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犁把式”变成手艺人
2019-06-14 07:09:48   
2019-06-14 07:09:48    来源:宁夏日报

  “把山桃核做成工艺品,一年赚10多万元。”6月12日,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南城村村民高建忠身旁的篮子里装满了打磨好的山桃核,个个圆润如玉,他一边用电钻给桃核打孔,一边讲述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的喜人变化。

  山变绿,人在景中住

  沿着柏油路来到高建忠家,只见灰砖铺成的院子干净如洗,南、北、东方向新建了三间砖瓦房,白色的瓷砖贴墙,屋内宽敞明亮,院内树木翠绿。

  高建忠用“天地之别”形容退耕还林前后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

  “1999年以前,我家是泥土院、土坯房,山坡缺少绿色,土地在阳光下白晃晃的,人都睁不开眼睛。”高建忠说。

  那时,南城村村民有“三怕”:一怕下雨山沟发洪水,泥石流挡道;二怕晴天刮风,屋里屋外满是尘土;三怕干旱,田里庄稼枯萎,影响收成。

  上世纪90年代末,生态脆弱的原州区在全国率先启动退耕还林,一场“绿色革命”自此开启。

  20年来,原州区林地面积从原来的71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52.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8.4%提高到16.1%,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一些多年少见的物种在各地频繁出现。

  夏日午后的南城村,凉风习习,树木青翠,一串串山核桃挂在树枝随风摇摆。田字格中的松树、柏树、杏树、柳树、山桃树等绿意盎然,地表被草丛覆盖。

  “现在的环境太美了!”高建忠看着眼前景色感慨地说。

  人变富,景助人增收

  “环境好了,生活也变好了!”高建忠站在院里远望,对面的须弥山景区一览无遗。

  退耕还林前,高建忠一家耕种的100多亩地全为山地,粮食产量低,加之十年九旱,辛勤劳作一年却难以维持生活。

  原本以为就这样在干旱的土地上苦熬一辈子,不料退耕还林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首轮退耕还林在原州区实施时,高建忠响应国家政策,退耕还林39.2亩。第一年,高建忠领取退的耕粮就够一家人食用一年,且还有结余;领到的退耕补偿款又可以补贴家用,高建忠从中尝到了甜头。

  此后,高建忠连年退耕,累计退耕还林上百亩土地,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金21.95万元。

  据原州区自然资源局统计,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向退耕群众兑现政策补助资金10亿多元,当地3.5万多户16.5万多人直接受益,户均享受2.98万元,人均享受6450元。

  转身份,农民变成手艺人

  原州区大面积的陡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后,许多农村劳动力从长年劳作的坡耕地上解放出来。

  高建忠一家利用须弥山旅游资源优势,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开办农家乐,将山桃核加工成工艺品,销售给游客。中国结、枕头、坐垫、挂件、手串等一件件精致的核桃工艺品,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争相购买。

  “遇上好年份,山桃核产量在2000斤左右。”高建忠说,全家从事核桃加工,分工明确,男人负责给核桃去皮、打磨、打孔,妇女负责核桃编织。

  退耕还林后,原州区经历了一场由黄到绿、由绿变美、由美而富的深刻转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据统计,原州区大部分退耕群众稳定解决温饱,摆脱了贫困,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退耕前的1049元增长至8960余元。(记者 剡文鑫)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