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8月28日,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物联网农业示范园区内,富硒乳瓜、紫红长茄、石榴籽等农产品在山东科技特派员朱宜江团队精心管理下,产销两旺。运用物联网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农技员点击手机“APP”,刷动页面自动调整大棚内农作物水分、湿度、肥力、光照。“过去一栋大棚至少需要两个人操心侍弄,现在一个人可以管护5栋以上设施大棚。”朱宜江说。
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科技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宁夏首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是全国非耕地高效节水绿洲农业试验田、集散地。园区引进培育企业及合作社90多家,奶牛存栏5.4万头,发展优质林果5万亩、牧草8万亩、设施蔬菜2.5万亩。
今年以来,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智能装备中心等合作,建立绿色养殖与优质生鲜乳、有机农产品等科技成果转化试点23个,实施区、市科技重点研发、人才小高地项目10个。开展番茄秸秆还田腐解特征及土壤影响、温室越夏轻简栽培等基础性试验11项,示范应用新装备20台(套)。引进农作物新品种600多项,示范推广新品种120多个。
该园区还建立宁夏第一家农业大数据中心,建立宁夏第一家“院士+知名专家+基地高层次”人才梯队模式以及第一家国字号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第一家蔬菜院士专家工作站。园区与全国120多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技术信息共享。(记者 苏峰)
红寺堡农事节借电商“东风”发力
“做电商,能让更多的人知道红寺堡的黄花菜,吃到红寺堡的黄花菜。”8月27日上午,在2019“精准扶贫 与你同行——寻味红寺堡 喜庆农事节”启动仪式现场,吴忠市红寺堡黄花菜种植大户李志巧向电商运营商展示条长肉厚、色泽金黄的货品。黄花菜、葡萄酒、枸杞……露天展位上各种土特产品琳琅满目,既有包装成品展示品牌,也有小篮散货任人品尝,引得外地电商运营商频频光顾,互递名片,商谈合作事宜。
“红寺堡独特的生态地理条件,孕育了不少绿色优质农产品,但是缺乏应有的市场号召力。”红寺堡区商务局副局长金晶说,“邀请全国知名电商运营商参加本届农事节,就是能让他们直观感受红寺堡农特产品的一流品质,为双方合作牵线搭桥。”本届农事节启动仪式现场,举行了电商平台特供签约、农特产品销售签约、溯源签约系列活动。据悉,本届农事节活动将持续至9月下旬,期间将举行“网红”入基地直播、自媒体营销等多场主题活动,以助推红寺堡农特产品搭上社交电商和新零售等新业态发展快车,促进红寺堡农特产品品牌升级。
作为红寺堡最早开展电商销售的企业之一,宁夏索米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电商销售额高达1200多万元,比实体店销售额多100多万元。“本届农事节,政府搭建好了本地农特企业与外地电商企业的合作平台,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扩大销售份额。”接着,索米亚公司总经理马振国又阐述了电商销售的另一优势。“做电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资金交易安全有保障,货款回笼也很及时。”
日前,红寺堡还开设了电子商务中级人才培训班,为当地有志于从事电商销售人员无偿教授图片视频拍摄、传统网店升级转型等课程,促进电商销售从“借力”到“发力”质的飞跃。(记者 杜晓星)
金凤区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
8月28日,记者从银川市金凤区扶贫办获悉,该区出台了《金凤区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内生动力提升脱贫质量实施方案》,建立正向激励政策措施,帮助贫困群众通过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方案》围绕产业、就业、健康、教育、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产业扶贫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设三代节能日光温棚的,每亩补贴6万元;对建设二代节能日光温棚或大型拱棚的,每亩补贴3.5万元;对稳定从事设施温棚种植的所有建档立卡户,每户每年给予种苗补贴1500元。
就业扶贫方面,对因年龄或身体原因,虽有一定劳动能力,但无法外出稳定就业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引导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收入。对通过工商注册经营实体产业,并稳定经营两年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次性给予5000元创业补贴。
健康扶贫方面,拓宽健康扶贫救助范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发生重大疾病入院治疗的,执行住院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扶贫保、社会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报销后,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90%,或当年住院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的政策。
教育扶贫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考入中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享受“雨露计划”政策外,根据学制年限每人每学年给予生活补贴2000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考入大学本科(含预科)的学生,除享受其他补贴政策外,根据学制年限每人每学年给予生活补贴3000元。
机制扶贫方面,每年在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评选50户脱贫示范户,每户给予2000元的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其持续增收致富。对当年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连续3年分别评选50户、20户、10户脱贫光荣户,每户给予3000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其继续发展产业实现稳定增收扶贫。同时,每年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开展以“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为主题的评选活动,评选50户“移风易俗文明户”,每户给予1000元的以奖代补资金。(记者 徐佳敏 实习生 刘娜)
盐池县选优配强乡村振兴人才
“今年能当选村支部书记,主要是组织看好我的大学学历和3年部队历练,更得益于当地‘选优配强’基层班子的用人政策。”8月28日,刚刚上任盐池县青山乡方山村支部书记的吴婧说。今年以来,盐池县坚持“五个看重”用人导向,着力在建机制、增活力、聚合力上下功夫、求实效,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盐池县今年在8个乡镇72名班子成员中,共配备农林水牧工作经历或涉农专业毕业领导干部11人,配备“本土”干部13名,有10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干部24名,有村(社区)挂职党支部书记经历干部18名。围绕“三类人员”配班子,通过摸底调查、海推海选、差额考察的办法,为8个乡镇配备了优秀大学生村官5名、优秀事业干部8名、优秀村干部1名。一批熟悉农村工作、懂经营管理、事业心强、有干劲的优秀人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最大限度地优化了乡镇领导班子结构。
该县大力实施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工程,通过定岗压担、多岗轮换、下派挂职、外派学习等方式,鼓励县直部门(单位)优秀干部到乡镇(村)、信访维稳、脱贫富民、重点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岗位跟班学习、挂职锻炼,促使他们提升实践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今年以来,共选派120名优秀干部到乡镇(村)挂职锻炼,使干部在基层一线砥砺品格,实干担当,先后提拔重用36名表现突出的驻村干部、乡镇干部。(记者 蒲利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