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民生周刊
2018.12.19第六期
2018-12-19 07:24:42   
2018-12-19 07:24:42    来源:宁夏日报

【民生周刊·法治】 【民生周刊·财富】 【民生周刊·教育】 【民生周刊·健康】

nxrb2018121912_b.jpg

“智慧医疗”带来全新体验

004.jpg

宁夏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冷沉淀制备。

  核心提示

  12月14日,宁夏“互联网+智慧血站”建设启动会、宁夏“互联网+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启动仪式分别在银川举行。近年来,我区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服务流程,为群众提供献血、预防接种等线上预约服务,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指尖上的医疗”已成为宁夏医疗领域一道亮丽风景。

  智慧血站:血液信息全程跟踪,屏蔽不适宜献血者1.2万人

  “献血过程中还可以拍照留念,与亲朋好友分享。献血完成后,通过平台还可以自助查询血液检测结果。”宁夏血液中心副主任张伟在宁夏“互联网+智慧血站”建设启动会表示,我区率先在全国实现采供血业务系统联网和“一体化”管理,建成社会化公众平台为无偿献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献血咨询、预约、导航、宣教、查询、分享、互动等服务。

  2017年6月,宁夏血液中心与广东穿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宁夏献血”全区公共献血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献血者在微信搜索“宁夏献血”,关注公众平台后,即可随时随地了解采供血动态新闻、查询献血报销政策、血液科普知识。同时,公众平台还支持在线预约献血,在线自助填写《献血者登记表》,并提供一键导航服务,自动定位离献血者最近的献血点。平台还能实现无偿献血志愿者线上注册、培训、交流、服务工时实时登记等功能,市民也可以参与线上各类献血宣传招募活动。截至11月30日,该平台累计注册人数19212人,点击量511127人次,在线实名申请志愿者423人,累计服务工时935小时。

  据了解,全区现有采供血机构5家,分别是宁夏血液中心、石嘴山市中心血站、吴忠市中心血站、固原市中心血站、中卫市中心血站,负责采集、保障全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以往各个中心各自运行,独立开展无偿献血宣传与招募、献血服务、血液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制品储存与发放等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

  为实现血液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保证每一袋血液的可迫溯性,宁夏血液中心借助自治区信息化建设项目,筹建完成了全区血液一体化管理系统,系统全程记录了自治区血液中心和四市中心血站的血液采集、血液检测、成分制备、临床供应和血液调配的全过程。

  在献血者初次献血后,献血点的工作人员将献血者身份信息、健康体检初筛信息、血液采集信息通过无线网卡VPN信息传输技术实时传输到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血液的标本信息、血袋信息分别传输到检验科、成分制备科信息系统,检验科对血液标本进行13个项目的血清学及核酸检测,如发现任意一项有反应性,实验室判定该标本检测结果为不合格,此献血者被信息系统自动屏蔽隔离,全区所有采血机构都将不再采集他的血液,实现异地阻止,保障了血液安全。

  宁夏血液中心宣传招募科科长韩文丽解释说,捐献全血的间隔期不能少于6个月,有些献血者没过间隔期就想再次献血,比如在银川献不了就去石嘴山,以前因为异地查不到间隔期,现在有了全区血液一体化管理系统,五个血液中心信息互通,遇到不适宜献血者或有传染病的不合格献血者,一次检测不合格,全区都屏蔽。目前系统已屏蔽不适宜献血者12079人,阻止不合格献血者献血2704人次,其中阻止跨区献血者263人次。

  与此同时,该系统还实现了全区采供血机构血液库存的资源共享和动态平衡。据悉,合格血液将按照医疗机构临床需加工分离10余种血液制剂,制剂信息上传后全区采供机构可互通共享,血液制剂向临床医院分发了多少,库存量多少,哪个中心之间的调配,都在一个平台上统一操作。据统计,2016年3月到2018年11月30日,全区进行血液调配406次、13295袋、25500单位。

  宁夏血液中心还建设了全区血液集中化检测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以省为单位的核酸和酶免集中化检测。各市中心血站将需检测的核酸和酶免样本送至宁夏血液中心,宁夏血液中心完成检测后,将检验报告网上签发至送检中心血站,避免了各市中心血站实验室的重复建设,节约了人力资源,全面提高了血液检测质量,保障了临床用血安全。截至2018年11月30日,宁夏血液中心检测酶免样本545186份、核酸样本218680份。

  宁夏血液中心下一步将加速建设血站与医疗机构联网系统、医院用血直报系统、异地血费报销系统、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社会化平台、智能冷链运输系统、智慧献血屋等,打造功能更强大、系统更安全的全区采供血数据平台,不断推进血站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预防接种:疫苗全程追溯,覆盖418家预防接种门诊

  “12月13日,陈嘉禾接种乙肝疫苗。”自去年4月在手机上安装了“金苗宝”APP后,银川市民陈先生隔一段时间,都会接到孩子应何时接种何种疫苗的预约提醒。“‘金苗宝’APP太方便了,有了它,我们不再担心忘记宝宝的接种日期,还可随时了解各种接种信息和知识。”陈先生说,最重要的一点,每次预约接种都减少了等候时间。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快速发展,各领域高科技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人工免疫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个性化服务需求,互联网+免疫规划信息化水平滞后成为严重影响我区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升的瓶颈,手工登记差错多速度慢、儿童异地接种不便、儿童个案信息无法掌握、疫苗冷链温度监测不规范等问题凸显。

  “为保护儿童免于传染病侵袭,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一个孩子出生后到6周岁期间需要接种的疫苗达20多种。” 宁夏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周莉薇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家长疏忽等原因,儿童漏接种疫苗现象时有发生。

  “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保障每个适龄儿童及时接种疫苗呢?

  从2016年起,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统筹谋划,将互联网思维与免疫规划工作充分融合,打造了贯穿预防接种服务、疫苗流通电子监管、冷链温湿度预警、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流动儿童管理、接种人员考试、免疫规划网站7项中心管理平台,以接种单位和产科单位为服务客户端,以家长手机APP和免疫管理APP为惠民服务的应用系统。

  目前,该项目覆盖了全区25家疾控机构、418家预防接种门诊、98家产科机构、61辆冷藏运输车及50座疫苗冷库。系统运行面向惠民服务、业务监管和大数据协同,成功解决了以往免疫规划数据孤岛问题、做到了每支疫苗从出厂到接种的全过程追溯、方便了家长快捷便利查询儿童接种信息,创造了宁夏互联网+免疫规划工作的新模式。

  经过两年多试运行,宁夏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已累积采集了全区26万余名新生儿个案信息、管理受种者132万余人、采集入托入学查验数据28万余条、疫苗出入库信息超过1000万条、冷链监测数据达3960万余条,实现了宁夏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数据集中云存储及应用,实现了疾控系统疫苗全程监管,实现了“一地建卡、就近接种”便捷服务模式;实现了家长手机APP、网站、短信等多种便民服务,使我区免疫服务及管理发生巨大变革,走在了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前列。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下一步将在全区范围内建设“互联网+”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村级接种信息化、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客户端,实现疫苗流通在宁夏全境全程追溯与数据共享,实现免疫规划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利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和人性化的预防接种服务。

  相关链接

  宁医大总院设立固原患者接待处

  宁夏成立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

  我区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渐趋成熟

  与死神赛跑,他们赢了

  白求恩基金会先心病救助项目再次免费救助16名宁夏贫困患儿

  药店售处方药莫“任性”

  舒适化医疗让治病无需再“忍”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