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一家名为“辛舍”的辣糊糊分店在银川市西夏区怀远市场试营业。与常见的辣糊糊店不同的是,“辛舍”从名字到店面都充满了文艺气息。
文创与餐饮的结合是邢龙和弟弟邢斌各展所长的结果。邢龙是一位设计师,而邢斌曾是酒吧老板。
上大学时,邢龙就和发小合伙开过玖画品牌工作室,也是他第一次创业。“只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接到多少设计的活,倒是在T恤、抱枕、杯子上印制定制化图案的附加业务很受年轻人喜爱。”邢龙说。经营了1年后,依然没有接到多少设计活,俩人一合计便将房屋和设备盘掉。邢龙也离开银川,开始“游历中国”。
2013年6月,邢龙回到银川,应邀在一家设计公司做设计。一年之后,他开始不满足于现状,想要去更靠近设计前沿的地方,于是一份份简历从银川投向了北京、上海的著名设计公司。最终,邢龙选中了一家做爆米花的公司,从事品牌运营。
在上海的那一年,累并充实着。当公司品牌在淘宝、天猫位居同类线上第一;当线下新店开业第一天日销售额超过商场有些店铺月销售额;当自己不仅在上海立足而且越来越受老板重视,邢龙的未来一片光明。
可是,“光明”并没有一直持续。2015年3月某一天,邢龙画完最后一张设计图站起来后,左眼变得模糊不清。
“你这个情况,必须赶紧接受治疗,不能劳累,不能剧烈运动,甚至提拿重物。”医生的诊断给邢龙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
“怎么办?”和父亲商议后,邢龙最终向现实妥协,回到银川进行注射治疗。“一个疗程要打4针,当时打完第3针都不见好转,我已经不想去打第4针了。”邢龙回想起那段特殊的时期,充满无望。
在家人坚持下勉强打了第4针后,他的眼睛开始好转。看着报告上回升的数据和医生向好的判断,邢龙整个人仿佛获得了新生。那颗热爱设计工作的心再次蠢蠢欲动。邢龙买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一个马桶,铺了一张地板革,在位于兰溪谷的毛坯房里,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起初,是与朋友合作,一边自己做品牌运营和logo设计,一边帮朋友设计日历和明信片。让邢龙“扬名”的,是以银川标志性建筑为元素设计的插画明信片。
“找上门的业务逐渐增多,但工作的地方位置太偏,我后来就搬到朋友的广告公司里办公。”2017年,朋友从广告行业退出来,将地方留给了邢龙。邢龙便以“邢者”为名,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专做品牌研发与设计。
就在邢龙开始二次创业的同时,邢斌在家支起电磁炉,开始煮辣糊糊酱,并在不同天气下进行了保质期的测试。“暴晒的天气下最多能放2天,常温下可以保存1周,放在冰箱里则可以存放一个月。”2017年初,哥俩做了200瓶辣糊糊酱,并在朋友圈里发了个消息。“9点熬的酱,11点发的朋友圈,下午2点就全部被订完了。”
产品不愁销,但快递不便、高温爆瓶等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辣糊糊酱的计划停滞了。2017年底,哥俩决定开一家辣糊糊实体店。于是“辛舍”在银川文化城诞生了。楼上是邢龙的工作室,楼下是邢斌的餐饮店,经营辣糊糊火锅的同时,销售可以开盖即食的辣糊糊酱。
2018年,贴着标志性插画的辣糊糊酱以其独特的地方风味和设计感,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记者 李徽 张唯 文/图)
带有银川元素的无线充电器等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