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大学》,很多人只是知晓这句话,但有人却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
在偌大的宁夏大学中卫校区,穿过草丛间的小道,绕过郁郁葱葱的树木,但见万江老师穿着休闲,脸上挂满了笑容,等着来访的记者。
2014年,万江从宁夏大学调到中卫校区任职,也把他的公益事业带进了这个校园。“我们的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就像一张白纸,对于社会的认知非常浅。我希望带他们参与社会公益,加深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帮助他们成长。”万江极其专注地讲起他的初衷。
同年9月,从校区第一届学子自愿加入校区志愿者大队,至今已累计志愿服务2300余人次,志愿服务活动涉及敬老、助学、助残、环保等公益项目。
万江说,他的公益事业要从270道菜说起……
2012年初,奔着“爱家人,爱妻子”的想法,他开始为家人做精致菜品,并记录下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邀请加入了爱心厨房,并开始接触到一些自闭症儿童。
在2013年5月29日的日记中,他是这样记录的:这是我跟随孩子们上的第一节课,一个小小的问题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的重复,我感受到了自闭症老师的不容易,感受到了这群孩子孤独的世界。
自此之后,他花了大量的时间投身公益,帮助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为自闭症孩子建立庇护场所、给聋哑人打造沟通的桥梁、关注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同时也呼吁社会人士积极加入公益行列。
21岁的哈婷是宁夏大学中卫校区一名大三的学生,大一踏入校园不久,她便加入了学校志愿者大队。“两年多时间,我参加过很多次志愿服务活动,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去敬老院,我们表演节目,老人们的眼神从最开始的黯淡无光变得神采奕奕。”哈婷说,参加的公益活动多了,她才发现公益并不是简单的扶老奶奶过马路,它有着更深刻的内涵。
“一年多以来,我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懂得了孤寡老人的孤寂和对子女的想念。”大二学生郝新悦说道,参加了公益活动后,才知道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帆风顺的,要学会感恩。
这种校园公益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氛围,帮助宁大中卫校区的学子们迈好了大学时代的第一步,同时也形成了校园具有独创性的文化品牌。
“我并不是说‘忽悠’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志愿者,将来把全职公益当作求职的第一方向,只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成长。”万江说,公益就像一盏小桔灯,在有些人旅途中遇见黑暗的时候,希望能有这盏小桔灯始终温暖着他们,陪伴着他们走过人生长路。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万江虽不参与专业教学工作,却用他的公益行为和魅力,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公益、投身公益,寻找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追求,是难得的“人师”,也赢得了宁大中卫校区众多学子的爱戴。(见习记者 张秀 全媒体记者 梁旭强 马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