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民生在线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莫道夕阳近黄昏 金秋依旧好风光
2018-10-16 07:09:48   
2018-10-16 07:09:48    来源:宁夏日报

  在尽染菊香的时刻,重阳节如期而至。岁月无声地提醒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关爱那些奉献一生、暮年已至的老者。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我区六十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九十点九七万。他们身上,有“人间重晚晴”的社会温度、“为霞尚满天”的奉献精神和“夕阳无限好”的人生姿态。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现状,更要把尊老、敬老变成自觉行动,让重阳节蕴含的孝思纷扬、爱意浓厚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

  多元养老 勾勒幸福晚景

  近日,银川市西夏区亲情一家老年公寓院长张生瑞忙着张罗重阳节的活动,“让附近幼儿园、中学、中职院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营造老幼同乐的喜庆氛围,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张院长说。

  4年前,张生瑞离开中卫来到银川,投身于养老服务事业。4年来,随着政府对民办养老机构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亲情一家老年公寓已从最初的十几张床位扩大到50多张床位,入住老人来自全区各地。

  截至2017年底,我区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已达90.9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3.4%,预计到2020年我区老年人口将达到100万人以上。我区积极应对“银发浪潮”,养老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即“9073”养老服务格局。这意味着,3%左右的老年人将依托养老机构安度晚年。如果没有全覆盖、成体系的制度性支持和规范、有效运营的养老机构保障,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将大打折扣。

  在提高机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方面,宁夏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重点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增加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床位。

  根据《自治区“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对加强老年人民生保障和服务供给的总体要求,近年来,我区加大投资力度,在全区建成农村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院、民办养老院等各类养老机构17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5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270个、农村幸福院1282个、农村老饭桌434个,设置养老床位2924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3张。

  在夯实基础服务设施的同时,我区积极优化养老服务政策环境,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事业。

  “政府大力支持我们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前几年每张床位的一次性开办补助是8000元,现在提高到1.3万元了。”张生瑞说,亲情一家老年公寓现有床位已经饱和,恰逢银川市三区公办养老机构实施公建民营改革,她刚刚在西夏区接手了一家新建的养老院,计划开设更多护理型床位,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宁夏唐徕老年托护中心依托宁夏正源骨关节疼痛病专科医院,为长期患病老人提供康复护理和生活照料;灵武市中心敬老院、泾源县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机构与当地医院签约并开展服务;惠农区庙台乡的“幸福大院”依托基层卫生院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

  “山区和川区、农村和城市的医养结合均衡发展、各有特色。”自治区卫计委的主讲师王丽萍说。

  在加强专业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方面,我区实行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民办养老服务机构采用企业工资指导线、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进行规范。为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我区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纳入自治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对全区养老服务机构1000余名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80%以上取得了初级以上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记者 张文攀)

11.jpg

银川市兴庆区富宁街街道办事处西关社区的老年朋友们进行功夫扇表演。 记者 白茹 摄

  用心养老 构建夕阳美景

  去年,邦尼养老服务中心开始了又一次行业模式的创新探索。

  他们进驻银川市兴庆区胜利街办事处康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以高龄、空巢、失能、失智、残疾老人为服务对象的社区嵌入式微养老护理模式。

  创业10年,从养老护理专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到社会化养老服务经营,再到如今的社区嵌入式微养老模式探索,每一次创新,对于邦尼养老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在邦尼养老服务中心,吴玉霞院长有空的时候都会陪着老人们打牌跳舞。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从事护理、行政管理36年,退休后,吴玉霞把创办邦尼养老作为自己的“养老生活”。

  干了一辈子护理工作,吴玉霞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年轻的护理工作者。

  在吴玉霞亲自制定的老年护理工作计划表上,老年人生命体征测量、康复理疗、功能锻炼、精神心理慰藉、营养卫生、水果分享会、剪指(趾)甲、洗头、理发、洗浴、清洗床单……每天必做项目多达几十条。

  吴玉霞对养老服务行业前景非常看好,但多年的从业经历又让她有着冷静的分析。“这绝不是也不该是投入产出能很快见效的行业,为老人服务首先要有大爱、有情怀、讲良心,没有常年精耕细作的扎实基础和沉得下心的态度根本不行。”在吴玉霞看来,从事养老服务,要对得起老人,更要有“帮您青春”的美丽愿景。(记者 和牧川)

22.jpg

石嘴山市惠农区的退休矿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记者 王晓龙 摄

  晚霞映天 人生最美风景

  生命不息“跑”起来

  70多岁应该是怎样的状态?顾大我老人重新定义了“古稀”的概念。

  73岁的顾大我2013年与马拉松结缘,从那时起,在国内外的很多马拉松比赛中常常出现一位满头白发的跑者。

  10月14日,顾大我刚参加完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举行的穿越胡杨林国际马拉松赛,这是他今年参加的第五场马拉松比赛。今年,还有5场“铁人三项”比赛等着他。“跑马”5年来,他的成绩稳步提升,在今年的兰州马拉松比赛中跑出了4小时22分的成绩,比2014年的杭州马拉松快了20分钟。

  由于长期坚持跑步、游泳、骑车等各类运动,顾大我身体比有些年轻人还要好。在2017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中,顾大我获得年度大众体育精神奖。

  宣传宁夏“讲”起来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是张爱玲退休以来最忙碌的7天。退休前她从事文字编辑工作,对贺兰山岩画情有独钟,闲暇之余经常研究岩画资料。

  今年9月,她参加了新成立的宁夏老年大学志愿服务队,其中的一项工作是在宁夏博物馆向观众进行志愿讲解,她自告奋勇承担起贺兰山岩画区域的讲解任务。

  十一期间,宁夏博物馆观众如潮,馆内讲解员数量远远不够。张爱玲作为志愿讲解员第一次上阵就遇上了“硬仗”,每天平均讲解三至四轮。虽然每天累得嗓子干哑,但她很庆幸可以服务于天南地北的游客,为宣传宁夏的历史文化奉献一份心力。“从博物馆出来我就进了图书馆,继续完善讲解词,加入更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让我的讲解更加专业和有趣。”张爱玲说。

  古文诗词“吟”起来

  前两年,郑晶刚退休时有点慌,大把的时间不知道该干嘛。但很快她拾起了年轻时的爱好:写诗。慢慢的,她建立微信群分享自己的诗作。随着诗词朋友圈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加入了“玩诗词”的行列。

  为了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中国诗词之美,3年前,郑晶注册成立了银川黄河诗词学会,把诗词送进列车、厂矿、军营和社区,定期组织笔会,以文会友。随着这几年黄河诗词学会活动日益频繁,郑晶感到比退休前更忙了,不仅没和社会疏离,反而联系得更加紧密。神奇的是,退休生活一充实,连过去身上的一些老毛病也不见了踪影,“可能是我太忙了,它们不敢来找我了。”郑晶笑着说。

  中国粮票“藏”起来

  在宁夏票证收藏界,乔杰很有名气,他的专项是收藏粮票。上世纪80年代初,还在部队服役时他观赏到战友收藏的一本粮票和一本纪念币,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当时还是计划经济,票证在生活中是必需品,平时没有意识到粮票的美学价值。当时集中看到各种粮票,感觉很精美。”乔杰说。

  通过在收藏界多年的“耕耘”,乔杰认为,中国的票证囊括了农业、商业、工业、服务业在内的发展史,是历经沧桑达半个世纪的完整板块。虽然已经退休,但闲暇时品味自己的藏品,能够体会到历史变迁的沧桑,有了对比,更觉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与财富无关,与内心世界相连。”乔杰说。(记者 张 贺)

  孝敬婆婆 传承敬老家风

  在中宁县白马乡一带,流传着一段佳话:71岁的儿媳李菊英自身患有疾病,却坚持照顾好九旬婆婆。

  92岁的董梅芳长期瘫痪在炕上,大小便失禁。10月15日,当记者来到白马乡白路村八队她的家中时,却看到房间窗明几净,炕铺整洁,毫无异味,秋日的暖阳撒到炕上,老人安静地休憩。

  李菊英是董梅芳的大儿媳。“照顾好婆婆是我最重要的任务。”李菊英说,孝敬老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在她身边。李菊英共有5个子女,4个考上了大学。丈夫朱万仓是一位乡村教师,40多岁又开始上大学,为了孩子和丈夫能够安心学习、工作,李菊英毅然承担起赡养老人、务农种田的重任。

  2016年10月,原本还能在院子里活动的婆婆不慎摔断了股骨头,从此卧炕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李菊英每天早早起床,为婆婆做好早餐,等婆婆醒来给她擦身洗脸,喂饭喂药,然后自己抓紧时间干些农活。

  20年前,李菊英由于过度劳累落下了一身病,双腿骨刺,腰椎滑落,行动也比较困难。几年前,通过膝关节置换手术,她换上了金属膝盖。71岁的李菊英在农村已经是高龄老人,虽然疾病缠身,但她却把孝敬婆婆当成自己的责任。

  肠胃一直不好的婆婆大小便失禁,常常将衣裤、被褥、床单弄得不像样子。有时刚忙完的李菊英偷空吃口饭,又得赶紧为婆婆清理擦身,换洗尿布……

  婆婆需要时刻有人照看,有一次,李菊英在大门外干活,一会儿没见到她的婆婆便大喊她的名字,李菊英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冲进屋里。婆婆其实也没什么事,只是希望有人一直陪着她。

  丈夫朱万仓对妻子这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十分感动,但李菊英觉得,这样做是应该的。婆婆常对李菊英说:“媳妇儿我离了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李菊英说:“妈,您不要多想,我会一直把您照顾得好好的!”

  李菊英常说,父母为了子女辛劳一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一些,是儿女的最大心愿。她希望自己能为儿女们做个好榜样,让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记者  王文革)

  照顾父亲 诠释反哺之情

  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居民李佳伟,有着别于他人的年轻时代。

  1997年4月22日晚,李佳伟的父亲李少军从青铜峡铝厂下班途中,突发交通事故,导致高位截瘫,当时李佳伟才3岁。两年后,母亲离婚一去不返,丢下完全不能自理的李少军和年幼的李佳伟。那一段时间,父亲总是发脾气摔东西,甚至自暴自弃。当时的李佳伟还小,他不明白爸爸这样躺着意味着什么。

  慢慢的,李佳伟学会了如何照顾爸爸。他为爸爸洗澡剪指甲,按摩身体各部位关节,活动肢体筋络。爸爸心烦了,他陪爸爸说说话唱唱歌,让爸爸开心一些。爸爸躺在病床上写作,他给爸爸递笔夹稿纸,为爸爸查资料打字。

  本以为一家三代人的生活会慢慢好起来,谁料,2015年6月,奶奶被一辆电动车撞断了左脚,送到医院做了整整5个小时的手术。为了让奶奶快些康复,李佳伟苦练厨艺,变着花样为奶奶加强营养。石膏拆掉后,后期的康复锻炼很重要。他不厌其烦地抱奶奶到床边,活动膝关节,慢慢扶着奶奶下地、站立行走。

  一边是高位截瘫的爸爸,另一边是急需康复的奶奶,李佳伟觉得,这是自己应该挑起的家庭重任。

  爸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连穿衣系扣子这样的小事,都因双手瘫软无法完成,需要亲人的帮助。为防止爸爸下半身肌肉萎缩,李佳伟坚持给爸爸做按摩,活动各关节,这些动作一天要重复好多次,半夜三更还要给爸爸翻身接尿。

  由于长期卧床,爸爸的腿关节难免变形,为了防止病变,李佳伟设法在床头上方固定了一个铁架子,挂上铁滑轮,用皮带一端套在爸爸的胳膊上,一端套在爸爸的脚踝上,让爸爸自己活动双腿,来回拉伸活动。坚持一段时间后,爸爸的关节麻木减轻了,体质也增强了。

  李佳伟还积极参加金星镇兰花爱心志愿服务小组活动,扶老携幼,帮助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个阳光男孩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着社会,回报着帮助过他的人们。(记者 苏 峰)

【编辑】:姚振国
【责任编辑】:姜美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