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载,无私无疆的母爱坚守;
27载,无怨无悔的倾情付出;
27载,绵延不断的爱心汇聚;
她用朴素的情感,执着的信念,撑起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书写了一份持久的感动。
她叫沈莉玲,是石嘴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党支部书记。
一心改变家乡落后面貌
和特殊教育的缘分似乎早已注定。
1985年,17岁的沈莉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但那时的她,远不知道“特殊教育”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
那一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首次面向石嘴山招生,而且名额只有一个。纯粹因为向往南京这个美丽厚重的城市,沈莉玲参加了面试,并最终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4年的专业学习,她已然明白了特殊教育的意义——它所教育的对象是盲、聋、哑等一群残疾儿童。除了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开展普通教育外,特别强调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如教盲童学习盲文和定向行走,对聋童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感知觉和动作能力的教育训练等。教育这样的孩子,必须付出远超于一般教师的努力,尤其是爱心和耐心。不过,她并不懊悔,反而更用心地投入到这一全新领域的学习。
那时,特殊教育方兴未艾正是人才紧缺的时候。在那个包分配的年代,作为第一届专业毕业生,成绩优异的沈莉玲成为各地争抢的“香饽饽”,但她却选择回到家乡。因为在外地求学的她有个心结:提到宁夏,竟然无人知晓——这让一直以家乡为荣的沈莉玲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立志:一定要回去建设好自己的家乡,让更多人认识宁夏、知道宁夏。
无私大爱撑起“幸福之家”
1989年,石嘴山市筹划建设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本市唯一的一名专业人才,沈莉玲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大梁。从学校选址、规划,到下县区、农村宣传招生,她全程参与,亲力亲为。
那时,特殊教育的理念尚未普及,人们的观念也很传统。家有残疾孩子的家庭都对此事讳言莫深,将孩子在家一“锁”了之。沈莉玲拿着县、区人口普查名单一个个找上门,又一次次被骂了出来,很多人甚至连门都不让进就把她轰了出来。招生过程中,听说平罗县高庄乡一户农家有两个聋哑儿子,沈莉玲立刻登门拜访。谁知刚表明来意就被人撵了出来,嘴里还一通辱骂。沈莉玲并不气馁,她守在门边等农户出门干活时再次劝说。此时正是晌午,大太阳如火球一般,农户睡足午觉刚一开门,就看到沈莉玲蹲坐成一团的身影,他一下心软了:“这个女娃可真倔!”最终,这两个聋哑孩子成了沈莉玲第一批学生。
历时两个月,跑遍了两区一县,沈莉玲成功招收到32名学生。
1991年,石嘴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学,2个教学班,8名教师,只有沈莉玲一个专业学特殊教育的。老师们不知道怎么教,沈莉玲便干脆住到学校,一边管学生,一边教老师。在她手把手的教育和引导下,学校逐渐步入正轨。
一个周五的下午,送走最后一名学生后,沈莉玲拖着8个多月的身孕疲惫地回到家。夜里9点左右,因为过于劳累羊水破裂,可初为人母的沈莉玲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困倦的她照常入睡了。凌晨1点多,出差在外的丈夫回来了,他听了妻子的诉说,心里有点拿不准,拖到天快亮时赶紧敲开隔壁家的门向有经验的老人请教。老人一听就急了:“那是羊水破了,要生了!赶紧送医院!”
经过紧急剖宫术,孩子降生,却因早产自小体弱多病。
为残疾孩子也能幸福生活
沈莉玲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却视学生如己出,待他们如儿女一般。
由于残疾孩子身体、心理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更多关爱。就说智力障碍的孩子吧,十五六岁的年纪,尽管心理年龄还是五六岁儿童一般,但生理年龄却已步入青春期。很多女孩子来了月事却懵然不知,连换卫生巾这样私密的事都要沈莉玲手把手教。一次,她正耐心地给一个女学生讲生理卫生知识,平时帮她带孩子的邻居大娘找到她:“快回去看看孩子吧,她发烧了,滚烫滚烫的,你看是不是要送医院?”沈莉玲想,发烧是常事,自己眼下走不开,便嘱咐大娘给孩子喂点退烧药,她一下班就过去。
下班后,沈莉玲匆匆赶到时,孩子已经双眼发直,翻起了白眼。沈莉玲心头一紧,慌忙抱起孩子直奔医院。她扑通一声给医生跪下了:“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世上哪个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为了学校里的32个孩子,她亏欠女儿太多了!沈莉玲哭成了泪人。守在女儿的病床边,看着她红彤彤的脸蛋,深深的愧疚涌上心头。学校的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她都第一时间送往医院,陪在身边,可自己的孩子她还是第一次守在床边。要是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她该怎么办?
还好,经过抢救,孩子最终平安出院。出院后,沈莉玲却重新回归忙碌的轨迹。
有人问,“你这样抛家舍业图什么?这些孩子教育得再好也摆脱不了他们身有缺陷的事实。”沈莉玲却说,“残疾孩子的世界和普通孩子一样,也应该是充满阳光和快乐的。我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掌握一些力所能及的技能,和普通孩子一样有尊严、快乐幸福地生活。
目前,石嘴山市有170多名残障儿童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在沈莉玲的带动下,33名教师甘于奉献,扎根于特殊教育教学;18名党员创先争优,争当表率。学校组建的“特奥队”,先后参加了两届世界特奥会、两届全国特奥会,获得150金等200多枚奖牌。(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