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五中利用校园空地建起“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受访者供图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从今秋开学起,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和众多70后、80后记忆里做扫帚、学剪纸、扫操场、捡煤渣的劳动课程不同,新时代的劳动课程从内容到形式,多样而全面。中小学生们不仅要学做饭,还要学习修理家电、种植蔬菜、饲养动物……一时间,引发网友们的热议。5月7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银川的学生、家长及老师、校长,来看看他们怎么说吧!
学生:很有用但有点“头大”
小美是六年级学生,她说自己平时会蒸米饭、煮面条,但不会炒菜,“如果学校能教授这些也挺有趣的”。
四年级男生小冬对记者说:“我会做家务,但还不会做饭,等学校教会我以后,我要回家做给爸爸妈妈吃!”
采访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学这些很有用,也很乐意好好学;但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要学习的课目太多了,担心搞不定。上三年级的男生小乐表示,他平时很少干家务,目前只会煎鸡蛋、洗袜子,一下子要学会这么多事感觉“头有点大”。
上六年级的小松说,他本来以为煮个小米粥、凉拌菠菜之类的就可以糊弄过关了,没想到这次的要求这么详细。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要会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到3道家常菜,比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而且要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甚至还要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这对于我来说非常有挑战性。”小松说。
5月7日,银川五中七年级(1)班学生在“责任田”种菜。
家长:支持但担心变成家长作业
“现在的孩子,劳动技能普遍不如我们小时候。”王女士说,她的女儿已经上五年级了,只会拖地、洗锅,连衣服都不会洗,而她这么大的时候除了洗自己的衣服,还要帮大人洗衣服、打扫卫生,喂鸡、喂羊,清炒土豆丝、醋溜白菜等家常菜更是不在话下。在学校的组织下,她还参加过捡麦穗、掰玉米、插秧、植树等劳动,甚至到了冬天,还要全班一起动手和煤饼、生火炉取暖。“小的时候觉得挺苦的,但现在想想技多不压身,学会了都是自己的本事,学校能开设这门课程简直太好了!”
“早应该开设这样的课程了,我家两个孩子,一个15岁,一个8岁,啥都不会,有时我太忙了赶不回去做饭,他俩就在家泡方便面,连个荷包蛋都不会做。”陈女士说,她每次叫孩子学习做饭,孩子都找各种借口,这下学校开了课,就成“硬任务”了,她非常期待孩子的转变。
赵女士的儿子读八年级,她告诉记者,她十几岁的时候已经能给全家人做饭,并且有荤有素,像模像样,现在儿子除了最基本的扫地、拖地、煮饭,其余的都不会。“孩子能在学校学习这些生活技能,以后走上社会也能照顾好自己,只是希望学校能安排规划好时间,不要影响学习。”
受访的家长都对开设劳动课表示赞成,但也有家长表现出担忧。二年级学生家长张先生表示,这样的劳动课程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非常好,但他不希望未来学校以让孩子回家拍照打卡的方式学习做家务。
“我的顾虑是当学校不能提供劳动锻炼场所时,这些作业会转嫁到家庭完成,变成家长作业,从而失去劳动锻炼的作用。”“小学生我不敢说,中学生学习是很紧张的,尤其是九年级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这些一旦被硬性规定后,会不会就变成了家长需要帮忙完成的任务?”“让孩子学了就行了,千万别让家长拍照、拍视频打卡。”采访中,部分家长如是说。
老师:有的技能课在学校不好实现
对此,老师们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金凤区一所农村小学任教的李老师认为,开设劳动课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最基本的生存生活技能,也能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但是,收纳整理、种菜或者其他的一些技能还好操作,而做饭、饲养动物在学校基本无法实现。“我们学校最近正在开展综合实践课,其中一项就是烹饪美食。这些作业基本是学生在家先让父母带着做一遍。我觉得做饭更适合家长教。”李老师说。
“我担心的是,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室、工具,也没有专门的老师教授,如果请兼职老师,短短一节课40分钟,一个人怎么能教会50个孩子一项技能呢?比如,教炒菜,如果没有实践的机会,光凭老师讲或者演示,岂不是沦为‘纸上谈兵’了吗?”“学校会专门设劳动老师吗?如果没有,会不会又让班主任兼任?”“希望教育部门能将师资力量配齐,才能落地开花。”采访中,老师们有不少担忧。
部分学校已开展劳动课程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不少学校已经开展了劳动课程,并且学生们也小有收获。
金先生的女儿在兴庆区一所小学上五年级,从三年级就开始上云厨房的课,每节课2小时做一道菜,比如洋葱木耳、西红柿炒鸡蛋等。张女士的儿子在西夏区一所小学上四年级,从三年级开始学校就有劳动实践课,老师会教孩子和面、系鞋带、缝沙包等。“和面的时候都是从自己家带盆和面粉,和出来的面要求手光、面光、盆子光,孩子都做到了,和好了以后带回家当晚饭,我觉得比我和的还好呢。自从他学会以后,家里吃面的时候就让他来和,孩子每次和得满头大汗,但成就感满满。”彭女士的孩子就读于兴庆区一所民办学校,学校比较注重劳动教育,每个假期都要求学生学会几项技能,如系鞋带、扫地拖地、做饭,目前她家孩子会做西红柿炒鸡蛋、炒西葫芦,还会熬粥、煮方便面。
银川五中校长史阳告诉记者,学校在校园空地上建起“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给七年级和八年级每个班都划分了一块30平方米的“责任田”,这几天,孩子们就已经在播种了。“现在的孩子缺乏责任、担当和勇气,有些孩子连自己将来干什么都不知道,生活的体验更像是一张白纸。要将孩子们从迷雾中拉出来,否则将来很可怕。”史校长认为,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就拿种植蔬菜为例,再怎么讲“一粥一饭当思之不易”,孩子可能都没有那么深的体会,但亲手去种就会认识更加深刻,才知道如何承担责任。据他了解,学校里80%的孩子平时都不怎么干家务,有的孩子在父母不能及时做饭时,只会泡方便面、吃自热饭、点外卖。 (文中受访学生均为化名)(记者 王若英 实习生 杨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