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一盘棋,铭记在记忆最深处
2019-03-01 06:43:28   
2019-03-01 06:43:28    来源:宁夏日报

<p>  图为1979年3月陈德恩(后排右二)参加西北五省协作区围棋比赛时与队友合影。</p><p>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p>

图为1979年3月陈德恩(后排右二)参加西北五省协作区围棋比赛时与队友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围棋、书法、收藏、诗词、电子琴……在妻子于云英的记忆中,陈德恩爱好“多得不得了”,这些爱好珍藏在他的生命里,总有一段过往。

  “心无旁骛地对弈于胜负的世界中,一个人个性中的独立和执着,以及思想中的历史感,都让他可以坦然面对。”66岁的陈德恩最爱提及的是他与围棋的故事。

  陈德恩出生在天津和平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师。接触到棋,是因为父亲酷爱象棋,也算是他的启蒙者。4岁下象棋、10岁下围棋……颇有几分天赋的陈德恩,对棋类入门很快,儿时的记忆中,他便是公认的“小棋王”。

  1969年年底,从天津耀华中学初中毕业后,16岁的陈德恩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来到了吴忠材料试验机厂。“今年的产值是1017万,明年我们要再创辉煌……”来到工厂的第一天,厂长在职工大会上的激情讲话,陈德恩记忆尤深。

  “当时的一辆‘老解放’才14000元,一台‘铁牛’9000元,一千多万的年产值呀,厂子效益绝对是顶呱呱的。”让陈德恩难忘的不只是那个年代繁荣的工业经济,更有来自企业内部强大的文化底蕴。

  “一个厂子1200名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就有380多人,这个比例在那个年代已经相当高了,当时没有电视机、收音机,棋牌几乎是厂里唯一的文体活动,最难得的是,宁夏象棋大师王贵福也在厂里,这些都是厂里最宝贵的文化资源。”陈德恩回忆说。

  工厂里蓬勃开展的文体活动,给了陈德恩施展才华的机会,除了象棋大师王贵福,他几乎找不到对手,妻子于云英也代表吴忠农具厂获得全县乒乓球比赛冠军。一时间,夫妻两成了吴忠技术工人里的“明星”。

  1978年,在宁夏第四届运动会上,陈德恩代表银南地区参赛获得了第六名。半年后的全运会选拔赛上,他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代表宁夏参加了第四届全运会围棋比赛。

  全运会上的一盘棋,永远铭记在陈德恩记忆最深处。他说:“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比赛,惨败让我们真正看到了离对手的巨大差距,自此也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就是要把围棋这项运动在厂里推广下去”。

  当时,宁夏代表队总共选派4人参赛,每人循环下6盘,总共24盘棋,输了23盘,只有陈德恩赢了吉林队一盘棋。“而且这一盘也是以微弱优势战胜对手,赢得也很侥幸。”陈德恩说。全运会结束后的30年里,陈德恩从车间工人,到文体干事,再到计划财务,不论岗位如何变迁,围棋始终伴随他左右。

  2005年,在吴忠市首届运动会上,他提前一轮获得了围棋个人赛冠军。2013年,已经退休5年的陈德恩,代表吴忠市直机关参加全市第三届运动会比赛,获得了围棋团体赛冠军,那一年他整整60岁。

  花甲之年拿下个人最后一枚金牌,陈德恩感慨万千。执着扇面书画的他,在扇子上创作了一首诗《花甲赋》,里面记录了他与围棋55年的不解之缘,也寄托了对父母的无限思念。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这是陈德恩的座右铭。他说,不论是围棋,还是扇子,还是诗词,都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都应该感恩于这个时代,感恩伟大祖国赋予我们的一切,都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者 王刚)

【编辑】:李瑶
【责任编辑】:马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