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资讯
暑期莫做“孤泳者”
2022-08-11 09:28:23   
2022-08-11 09:28:23    来源:宁夏日报

  为减少学生溺水事件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日前,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强化隐患排查,以农村地区学校、村庄周边和学生上下学沿途水域为重点,逐一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近日,我区就防溺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全区各中小学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宣传力度,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

  野泳须叫停

  7月22日14时许,在中卫市五馆一中心沙滩游泳区,一名玩耍的小男孩突然沉水,正在巡查的沙坡头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水域中队队员张智勇、张伏平迅速冲向小孩溺水地方将其救起。事情发生时,孩子的家长正在低头玩手机,并没有注意到危险来临。

  进入暑假,游泳戏水成为很多学生防暑降温的不二选择,然而,总有学生甚至家长防溺水意识淡薄。近日,记者在银川市兴庆区海宝公园采访时发现,很多人在湖中游泳,其中不乏未成年人。

  “在这里游泳,不怕溺水吗?”记者上前询问。

  “我几岁就会游泳,水性很好。”

  “孩子套着游泳圈,我在旁边看着,就在岸边浅水处玩,没事。”

  在野湖游泳当真“没事”?

  “每年,唐徕渠都会发生多起溺水事故,尤其是夏天,有时半夜我们还会接到报警。”银川市兴庆区富宁街派出所治安民警田羽豪告诉记者,近日,有市民报警,一男子被困唐徕渠:“到达现场后,我和同事向溺水者抛去安全绳,但他体力不支,几次都没有抓上。情急之下,我跳入水中将其救起。”

  “唐徕渠泥沙多、水流急,人掉进去非常容易发生溺水。”田羽豪说,“野泳行为很容易让未成年人模仿,之前就有一名男孩到唐徕渠游泳,结果溺水身亡。”

  筑牢“防溺网”

  据了解,我区有15万公里长渠道、990座蓄水池、2700多公里河道,大大小小的湖面、鱼池、水塘星罗棋布,这些都是野泳爱好者的“天堂”。

  近日,我区召开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对全区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沟渠、水井、蓄水池、积水坑、废弃矿井进行地毯式、拉网式大排查,全面排查隐患、坚决整改落实。同时,要求加大日常安全巡查工作,提高重要时期、重要时点的巡逻巡查频次,确保每片水域都有人盯、有人查、有人管,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下水游泳等危险行为;强化防护设施,在重点水域周边规范设置安全隔离带、防护栏等,加快落实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条救生绳、一根救生杆“四个一”建设;鼓励支持村(社区)在有条件的区域建设适宜的游泳、戏水场所及相应设施,加强安全人员配备,为中小学生提供安全、便利、规范的亲水环境。

  预防是关键

  “一旦发生溺水,一定要镇定,不要乱踢腾,屏住呼吸保持放松,身体就会自己漂到水面,然后头后仰,口鼻露出水面,保持体力,等待救援。不放弃任何求生机会,抓住一切可用的物品,比如塑料桶、枯木等有浮力的物体。如果小腿抽筋,可抓住自己抽筋的脚,将脚趾向脚背侧弯曲,可使痉挛缓解,再缓缓游向岸边,或者进行呼救。”银川市飞天应急救援促进中心工作人员说,如果未成年人遇到他人落水,要大声呼救,找大人帮忙,及时拨打110或120,坚决不要手拉手下水救人。

  宁医大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马晓表示,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可将其置于平卧位,如果仍有意识,就尽快拨打120。大多数溺水者会出现低体温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复温治疗,尽快脱去其衣服,用干毛毯或棉被包裹保暖。如果溺水者无呼吸无意识,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术,检查溺水者气道是否有杂物,做30次人工呼吸和胸围按压。“溺水救治是一个争分夺秒的过程,及时发现溺水者,救援人员正确的施救,才能增加其生存机会。但是,减少溺水对儿童危害的关键还是在预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完备救援应急预案,将溺水带来的意外伤害降到最低。”马晓说。(记者 杨 超  周 昕 实习生 武治瑾 文/图)

<p>  银川市飞天救援队进行水上日常训练。</p>

银川市飞天救援队进行水上日常训练。

<p>  银川市飞天救援队为学生进行防溺水知识心肺复苏辅导。</p>

银川市飞天救援队为学生进行防溺水知识心肺复苏辅导。

<p>  石嘴山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p>

石嘴山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石卿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