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和初三年级3月25日前恢复正常教学,这条消息让市民朱女士着实高兴。朱女士的儿子上六年级,最近因为居家学习使用手机,娘俩已经发生了语言和肢体冲突:“儿子玩手机游戏到半夜,还浏览不健康的信息,作为母亲,我无法对这些举动视而不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银川市二十四中心理老师刘娇桧最近接到多位家长的求助,“因为手机和电脑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不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最大矛盾。”如何管控孩子使用手机?刘老师给出这些建议。
认识玩手机的危害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科学宣传片或者专业文章,让孩子认识到无节制使用手机的危害。
1.对眼晴的危害:加剧眼睛的疲劳和干涩,甚至使眼睛有刺痛、流泪、畏光等不适症状出现,从而影响视力甚至损害眼睛。晚上关灯玩手机对视力的影响更严重。
2.对身体的伤害: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容易导致颈椎及手脚出现问题,还会对皮肤有一定影响,未成年人会长斑,容易长痘痘。
3.对情感的影响:长时间拿着手机,无语言交流,孩子会越来越不喜欢和外界交流,缺乏交往的自信,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相处,慢慢地情感冷漠,甚至自闭。
4.易发生意外事故:“低头族”们一心一意扑在手机里,经常忽视周围的情况,意外和伤害往往不期而至。
家长尽量别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因为工作或娱乐需要,不少家长一有时间就拿出手机,工作、休闲甚至吃饭、睡觉都在看手机。这样的家长,不管他如何义正辞严、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不玩手机,孩子都不会听。所以,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除了紧急或者必要时,尽量不要频繁地拿出手机看,也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长时间玩手机游戏。家长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为孩子做好榜样,教育好孩子。
亲子建立公约,设定玩手机的规矩
在孩子开始使用手机的时候,家长就要与孩子协商,建立手机公约。每天根据学习需要,规定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时间。孩子做完作业后,家长要严格监督并保管,对使用手机的情况做到实时监控。家长如果没有时间监督,可以通过一些防沉迷软件,管控孩子使用手机。
合理引导孩子,不脱离实际生活
家长尽量引导孩子把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学到、看到的技能在实际生活中操作一下。可以让孩子给家人朗读学到的英语单词和短文,也可以让孩子看一些做家务的视频,看完之后,在家里做一做,把网络中学到的东西和现实世界链接在一起,不脱离生活。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
根据孩子的爱好,培养他多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事,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去。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分散注意力。比如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趣的图书;陪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跑步、打球、做操;也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义工活动,培养责任心。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兴趣就会慢慢降下来。
寻找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每个孩子沉迷手机或电子产品的原因不一样,有的孩子沉迷手机是因为在现实世界缺乏支持,不够自信,压力大。这时候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提供心理支撑和帮助,以疏导为主。
父母每天抽出时间多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关怀和爱,当孩子一颗心安定了,就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学习上。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不要只是通过断网、砸手机、甚至体罚来解决问题。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
帮助孩子建立生涯规划走好人生每一步
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就不清楚当下怎么走。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和孩子有更多时间交流和接触,可以就疫情以来逆行者的勇敢,不遵守规定成为损害社会利益的人,和孩子探讨一下,他想成为怎样的人,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引导他朝向自己的梦想努力。当孩子有了梦想和目标,就会珍惜当下的每一天,主动自觉地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记者 焦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