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融媒眼 -> 壹财经
宁夏壹财经开讲
沃尔丰酒庄:跨界深耕绿色 “后浪”逐梦世界
2021-06-29 10:27:35   
2021-06-29 10:27:35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一瓶红酒和一栋建筑,有无相通之处?

  在一杯酒里,包容分子的平衡,在一间建筑里,讲究结构的均衡;红酒,从采摘到酿制,道道工艺成就口感;建筑,从奠基到成型,层层构筑凝结匠心。

  寻找一种容器,享受一种生活,构筑一种理想,然后,留给时间验证。

  从“正丰”到“沃尔丰”,从地产到葡萄酒行业的跨界,开启绿色的转型、生态的发展。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产区所有从业者的信心,也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葡萄酒产业这条路是对的。”宁夏沃尔丰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子超说。

  像建造好房子一样,酿造一瓶好葡萄酒,这是时间里的工艺:公司于2013年成立,酒庄于2019年建成并对外营业。

  身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后起之秀,今年,酒庄出品的“兰山图2018赤霞珠干红”,勇夺柏林葡萄酒大奖赛金奖。

  “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嘱托,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把葡萄酒文化与贺兰山文化融合起来,为贺兰山筑起生态屏障,为贺兰山东麓产区增添文化内涵。”郑子超说。

5P5A5689.JPG

  “地基”:贺兰山下,荒滩变成葡萄园

  1998年,一家名为“正丰”的公司成立,至今年,连续16年成为“银川市房地产开发十强”。“我的四伯,带着我父亲和六叔,从起初的承接工程到进军地产行业,公司逐步壮大。”郑子超介绍。

  从房地产开发,到投资葡萄酒,跨界源于一次重要的契机。

  2012年12月,自治区人大发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规定“产区酿酒葡萄种植区及其周边五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建化工、建材、制药、采矿、规模养殖以及产生重金属排放等对土壤、水质、大气造成污染和对葡萄产业发展造成影响的项目;产区内已建成的项目,对土壤、水质、大气造成污染和对葡萄产业发展造成影响的,应当依法限期整改。”

  “当时,正丰公司位于沿山公路西侧的一个综合加工厂,属于限期整改和搬迁转产的企业之一,如果搬迁转产,造成的损失很大。但是,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支持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看到了发展葡萄酒产业的潜力。因此,集团决定积极响应政策,转型和转产,发展葡萄酒产业。”郑子超说。

  这是一次不同于集团以往的“奠基”。2013年初,葡萄园动工。

  “当时我们栽种葡萄苗和防护林缺水,就雇了数台洒水车,到贺兰县金山村的农户家买水,再给葡萄灌溉;没有电,我们购买了三台发电机,维持发电作业;没有路,大伙儿上山下山开车艰难,一年仅车轮胎就换了7条。”郑子超回忆,“记得当时是3月份,我们正在进行葡萄园开沟作业,遇到大风扬沙天气,狂风夹带的石子打到人的脸上生疼,现在回想起来也难以忘怀。”

  曾经开垦过的荒滩、遭遇的风沙,被如今蔓延的绿意取代。生态的改善,创业的甘苦,成为一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身后的勋章。

  或许,这也是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的“风土”之一。酒庄绿化及防护林建设,提高了产区森林覆盖率;葡萄园“浅沟种植”成为贺兰山东麓最大的洪水拦蓄工程,形态各异的酒庄及葡萄园,成为一道吐露生机的生态屏障。

5P5A5662.JPG

  “筑造”:产区“后浪”,强韧性释放芬芳

  北纬38.5度、海拔1150米,贺兰山东麓葡萄黄金种植区,也是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

  每个贺兰山东麓产区的从业者,或许都有一瓶深藏于心的好酒。精心种植,精细管理,给了这个故事一个好的开头。

  随后,一瓶好酒的身世和流传,凝结着整个产区的天时、地利、人和。

  餐桌上的美酒背后,是种植、酿造、加工和销售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这中间,还要面临气候、市场等各方面的挑战。

  “酒庄的核心是酒,所有工作节点都以此开展,在投入和回报中,必须学会取舍。”郑子超说,“2017年,由于天气原因,影响了酿酒葡萄的品质。到了采摘季,我们在做出严谨判断后,忍痛将这批品质欠佳的葡萄全部舍弃,造成了30万元的损失。为了品牌的建立、品质的稳定,这样做是值得的。”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葡萄酒消费市场也面临挑战。郑子超说,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贺兰山东麓各个酒庄也在努力复工复产,逐渐恢复元气,释放宁夏葡萄酒的芬芳。

  这些经历造就了贺兰山东麓的酒庄,也成就了整个产区的韧性。

  在近年的国内外葡萄酒大赛上,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葡萄酒“选手”频频夺得大奖,收获国际葡萄酒界热切的目光。

5P5A5779.JPG

  “成型”:文化入味,一瓶酒里品故事

  每个酒庄,都是生长于贺兰山东麓的故事,携带专属文化密码。

  建筑与葡萄酒,在酒庄建设中拥有了共同语言。青砖、鱼鳞瓦,贺兰山砾石,点缀外墙;屋顶檐口,可以看到手工凿刻的椽子头。部分吊顶,采用从葡萄园修剪下来的葡萄枝条编织而成。

  赤霞珠、美乐、品丽珠……是这间酒庄真正的主角——种植葡萄700亩,酿酒车间、酒窖、品酒大厅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

  2019年,中式建筑风格、古典园林风貌的沃尔丰酒庄开门迎客。当年即被评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五级列级酒庄。

  “在酒庄建设之初,我们就想要融入中国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在细节上体现中式元素,并且与贺兰山的环境融为一体,体现生态自然的理念。”郑子超介绍。

  “在贺兰山下的四合院里品酒,赏星空,谈心聊天,这一场景将来会成为现实。”郑子超透露,“在酒庄二期四合院的设计和建设中,将充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贺兰山元素,深度体验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文化。”

  “近期,各级政府和部门深入酒庄,详细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困难,还现场拍板帮助我们解决了目前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酒庄的人饮工程、蓄水池供电设施通电等。”郑子超说。

  截至2019年底,宁夏葡萄酒综合产值达到260亿元,年产葡萄酒1.3亿瓶。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10位。

5P5A5648.JPG

  “品牌”:星夜兼程 产区逐梦世界

  起步于1984年的宁夏葡萄酒产业,实现了葡萄种植、酿造加工、文化旅游有机融合,正在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

  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酒庄酒产区,与国际标准接轨,产业效益全面发展,制度标准和政策体系相对完善。

  “我们在上海的一位经销商说,客户反馈,我们酒庄的葡萄酒性价比很高,不逊色于进口葡萄酒。客户的认可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郑子超说。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起步晚,但是潜力巨大,优势和特点都很明显。但也要看到我们产区的短板,要继续打出产区品牌,真正走出去。”郑子超认为,“当然,渠道、品牌的建立,和酿酒一样,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相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未来可期。”

  着力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贺兰山下,宁夏葡萄酒产业步履不停,星夜兼程。(宁夏日报记者 时明霞 毛雪皎 赵磊 实习生 马润慈 文/图/视频)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