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利通街第一小学举行“雷锋月”启动仪式暨“小兰花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王兰花为学生志愿者代表佩戴袖标(3月4日摄)。
吴忠市女企业家协会的志愿者在利通区扁担沟镇南梁村开展关爱女童活动(5月30日摄)。
吴忠市残疾人联合会志愿者服务队在黄河水韵B区助力核酸检测(4月8日摄)。
6月8日,利通区“牢记嘱托 行胜于言”志愿服务交流展示活动现场,共有“兰花芬芳”等13支志愿服务团队和组织展示医疗义诊、心理咨询和垃圾分类等便民服务。
6月9日上午,吴忠市利通区兰花热心小组志愿者在金花园小区开展治安巡逻。
吴忠市利通街第一小学的小志愿者到金花园社区,开展“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卫生清洁志愿服务活动(3月4日摄)。
6月7日早晨7点半,吴忠市天翔雷锋车整装待发,准备免费接送考生参加考试。
记者 马宏萍 马淑玲 谷刚
滋养新时代文明实践之风
六月的吴忠,闷热空气中飘散着沙枣花的甜香。连日来,“七一勋章”获得者、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王兰花头戴小红帽、穿着红马甲,在黄河岸边进行节水护水生态环保公益活动,花白的鬓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在72岁的王兰花带领下,青年志愿者们不怕脏、不怕累,认真清理黄河沿岸的塑料袋、烟头等垃圾,用实际行动为母亲河“梳妆打扮”。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希望以我们的微薄之力,守护好黄河,让她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王兰花还与志愿者们分享了自己退休后开展志愿服务的经验和感受,呼吁大家要牢记嘱托,行胜于言,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在吴忠,像王兰花一样的“兰花”正在竞相绽放,犹如一个个精神文明的火种,为这座城市带来光明与温度。
前不久,吴忠市红寺堡区新民街道东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掌声不断、气氛热烈。红寺堡区“弘德”宣讲团成员海小荣结合自身经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讲述移民群众脱贫的故事,以及红寺堡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党员、群众再次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让大家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吴忠市朝阳小学将思政教育长廊作为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以礼赞建党百年,争做时代新人“童心向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推动学校德育思政课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课堂创新融合,探索出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新路径。
盐池县依托“1+9+120+N”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通过“四单模式”,组织志愿者走上街头巷尾,深入社区乡镇,确保志愿服务活动全天候、常态化。同心县丁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立“公益爱心超市”,引导群众参与公益事业,通过创新文明实践形式,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神经”。青铜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因地制宜设计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广大群众在参与中转变旧有观念,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吴忠市把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活动的主要载体,紧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组织开展“十万家庭学礼仪”“争做文明有礼吴忠人”“我身边的战‘疫’模范”等主题鲜明、影响广泛的实践活动,让志愿服务贴近生活、走进群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流进人们心田。
截至目前,吴忠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51个。32个市文明委成员单位每月深入挂点联系实践站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等活动,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群人的善举温暖一座城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问题找志愿者。在吴忠,注册志愿者30.8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3%,累计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945个,实施志愿服务项目70286个,累计服务时长2095万小时。如今,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吴忠友好而温暖的问候,“志愿之城文明吴忠”的城市名片效应越来越彰显。
今年4月6日,同心县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吴忠市发布《关于号召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践行行胜于言助力疫情防控”的倡议书》,构建“人员招配、物资捐赠、心理互助”三个闭环工作机制。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有6.8万名志愿者以不同方式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着“行胜于言”。
今年78岁的王国祥多年来一直独自生活。为了不让他感到孤独,青铜峡市陈袁滩镇唐滩村“红草帽”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经常来他家帮忙打扫卫生、拆洗被褥、擦玻璃、做饭。“作为‘红草帽’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每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我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希望今后能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把雷锋精神一直传承下去。”志愿者马振娅说。
志愿服务锻造了家风的成色,如春风化雨,悄悄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为他们矗立起人生意义的灯塔,指引着他们的成长进步。
吴忠市第一中学八年级(16)班学生王雅楠带头成立该校八年级“街巷小管家”志愿服务队,每周五,她都会带领小小志愿者们积极投身到垃圾分类、维护环境卫生、宣传街巷文明等志愿服务活动中。
别看王雅楠年龄不大,但她是个热心肠。平日里,她与一名身患重症肌无力的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每逢周末,王雅楠都会义务上门为其辅导作业。“王雅楠一来,我家孩子就很开心,觉得有人惦记他,我们家长也很欣慰。”孩子一家人都对王雅楠赞不绝口。
吴忠市公安局组织党员民警、辅警先后到利通区金积镇大庙桥村、塔湾村等村开展道路交通宣传服务,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春蕾天使爱心会成立以来,吸纳爱心人士百余名,累计募集善款500余万元,每月坚持开展1次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关爱救助孤残贫困青少年近2000名……
在吴忠,每个干部群众、协会组织对志愿服务的切身践行,不间断传递出深刻影响身边每个人的爱与温情,凝聚起一股坚不可摧的文明向上之力,激发整个社会志愿服务的“蝴蝶效应”。
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前不久,在利通区景秀华府小区,一场提倡绿色生活的公益活动如火如荼展开。“这样宣传垃圾分类的文明理念很有效果。作为居民,我们也要增强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正确投放垃圾。”居民田利军有感而发。
今年以来,全国文明单位利通区环卫中心开展创建文明城市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使垃圾分类“绿色”理念深入居民群众中。
小区乱堆乱放清理了,居住环境更优美了;道路修整后,出行更方便了;私搭乱建的违建拆除了,看着心里更舒服了;交通整治后,道路更加顺畅了……一系列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志愿服务活动,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到了每个社区、企业、机关、学校、家庭,让创城的硕果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不断开花结果。
全国文明单位市气象局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开展“保护母亲河”“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自治区文明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支部为单位,到共建社区认领志愿服务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国文明校园利通一小依托“小兰花志愿服务队”,开展包抓路段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共建志愿服务活动等……
吴忠市通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市的志愿服务网络,健全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干部职工包抓路段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重大活动集中开展志愿服务、中小学生志愿服务、企业社团志愿服务等工作体系,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
同心县爱心救助协会会长彭立生2016年发起了“童心路”救助涉毒家庭留守娃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已让百余名涉毒家庭的孩子走出阴影。
吴忠雷锋车队从关爱老人到帮助留守儿童,从免费接送残障人士到每年的爱心送考,从拾金不昧到路面救助救援,到处都有队员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力量。
吴忠市还以“‘她世界’建档立卡户青春期女孩关爱帮扶”等全国志愿服务品牌为标准,对现有“兰花芬芳”“吉财慈善志愿服务队”等36个志愿服务品牌进行培育、孵化、壮大,扩大活动覆盖范围,发挥品牌项目示范作用,持续培育打造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良好的机制让人们的爱心行动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人人可为,也让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吴忠市“志愿之城”品牌在一系列创新中打响:《吴忠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正式实施,使志愿服务有了法律护航;《吴忠市志愿服务嘉许与回馈制度》的出台,在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提升了志愿者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吴忠市还为全市注册志愿者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打造志愿者“平安护身符”,让他们能够安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开展;建立志愿者培训制度,对志愿者进行系统化培训和专业指导,丰富的课程让志愿者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成长。今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共引进落地志愿服务项目28个,支持资金293.85万元。
今年,吴忠市启动“牢记嘱托行胜于言”志愿服务“365行动”,确定每月5日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日”、每周五为“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日”、每月主题党(团)日为“党团先锋志愿服务日”,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月份在利通区启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4月份在红寺堡区启动“绿色环保志愿先行”主题活动,5月份在盐池县启动“传承雷锋精神助力文明创建”主题活动,6月份在同心县启动“建设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使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日常、日做日新,成为“文明吴忠”的靓丽风景。
遍地兰花,馥郁芬芳。又到仲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鼓励下,千千万万志愿者的力量汇流成海,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