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资讯
【家长课堂】
孩子被同学起绰号怎么办?
2019-12-31 07:32:32   
2019-12-31 07:32:32    来源:新消息报

  10岁的小莫因为个头矮,被同学们叫“小豆包”,“每次听到别人这样叫,我就很生气。”8岁的小黎因为两个门牙比较大,被有些同学叫“大板牙”,这让自尊心强的她挺受伤。细心的家长会发现,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在他的日常“诉苦”中,会有被别人起绰号的烦恼。有的只是孩子们之间的善意玩笑,有的却是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当有些绰号让孩子很不舒服的时候,就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

  教孩子说“不喜欢”并寻求帮助

  同学们之间的绰号大致归为两类,一种是没有恶意的,比如因为学习好被叫“学霸”“学神”;另一种则比较令人不喜欢,特别是以别人的生理特点来起的绰号,往往带有很强的歧视意味。银川市二十四中心理老师刘娇桧说,“如果言语中没有不尊重的词汇,孩子们之间玩得也很开心,那么就是正常、不需要干预的行为。但如果被叫绰号的孩子觉得很不舒服,这个绰号又是很多人都知晓的话,就属于校园暴力中的软暴力。”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让孩子懂得自救和寻求外在的帮助,学会保护自己。因为一旦孩子表现出害怕或者屈服的话,软暴力就有可能升级。孩子需要及时表达出“我不喜欢”“我不愿意”的态度,并要把这件事告诉老师或者自己的爸爸妈妈。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要告诉孩子起绰号是对同学的不尊重,尤其是一些有贬低意味的绰号。老师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的方式,就这一行为开展辩论,让学生通过辩论、反思,了解起绰号的利与弊,这样做比简单制止更有效。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理性处理 

  就家长来说,更需要正确处理。刘老师最近接待了两个高三生,他们学习成绩优秀,但都存在人际交往的障碍,亲子关系也不好。原来这两个学生在小学时都遭遇过校园暴力,孩子告诉父母后,其中一对父母是指责孩子,“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另一对父母只是给孩子讲道理。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有效的安慰和支持,两个孩子长大后均出现心理问题。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听孩子诉说完后,父母不要嘲笑或者批评孩子,更不要急于讲道理,可以说“孩子,你受委屈了”“爸爸妈妈知道你受苦了”,用话语来安慰孩子,当孩子的情绪得到宣泄后,再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特别理解你,你希望我们怎样帮你”,“你觉得自己能处理吗”“要是不能处理的话,我们可以做什么?怎么做能让你舒服一点”,当爸妈这样说的时候,一般孩子就会告诉你他需要你做什么。 

  接受孩子的情绪并明确自己的态度后,对于小学生,其家长还需要跟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是孩子确实在学校受委屈了,还是孩子欺负别人在先又被别人起绰号了。如果是孩子欺负别人在先,这时就要给孩子讲道理,教他怎么处理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如果是孩子被别人欺负了,可以先寻求老师的帮助,让老师在班里把事情说出来,并转达家长的意见,既让起绰号的同学明白自己的行为不对,再不改正的话会面临什么结果,也让自己的孩子心里获得力量感。如果通过老师事情还得不到解决的话,家长就要联系对方孩子的父母,双方再进行沟通。 

  中学的孩子通常并不会希望父母直接介入他们的事情。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家长可通过引导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自己,与他讨论多种可能性,支持、鼓励孩子去尝试多种可行的方案。(记者 焦小飞)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李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