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90岁的银川监狱退休职工戎锐引以为豪的是,除了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还有一段与宁夏的不解之缘。
1956年,戎锐从部队转业,他并没有回原籍河北保定,而是选择到宁夏,成为石嘴山简泉农场的一名劳改警察。“之所以选择到宁夏,一方面是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建设,另一方面是我曾经参与解放宁夏。”戎锐说。
到农场后,他担任车队队长,管理4辆车。当时农场的警察都不会开车,车由劳改人员开。时间久了,戎锐于是萌发自己学车的念头。
“学车挺有意思,劳改人员坐在副驾驶座,手把手教我。平时他们得听我的,可学车时他们就是师傅。农场有个大山坡,每天忙完工作后上车摸两把。”戎锐说。
半年后,聪明好学的戎锐不仅学会了开车,还掌握了一些修车技能。
1969年,吴忠新建白土岗劳教所,戎锐被抽调去参加建设。“初到那里,眼前是一片荒滩,别说水和电,连路都没有。”戎锐说,他负责拉运石头,仅一趟就耗时三四个小时,每天拉两三趟,有时还要赶夜路。
由于路不好走,戎锐最发愁的是车子坏到半路,不论换胎还是修发动机,得花好大功夫。当时沿途少有人家,一个干馍、一杯凉水就是一顿饭。
“工作环境也非常艰苦,冬天零下摄氏20多度,坐在车上两腿打哆嗦,为了保暖,就在腿上盖条被子。杯子的水如果冻成冰,就用手捂化了再喝。手也凉啊,捂大半天才化一点儿。”戎锐回忆。
1971年,戎锐被调到银川监狱担任车队队长,由于监狱还担任风机生产工作,戎锐负责原材料采购和货物运输。“一台大型风机约1吨多重,得先用吊车装车,再用半挂车运输。同事嫌倒车麻烦,不愿意开,车上经常就我一个人。”戎锐回忆,那段时间特别忙,他几乎没有在家待过完整的一天。因为技术好、热心肠,同事搬家或孩子上医院,第一个求助对象总是戎锐。时间久了,戎锐和不少同事处成好朋友,大家相互照顾、团结友爱。
1988年8月,戎锐光荣退休。退休那天,同事排成两列,敲锣打鼓地欢送他回家。“这辈子除了在战场上掉过泪,再就是退休那天了。我把宁夏当作第二故乡,而这里的百姓把我当亲人,所有的付出都值!”戎锐说。(记者 姜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