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怀孕37周的护士长王文晶还在上班。“急诊科人手紧张,要一直上到生产。”王文晶说。急诊科45名护士,负责急诊抢救室、急诊病房等6个区域,人手少、压力大,每个人都闲不下来。
冬季是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期,自治区人民医院总院急诊科每天的接诊量在350人次左右,比其他时段高了1倍以上,输液量在100人次左右,急诊科每天抢救的重症患者就在五六十人,各科的压力都很大。
每逢节假日门诊放假,急诊科的压力呈几何倍数增加。急诊科的夜班从晚上7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科里身体素质较好的15名男护士成了“主力军”。
“夜班多是醉酒、打砸等引起的伤害,男护士心理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强、胆大心细。”王文晶说,这些男护士们,可是急诊科的“香饽饽”。眼下,科里正在开展血液灌流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男护士们因为对仪器的领悟和使用能力更胜一筹,就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现在急诊科里危重患者的护理,都是交给他们做。
“整个夜班,几乎没时间休息。我们一直在努力奔跑抢救患者。”男护士王志华说。喝酒的、出车祸的、突发疾病的、无名氏患者……夜班里,入院的原因千差万别,但对护士们来说,早已见怪不怪。在急诊科护士眼中,节假日和平时没有区别,治疗患者永远是第一位。
“苦和累不怕,就怕被患者不理解。”护士李凯说。前些天,一位输液患者未交床位费,但坚持占床输液,护士请他遵守医院规定补交费,患者不肯,争吵中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动手撕扯护士的胸牌,说:“你不就是个臭输液的吗?我们就是不交费,怎么了?”其他护士也来劝说,最后还被患者家属投诉。
“按照医院规定执行,我们没有错,护士也是人,能用沟通解决的办法,就不要投诉,既耽误工作时间,也不利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王文晶说,当然,患者家属大部分是理解我们的,有时我们人少又忙,会有一些疏忽,患者家属很理解,还安慰和鼓励我们,哪怕就是一句话、一个微笑,都让我们特别暖心。
去年初,五保户李大爷突发疾病入院,缺钱,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李大爷的邻居们为他募集“轻松筹”,医生护士带头捐款,最终凑齐了1万多元住院费。那段时间,谁当班谁去照顾老人,就连老人上厕所都有陪护,生怕意外摔伤。
深夜里,出车祸的夫妻送到抢救室抢救,急诊科医生朱嘉兴担负起了边接诊边照看孩子的责任,直到家属赶来;突发心梗的老奶奶入院,老伴带着哭闹不止的孙子没法做放射科检查,护士长王文晶将孩子带到办公室,买来食物陪他玩耍……急诊科里,守护的不光有生命,还有温暖。
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救治,去年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为脑卒中、心梗等10种危重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患者可先救治再付费。
“我们做的所有改变和努力,都希望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肯定和理解。”王文晶说。(记者 徐佳敏 实习生 刘 娜 文/图)
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和护士救治危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