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晚8时30分,朦胧的夜色中,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变电检修室的陈琛仍借助手电筒的光检修着变电设备。
早晨8时多出门的陈琛,这天又在户外检修工作了十几个小时。
“忙完了去吃什么?我的胃饿得有些疼。”晚上9时10分,身旁的同事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问道。“还是去吃那家面馆的牛肉面吧,10时应该能忙完。”陈琛摸了摸干瘪的肚子回答。为了尽快完成检修任务,尽早恢复供电,陈琛和同事错过了午餐时间,只能匆匆拿几个饼子充饥,工作一忙,他们又错过了晚饭时间。
这样的一天只是陈琛工作中最为平常的一日。2016年,24岁的陈琛从上海电机学院毕业后,进入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成为一名变电检修工作人员。虽然大学时读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但真正操作检修起来还是跟想象中不一样。为了尽快掌握检修技术,每天一大早,陈琛都会准时出现在单位,跟师傅到检修现场“学艺”。消缺、技改、检修、验收……每一项工作他都事无巨细,认真对待。一点一滴中,陈琛的检修技术日渐精湛。
陈琛是个特别爱思考的人。2017年1月,他和师傅在处理变压器的主变套管渗油时发现,此项操作需要把变压器内的油排放到检修位置。由于变压器箱体是封闭非透明的,检修人员判断油位都要通过敲击变压器箱听声音判断。这种操作多凭经验,新手常常会判断失误,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检修人员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能不能通过机器精准判断油位?”在陈琛的提议下,他所在的小组经过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出“220kV及以下变压器放油油位报警专用装置”,成功将放油油位确认次数缩减为1次,极大提高了变压器放油工作的工作效率。此项成果先后获得了全国水电质协QC二等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职工技术创新“双越之星”优秀成果铜奖、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第四届青创赛金奖等奖项。
2018年,在惠农220千伏及雁窝池110千伏等变电站综合检修时,陈琛和小组成员在更换引流线线夹时发现,设备带电期间人员用肉眼无法精准判断线夹型号及眼距,导致工作效率大幅降低。在陈琛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成功研制出“变电站引流线线夹测量专用装置”,解决了在变电站引流线线夹更换作业前现场勘查准确率低的难题,使成功率达100%。
尽管参加工作不足3年,但陈琛已经参与发明多项实用装置,多项技术已申请专利并使用推广。
陈琛说,看到万家灯火时他心中满是责任感和成就感,在电力检修的路上,他还是个“新兵”,希望能在点滴中,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万家光明。(记者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