 40、50女性工作面较窄
调查显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转换进程中,女性受身体、家庭等自身特点和客观条件限制,在市场化就业岗位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不少下岗、失业女职工,特别是40、50人群中,女性再就业面临年纪偏大,形象不佳,文化偏低,技能单一的问题,导致可以从事的工作面较窄。
此外,女性在资源配置、就业机会的获取上还受到传统偏见、旧俗的影响,就业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银川调查队建议,根据女性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特色培训、订单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将培训班开在街道、社区,开在家门口,使更多女性劳动力有机会参与培训,并真正学有所获,拥有一技之长,从而增加她们寻找工作的积极性和找到好工作的信心。(记者 安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