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资讯
兰州大学,生日快乐!
2021-09-18 09:19:09   
2021-09-18 09:19:09    来源:新华网

  有人去上课靠走路

  有人去上课要搭车

  听说这儿的学生

  去上课要“骑骆驼”?

  只不过

  “骆驼驾驶证”

  没能做到人手一本

  毕竟骑骆驼也是一门技术活儿

  而我只关心

  “骆驼驾驶证”月饼

  在哪里可以买到

  其实,骑骆驼去上课是假的但“兰州避暑大学”的称谓确实名不虚传因为这里的夏天满30℃减10℃

  这里还享有

  “全国最甜大学”的美誉

  因为这里早晚温差大

  造就了瓜果的香甜

  果实香甜,人更甜

  这个地方

  就坐落在日夜奔流的黄河上游的岸边

  这个地方

  也许你未曾到访

  但一定心驰神往

  这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兰州大学!

  在兰大,

  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人说兰州大学是“性价比”最高的高校这样说,或许看轻了这所大学对于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和祖国大西北的重要意义

  还有人说兰大很“江湖”或许是因为这里每栋楼都有一个充满“江湖气”的名字

  昆仑堂、天山堂、祁连堂观云楼、齐云楼、飞云楼......

  这也正体现了兰大人虽居西北却胸怀天下的抱负

  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什么是好大学该有的模样?兰州大学就是!

  有人说:

  世间的大学千所万所能够接纳你的那一所才是你最好的大学

  在兰州大学你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兰大,

  有面包,也有爱情

  有诗,也有远方

  在兰大没有什么是一碗牛肉面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行那就再来一碗

  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因为图片闻不到香味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汤清、萝卜白、辣油红蒜苗香菜绿、面黄一碗面就是要齐齐整整少一样都不行

  牛肉面也有鸳鸯锅哦!同样的价钱,双倍的快乐!

  来兰大不能不吃牛肉面但这里的美食远不止牛肉面

  丹桂苑、新竹苑、芝兰苑、玉树苑石锅拌饭、东北饺子、广东肠粉、葡式蛋挞这些食堂美食

  悉心照顾着来自天南地北的每一个学子的胃

  不时还会上新高颜值定制月饼每次都能冲上热搜印有各种兰大Logo的桃山皮月饼光看这颜值就让人口水直流下手慢可就抢不到了

  填饱肚子之后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小憩一会儿

  不管你信不信这真的是兰大宿舍不是书房!不是咖啡厅!

  好家伙兰大人回宿舍就是别人向往的生活

  据某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称这里的生活冬天早早有暖气夏天乘凉好惬意一床被子盖四季同学你说气不气

  总之你盖也好,不盖也罢反正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被子:那我走???)

  从绿树红花学到皑皑白雪从教室宿舍学到自然野外只要日月流转、山河仍在兰大学子的学习就从没停止过这就是兰大的学风!

学累了就来校园里走一走吧慵懒的午后,遇见一只猫雨后的夜晚,散步、闻花香宁静的盛夏,毓秀湖边吹吹风炫彩的初秋

用镜头记录一片金黄总有一种“兰式生活”

  让你流连忘返

  在兰大你邂逅真爱的机会是……(你懂的)

  兰大的男女比例约为1:1当然,你别误会并不是说包分配对象还是要自己找学校最多帮你办一个集体婚礼

  100多对儿一起办的那种

  至于对象怎么找偷偷告诉你兰大人找对象“主要看气质”看你有没有兰大人坚守奋斗、矢志不渝的气质

  兰大化学系“学术伉俪”王流芳与何凤英已经携手迈入了婚姻的第60个年头他们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020新冠疫情肆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医生马志远、王文进夫妇因坚守防疫一线只能隔窗相望的情景让人动容

  兰大校友胡学平、许平平夫妇二人相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共同进步为祖国航天事业建功立业

  还有“兰二代”、“兰三代”他们从小就对兰大气质耳濡目染立志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兰大人,总能相扶到老这份坚持造就了爱情最美的样子书写了兰大精神传承的意义也编织起百年兰大的生生不息

  兰大,

  回首便是百十余年

  兰州大学历史沿革图(来源:兰州大学博物馆)

  推开岁月层层掩映的门扉回首一望时光已走过112年至公堂屹立至今见证着大学之道的源远流长

  时间回溯到1909年那时她有一个颇为古朴的名字——甘肃法政学堂正是这所学堂的建立标志着甘肃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开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

  1914年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别科毕业摄影留念

  1928年她改名为“兰州中山大学”

  兰州中山大学时期的实验室

  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

  国立兰州大学萃英门校址

  新中国成立后

  她定为现名“兰州大学”

  是当时全国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兰州大学有23项成果获奖足见她的“硬核”实力

  兰大生物系学生在操作电子显微镜

  进入新时代她在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类)

  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黄河水日夜奔涌逝者如斯从萃英门到盘旋路从城关校区到榆中校区岁月改变了很多但“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与宏伟气魄依然如故

  兰大是全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在校训中嵌入人名的

  “自强不息 独树一帜”的校训源于一位兰大老校长的名字——辛树帜

  辛树帜

他高瞻远瞩,爱才惜才知树人大计以“不可为之日而为之”的精神聚名师贤才、兴建校舍、购置图书设备在当时创建了国立兰州大学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江隆基

  三年困难时期有一个人从北大来到了兰大并带领兰大走进“黄金时代”他就是江隆基有人称赞说他对于兰州大学的贡献“犹如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在兰大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有那么一群人灿若晨星

  铸剑强国,核以道和兰大是我国最早的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为我国核工业领域输送了大批人才

  徐躬耦

  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徐躬耦来到条件艰苦的西北在兰大建立了理论物理、无线电电子学磁学、半导体等专业促进了祖国核科学事业的发展

  任继周

  作为我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

  97岁高龄的任继周院士

  十分关注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呼吁重视农业发展的伦理问题70年潜心研究、辛劳坚守祖国西部为几代兰大人做出了跨越半个世纪的表率

  南志标

  国际知名草业科学家南志标院士

  热爱祖国、扎根西北

  在草业领域奋斗了半个世纪

  被誉为“草原的儿子”

  李吉均

  “身骑白马踏冰川”的求真者我国著名地理与地貌学家已故的李吉均院士

对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先后培养出包括秦大河、姚檀栋、陈发虎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百余名高层次地学人才

“一门四院士”的佳话至今仍在学术界广为流传

  提到祖国西北的文化遗产宝库就不得不说敦煌敦煌学的研究与文物保护怎少得了兰大人的身影

  樊锦诗、齐陈骏、郑炳林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有这样一批人:名誉所长“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原所长齐陈骏现任所长郑炳林……

  他们情系西北,梦牵敦煌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说法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当时全国少有的化学一级教授朱子清“中国胃镜之父”杨英福知名莎学专家水天同参与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吴文瀚

中国细胞生物学奠基人之一郑国锠执教五十余载的量子力学专家钱伯初将西北民俗“花儿”推向世界的柯杨……

  无数享誉世界的不同领域学术带头人从全国各地汇聚兰大为兰大的辉煌贡献了毕生精力

  兰大人,

  根植西北、心系祖国

  风雨百十载

  一代代兰大人扎根西北,建设祖国

  兰大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从未因艰难险阻停下前进的脚步正是这种骨气、信仰和担当支撑着兰大人在祖国的西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佳话

  人工智能、嫦娥探月、多肽药物、青藏科考文物考古、生态安全、激光雷达、旱地作物

  兰大科研人的触角深入国家重大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借助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发展让科技创新永不停步

  新冠疫情暴发后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了全球首个新冠疫情预测系统获得了钟南山院士点赞:“相当可靠!”

  一个个看似不经意的想法

  就在这一间间重点实验室里

  转化为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科研成就

  兰州大学电镜中心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药学院胡芳弟教授深入田间进行党参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大健康产品研发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胡芳弟、丁文广、陈兴鹏沈禹颖、郭旭生、李凤民等教师及团队运用先进技术实现产业扶贫带动项目累计产值上亿元万名贫困群众直接受益

探索出了一套助力脱贫攻坚行之有效的“兰大模式”书写了新时代高校助力脱贫攻坚的崭新答卷

  尊师重教,立德树人

  兰大精神,代代相传

  化学学科流传着

  “一门八院士”的育人佳话

  还有莘莘兰大学子有志气、有朝气、有锐气是同学们口中的“风云学长”“风云学姐”

  参加了首届“一带一路”中乌青年对话项目的唐欧阳蓂就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用优异的专业成绩、社会实践、学术水平获得媒体点赞

  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周锦宇本科时就投入稀土新材料的科研领域创新提出“第三类机械发光材料体系”斩获创新创业类竞赛金奖

  疫情期间争当志愿者勇敢站在防疫一线

21年接力支教为乡村孩子传递梦想和希望用镜头和纸笔记录用脚步丈量“中国的西北角”为革命纪念馆“谱曲”唱响长征路上的英雄赞歌

  更多“95后”“00后”兰大学子在学习之余投身祖国各地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人的担当

  千年金城,丝路重镇黄河匆匆流过带走了金戈铁马

  时间从未阻挡前行的脚步兰大从未改变奋斗的志向

  走过一百一十二载风雨历程的兰大如今正值最好的年华

  百十载自强不息新时代独树一帜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这是112年的兰州大学不变的精神气质

  关于兰大的故事并没有讲完我们期待着下一个兰大故事也期待着新一代兰大人的回答

  兰+大=美

  “兰大为美”

  我们期待在兰大

  能遇见诸多美好

  今天是兰州大学112岁生日纵有千言万语

  我们想再说一句:“亲爱的兰州大学,生日快乐!”

  来源:新华网出品人:刘健 徐姗娜 钱彤

  监制:周红军 刘加文

  策划:刘洪

  监审:牟彦秋 商亮 黄林昊

  执行策划:梁甜甜

  作者:谷朋 苏凯洋 肖坤

  编辑:张煜彤 刘喜雯 张硕 王美琪

  图片综合整理自:兰大新闻网、兰州大学微信公号、@兰州大学 微博

  摄影:马强 高诗尧 岳瀚逊 张本志 牟健 仇梦晗 张田甜 冶志伟 沙伟华 宋雨晴 张佳欣 李爽 肖坤 韩志晓 苏凯洋

  校对:赵冰 贵婷

【编辑】:任爱中
【责任编辑】:任爱中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