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银川,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升。图为宝湖公园(7月26日摄)。
编者按:
去年3月20日银川市被停止全国文明城市资格,一年多来,银川市委、市政府把整改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先后实施了“六大攻坚行动”“十大惠民工程”等一系列整改举措,确保了整改创建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有效落实。一年多来,我市各行各业、志愿者、市民群众鼓足干劲,参与到整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努力打一场整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翻身仗,市民文明素质、社会道德风尚、城市整体形象等各方面有了明显改变。本报今日开设《他们这一年》专栏,通过身边普通人这一年多来的亲身感受,反映我们城市的变化,市民生活的变化。用最朴实的故事,最直观的图片,最真实的变化,反映银川市整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给银川人的自豪感、幸福感。
环境好了我是见证者
典农河河长吴树兴。
6月30日晚上7时,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魏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吴树兴下班后没有回家,而是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典农河六盘山路路段。他将车子停下,在手机上找到“巡河通”,按下“开始巡河”键,开始了这个月的第15次巡河。
3年前,银川市在全区率先实行河长制,自那以后,吴树兴就担任起典农河黄河东路段到南环高速入口段的村级河长,几乎每天都要去自己负责的河段巡河。他说,1990年自己来到魏家桥村,1997年当上了村委副书记,那时的典农河还是一条沟渠,周围环境差,味道难闻,村民经常将生活垃圾倒进河里。
2006年后,银川市进行扩湖整治,村民陆续被安置到楼房里,这里的环境渐渐好起来,野生鸟类种类不断增加,并在此栖息、繁衍。最近,吴树兴巡河更频繁了,因为天气炎热,水草疯长阻碍了水系的流通,很容易造成水体氨氮超标,吴树兴要及时发现这些“病原”,通知主管部门进行处理。“最近偶尔有人在河边烧烤,我们也要上前劝阻,因为煤烟会造成空气污染,烧烤留下来的垃圾也会影响河水。”他说,巡河时不能走得太快,更不能骑车,不然很难发现河水深处的问题,短短两公里路程,往往要走3个小时以上。
他说,作为河长保护好身边湿地的责任重大。现在典农河环境好了,自己是最好的见证者。
年过60岁的吴树兴今年3月领了第一笔退休金,因为还没有正式交接,他依然奋战在工作岗位上,保护着典农河。
吴树兴告诉记者,典农河黄河东路段的那片树林是银川的南郊水源地,也曾是魏家桥村村民居住的地方。2013年之前,村民陆续被安置到了楼房,但设施温棚、农家乐,以及不少企业还在原地。2017年开始,为了保护典农河和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吴树兴挨家挨户做了不少工作。那两年的工作最难开展,给1500多户村民普及政策不是易事。2019年7月,最后一家企业搬离,吴树兴终于松了口气。
现在典农河的生态环境好了,和群众共同参与“治河”是分不开的。“即便是退休了,我也要经常来看看才安心。河长的作用是统筹各方力量,对河道治理进行有效的、有方向的推进,对于百姓来说,河长履职会对大家有引领的作用,百姓看得到,这些年已经有不少村民主动参与义务巡河了。”吴树兴看着波光粼粼的典农河说道。(记者 闫茜)
环卫工人拜立根
市民素质提高了环卫工作轻松了
环卫工人拜立根。
8月9日早上4时30分,拜立根准时出现在兴庆区步行街,对道路进行保洁工作。他和同事两人,认真清扫着道路地砖缝隙中的灰尘、每一片树叶,边边角角都不会放过,认真得就像在清扫自家的地板。
拜立根从事环卫工作已有近12年的时间,见证了环卫工作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初的时候全部靠人工清扫,“那时候都知道扫大街累,几百米的街道全靠人工用大扫帚扫,戴着劳保手套扫两个小时的街,手上一定会打起血泡。”人工清扫效率还低,由于没有足够的人手,道路上的垃圾也得不到及时清理。
近年来,我市进行环卫机械化提升,购置了全套的大中小型路面清洁机械,环卫工人的工作内容从人工清扫路面,变成了对路面进行及时保洁。“过去一年的变化感受最大,新增了许多设施,让环卫工作变得轻松了许多。”拜立根说,市民的素质也得到显著提升。以前,市民随手扔烟头的现象比较多,在新华街和清和街片区,他们19个人从早上7时到晚上6时,捡拾了足足80公斤的烟头,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山。今年,银川市区商圈附近增设了不少灭烟设施,现在80%的烟头都能扔到灭烟设施里,保洁工作轻松了不少。兴庆区还发起了号召全民捡烟头换鸡蛋的活动,极大地减轻了环卫工人的负担。
近一年来,银川市区增设了不少造型各异的垃圾箱,市民在街头,每隔几十米就能找一个垃圾箱。“市民环境卫生的意识也增强了,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少了。”拜立根说。
“今年兴庆区政府还为环卫工人涨了100元基础工资和100元绩效工资。”拜立根告诉记者,现在环卫工人能够得到购买公租房的优先保障,收入也逐步提高,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可。”谈起生活得到了改善,拜立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希望今后教育、医疗、养老等政策能够更多地照顾环卫工人,让环卫工人更有归属感。(记者 李鲲鹏)
志愿者谢双义
服务社会爱要在一起
谢双义爱心接送高考考生。
2020年,对于银川市雷锋车队志愿协会的发起人谢双义来说,是格外充实的一年。这一年,他看到了志愿者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豪迈。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后,为了避免人员聚集、交叉感染,公交车停止运营,谢双义组织150名爱心车主和志愿者,成立了突击队,每天按时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也接送各个卡口的志愿者去执勤。
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们的所作所为感动着谢双义。在宁东上班的田勇,每天利用空闲时间,从贺兰县赶到兴庆区接送医护人员;爱心司机蔻丽霞,不仅每天接送医护人员,还利用闲暇时间在社区负责测量体温;爱心司机郑学琴,在新琇苑社区坚守卡口,从早晨8时到下午6时,一直坚守了40多天。而作为整个突击队的组织者,谢双义也是队伍中最忙碌的一个,从早晨6时到晚上11时,他的时间全部交给了志愿服务,不是组织安排接送医护人员,就是在贺兰山路卡口坚守。
这一年,他看到更多车主加入送考大军,为高考考生送去关爱和温暖。
7月,高三学子们迎来高考,谢双义他们像往年一样,组织爱心车队接送考生。6月27日,他在新琇园社区组织了爱心送考启动仪式,现场有200多名爱心车主、出租车司机和志愿者报名参加。谢双义说,让他没想到的是,刚把启动仪式的消息发出去,电话就被打爆了,有考生预约的,有学生家长询问路况的,更多的是爱心车主、出租车司机和普通市民表示要报名参加爱心送考。截至7月6日,共有近千辆出租车、私家车加入爱心送考大军。从6月27日到7月6日,谢双义平均每晚的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我要负责联系对接、制定路线、嘱咐爱心车主,根本闲不下来。”谢双义说。
这一年,他因为市容市貌越发整洁、市民素质不断提升而欣慰。
谢双义今年做的第三件大事,就是组织雷锋车队的志愿者们,走上福州街街头,参与创城志愿服务,捡烟头、摆放自行车、劝导不文明行为,为城市文明尽自己的一份力。刚开始在福州街上做志愿服务,看到行人逆行、非机动车辆在机动车道上跑,赶过去劝说,对方总是置之不理。而随着“文明城市,有你有我”理念的深入,这些不文明行为几乎销声匿迹,人们都在严格遵守着交通规则。
“2020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爱心送考,又或者是创建文明城市,广大志愿者们都付出了很多,我们所做的就是希望能将爱心传播出去。”谢双义说。(记者 吴璇)
交警辅警李娜
见证交通有序安全
交警辅警李娜。
正源街与北京路交叉路口,每天的车流量和人流量都很多,交通疏导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然而,在这个路口,交警辅警李娜,一守就是6年,见证了这个路口的“前世今生”。
“这个路口越变越好,不像以前,劝阻逆行、横穿马路全靠喊。”李娜说,现在交通设施配套完善,行人、机动车通过有序、安全,可谓一扇交通典范“窗口”。
李娜说,过去自己交通执勤和劝导时都用“命令式”,常遭人白眼,后来,开始循循善诱地进行交规普及,效果很好。
因为父亲是警察,李娜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2014年初她当上了交警,她说,警服在身就要严谨工作,义不容辞地去完成每一个任务。6年来,李娜每天准时到岗,从不懈怠,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天的工作。
李娜回忆,2015年的一天,她在路口执勤时,看到一个3岁左右走丢的小男孩,急得直哭,便和执勤的同事一起帮助孩子找到了家人。“在路口捡孩子是常有的事儿,也没太在意”,可是三年后,她非常意外地接到小男孩母亲打来的电话。“孩子母亲送给我一面锦旗,已经上学的小男孩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我都忘了那件事儿,谁承想家长和孩子都记着,还专程来感谢我,特别感动。”
看似只是疏导交通的交警,其实每天都处理着路面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各种事情。
每天站岗执勤的辛苦,对于也是普通人的交警们来说也有扛不住的时候。2016年夏季的一天,地表温度达到60℃,正在执勤的李娜晕倒了。同事把她扶到马路牙子上坐下,“那时候就跟男的一样,往头上浇了2瓶矿泉水,缓缓后继续起来执勤。”李娜说,这些都只是“插曲”而已,不会动摇她坚守本职的心。
李娜告诉记者,现在银川的交通路口行人和机动车会很自觉遵守交通秩序。希望我们这个城市所有人的每一份付出都值得期待,愿每一份努力都没有白费,行人和机动车驾驶人都能安全出行,文明出行。(记者 寇莉苹)
小贩耿樊利
这一年改变在全方位
耿樊利在整理店铺。
2014年,耿樊利夫妇从陕西省来到银川后,便开始在光华门综合农贸市场摆摊卖菜谋生。进货、卖货,尽管每天的生活比较单一,但两口子凭借着这处摊位支撑起了自己的生活。
因此,在2019年得知市场、摊位都要进行整改后,她的心中犯起了嘀咕:“都干这么长时间了,环境也比较习惯了,要改的话会改成啥样啊,是不要花好多钱呢?”当完成粉刷,摆上统一货柜、陈列上干净的塑料菜筐时,看到焕然一新的摊位,耿樊利的心中充满了喜悦。“整改的费用,大头是市场开办方拿,我们只用出一点钱就可以了。”耿樊利笑着说。
对于光华门综合农贸市场开办方统一为商户配备的塑料蔬菜篮,一开始还让耿樊利稍微有些不习惯,“不过也就一个星期左右就好了。统一用塑料蔬菜篮感觉确实不一样,摆放的时候还能顺手捡一下菜。”最让耿樊利觉得方便的地方,就是可以在白色塑料菜篮前挂上菜品的价格。
耿樊利说,之前不明示蔬菜价格,于买卖双方都很不方便,“每种菜都有不同档次,明码标价后,顾客心里踏实,觉得合适了就拿,不合适了再找其他家,节省大家的时间。”
在不断整改中,光华门综合农贸市场的卫生环境得到了提升。“你看他们,周天都不休息,来市场上帮着打扫卫生,还一直提醒我们注意保持干净。”耿樊利指着在市场内巡查的胜利街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说道,“原来是自己搞好自己摊前的卫生,现在市场专门雇了人打扫卫生,我们自己也要注意了。”
胜利街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既帮助清洁卫生,又帮摊贩上货,还协助管理市场秩序。此外,督促市场开办方改建了小作坊的上下水、安排专人每半小时给农贸市场洒水来降温降尘。看着排列整齐的肉类冷藏保鲜柜,以及每家配备好的灭火器,执法人员发出了和耿樊利一样的感叹:“这一年,农贸市场的变化确实很大!”(记者 闫莹)
外教HAPPY
来银一年备感温暖
南非姑娘HAPPY和学生互动。
去年10月,23岁的南非姑娘HAPPY只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银川,这是她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祖国南非,远赴异国他乡。环境优美、物价便宜、串串好吃、人脸识别、人民友好……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人际交往,在她眼里,银川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美好。
HAPPY是西夏区罗斯提教育培训中心有限公司的专职外教老师,今年春节期间,她住在培训机构校长蔡爱芬家。后来,HAPPY在公司旁边的西夏区学府中央租了一套房子。
在银川生活一段时间后,HAPPY觉得,银川这座城市非常漂亮,街道干净整洁,宜于居住。她所在的小区非常“智慧”,可以“刷脸”进门,物业服务很好,小区里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住在这里太舒服了,虽然有时候很想家,但是在这里大家都对我很好,让我这个外国人没有漂泊的感觉。”
让HAPPY惊讶的是,今年疫情发生后,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做得非常到位,“人人都戴口罩,去商场、公园还会有人负责测体温,很多志愿者都是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给我很大的安全感。”更让HAPPY深有体会的是,晚上还可以出去逛街,“中国比较安全,偷盗等事很少发生,晚上一个人出去都没问题。南非很多地方晚上是不能一个人出去的。”
HAPPY喜欢这座城市,更喜欢这座城市里的人,“经常看到很多中国人对我点头微笑,虽然没有语言交流,但是从眼神里看到,他们对外国人非常友好。”
HAPPY觉得,银川的人素质普遍很高。“常常能看到,一些非常小的孩子,吃完糖果、零食后都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这个非常棒!”HAPPY经常给请假没来上课的孩子辅导功课,对孩子们认真负责,孩子们都很喜欢她。
闲暇时,她会去逛万达广场、宁阳广场、中山公园等。“这里非常漂亮,很干净,空气很好。公园里娱乐项目很多,也很便宜。”刚到银川时,蔡爱芬带她吃了一顿火锅,结果她因为“水土不服”上了火,现在HAPPY很能吃辣,“我非常喜欢吃中国菜,尤其喜欢吃串串。”HAPPY笑着说。
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文明美好的人们,让HAPPY渐渐爱上这座城市,也过着如她的名字那样幸福的生活。
(记者 李姝 图片由记者 李靖 寇莉苹 吴璇 闫莹 李鲲鹏 李姝 闫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