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资讯
全国多地“叫停”家长批改作业,你怎么看?
2020-11-18 08:53:52   
2020-11-18 08:53:52    来源:新消息报

  最近,辽宁省教育厅出台了《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规定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已有浙江、海南、河北等多地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那么在孩子的学习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究竟该如何分工?记者进行了采访。

  “批改作业是了解孩子学习的手段”

  家住银川市西夏区的王先生有两个儿子在上小学,他和妻子都会批改孩子们的作业。每天批改作业大概要40分钟,“批改完了,还得给讲一下,或者圈起来让他自己去问老师,再者找几道同样的题再做一下。”王先生觉得,批改作业是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一个手段,毕竟一位老师面对50多位孩子,不可能针对每个孩子的水平个性化辅导,家长自己要上心。 

  孩子在金凤区一小学上五年级的高先生认为:“家长对孩子作业的检查是有责任心家长的基本行为。批改是老师的责任,检查是家长的一种主动行为。” 

  兴庆区的王女士介绍,自己每天给孩子检查作业带改错,差不多需要40分钟。在她看来,老师批改作业会更加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知道哪些知识掌握还比较薄弱,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家长有义务检查。 

  田女士的孩子上三年级,她说:“孩子花几个小时写作业,家长用十几甚至几十分钟来检查批改,谈不上是负担。”她认为检查作业有利于督促孩子养成良好、高效完成作业的习惯,家长可以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好家校配合。在检查作业的方式上,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家长有能力、也有必要检查和帮助改错;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家长更多是看其完成情况,掌握孩子的学习状态,这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必须的,和老师是否要求无关。 

  施女士的孩子上四年级,作为高校教师,她表示,“作为家长,我更愿意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我每天负责检查作业、背诵课文的同时还查漏补缺,批改作业既是对孩子学习状况的动态监测,也是和孩子交流的过程,毕竟教育孩子的重任应该更多在家长身上。”

  “批改作业是老师了解学生的直接途径”

  在兴庆区做生意的张先生说,“对让家长批阅作业的老师,我表示反对,老师不去批阅,就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就不能针对性地去巩固练习。有的老师让孩子通过题海战术来提分,自己又不批阅,把任务交给家长,家长每晚陪孩子写作业压力过大,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所以老师布置作业应该有针对性,减负但不减效果。” 

  在行政机关工作的文先生每天给孩子检查批改作业要三四十分钟,如果有难题讲解下来得一个小时。“家长批改作业久了,孩子有依赖性,懒得动脑子。如果教师的非教学性事务能少的话,就会省出时间多批改作业,这样才能了解学生,所以‘叫停’在于疏而不是堵。” 

  全职妈妈张女士认为,批改作业是老师掌握学生知识了解程度的最直接途径。作为家长,只能每天给孩子检查作业,等老师批改完了再看看错在哪里,是不会还是马虎了。为了不让孩子“掉队”,自己会寻找孩子的薄弱环节,增加专项练习,但孩子不耐烦,毕竟他们更听老师的话。“不敢等老师,因为老师更累。比如我家孩子的老师,经常有学习、开会、教研等任务,感觉老师很多精力都被教学以外的事情占用了。建议先给老师减负,让他们把最主要的精力用于教学。亲子关系的第一道裂口,往往都是学习方面的,所以希望教育的指挥棒抓在老师手里,家长以配合为主,这样亲子关系也会好很多。” 

  对此,金凤区某小学的王老师深有同感,“学校的各种活动及检查占据了老师一多半的时间。像我们,课堂作业都是老师批改,至于家庭作业,老师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再一一去批改,主要是让家长检查、督促完成后签字,老师第二天还会检查,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不越位、不缺位,家校要配合有力”

  银川回中心理咨询老师丁永红不建议家长批改作业,“多年做心理咨询,我发现很多亲子矛盾都是因为检查作业引起的。家长过多监督孩子作业,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家长的过分干预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差。更多的家长做不好老师该做的工作,结果反而坏事——家长着急,难免打骂,孩子更加学不进去。” 

  她表示,家庭教育主要在孩子的修养、品格、道德以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而不是具体教孩子怎么做作业。尤其是学习刚起步阶段,需要家长“陪跑”一段时间,为的是熟悉学习方式、养成良好习惯,尤其是合理利用时间的能力;家长关注孩子的作业,看孩子是否容易被干扰、是否效率不高、是否浪费时间等。孩子进入高年级,家长可以每周检查一次作业,关注孩子做作业的态度与效率、正确率等,还可以就孩子在家的学习状态与老师进行沟通。对老师来说,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家庭作业,提倡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少而精。 

  综上,“教书”责任更多在校方,“育人”责任由学校和家长共担。不越位、不缺位,边界明晰、配合有力,才是良好“家校合作”应有的样子。(记者  焦小飞)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石卿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