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因为春节的存在,寒假总是藏着人们无限的怀念和喜悦。走过寒冬,开启满含希望的春天,寒假是岁暮回首更是未来的企盼。假期里,我们选择走近老师、学生、家长,听大家各自讲述不一样的假期,共同展望一样温暖的春天。
学校:“非传统”作业里的快乐假期
这两天,银川市实验小学二年级(2)班的家长陆续在班级群里交作业。
收红包、滑冰、做家务……苏钰清的春节过得充实;贴对联、进书店、逛公园……陈泊锟的春节过得快乐。
一个个短视频,让全班同学互相增进了解、开阔了眼界。
“生活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春节前我给孩子们布置了特殊的作业:过年这几天,请孩子们了解关于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走亲访友互送祝福时不忘家风和礼节来约束自己,会自己管理时间,和同伴下棋玩传统游戏、做家务,有条件的可以到孤儿院看望同龄的小朋友……然后将这些制作成短视频或图片集。”班主任谢迎春告诉记者。
“这样的作业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没有一项和课本有关,但对于孩子来说,却能学中玩、玩中学,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一位家长表示。
春节期间,银川市二十一小湖畔分校六年级(5)班的学生赵恒也收到一份年俗作业:根据自己家或亲友家的情况,拟写春联。这个作业让赵恒开心不已,春节前夕全家总动员练习毛笔字。“我小姨家今年要搬新房、生孩子,所以我和父母一块绞尽脑汁,最后拟出了春联:朱红喜帖启新门,添丁进口福绵长,横批是双喜临门。写好后我亲手贴上去的。”
长途旅行、亲子活动、与父母一起置办年货……记者采访中发现,如今中小学生的寒假作业不再是写写画画,而是由各种好玩有趣新颖的作业组成。这些作业学生们不仅乐于完成,而且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亲子感情的提升。
对此,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寒假前,自治区教育厅就下发文件,要求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寒假作业的相关规定,创新寒假作业形式,结合中小学创新素养教育工作要求,倡导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作业。同时,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还积极与社区、家庭密切联系,提倡学生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增强体魄、陶冶情操,引导中小学生主动参加亲近自然、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中增长知识,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健康成长。(秦一舟)
老师:桃李春风一片心
寒假里,银川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教师水荣芳格外忙碌,一个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班级微信群的一条条信息牵动着她的心。
“我承担着两个高三艺考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整个寒假很多学生在外地艺考,我的手机就没闲着。学生们常给我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也牵挂着在外地艺考的学生。”水荣芳说。
她的学生去年7月开始陆续外出进行专业课集训,紧接着又参加在全国各个院校举行的艺术联考,每个学校考试时间不同,有些学生今年3月才能完成考试。
“不少学生都是在飞机、火车上过寒假的,甚至有的学生过年也没回家,每个学生平均报考五六所学校,最多的报了十所学校。几十个学生在外面,就像越飞越远的风筝,我自己好像手里抓满了一把线,希望大家飞的更远、更稳。”她说。
学生远行在外,除了心里惦记,水荣芳有时还要客串“军师”,给大家出谋划策。有的音乐考生准备才艺展示时会先向她询问表演时怎样更好地运用更文学化的表达方法;有的学生拿不准报考哪所学校,她也得当一个好“参谋”,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报考学校。
但比起学生的心理工作,水荣芳觉得其他事都没那么难。“学生大都未成年,在外经历考试难免有心理波动,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要放在开导学生、帮着调试大家的心理上。”
有的孩子成绩不错,考完之后迫不及待地联系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悦。有的孩子成绩不佳,考完郁郁寡欢,还要应对接下来的考试,此时心理疏解和建议就很重要。虽然从教已9个年头,但面对不同学生,水荣芳依然会耐着性子一个个具体对待。
如何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调试能力?
水荣芳建议学生在假期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两次志愿活动,走进养老院、福利院、独居老人家中帮助一些特殊人群。
春节前,学生杨文博看到自己的邻居、独居老人白爷爷生活不便,和几位同学去老人家义务打扫卫生,陪着老人聊天讲故事,让冷清许久的屋子洋溢着暖暖的气氛。这件事让水荣芳特别赞赏,当做鼓励其他同学的范例。
“参加公益活动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善良,更让大伙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提升了自信,才能更好地面对挫折。”水荣芳说。(记者 张 贺)
大学生:冲刺到春天去
这个春节,家住银川的大学生顾洋过得很充实。除了新春前两天和家人欢聚外,顾洋依然按着寒假既定的学习计划,进行着自己的假期“充电”计划。
顾洋是会计专业的大三学生,今年她给自己制定了一小一大两个目标:小目标是开学后要争取考上初级会计职称,大目标是考研。寒假伊始,顾洋便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复习计划,埋头专攻初级职称需要的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并以此为考研巩固基础。
每天清晨7点多,顾洋便会坐公交去离家六七公里的自治区图书馆复习。排长队等待自习的人、桌上一垒垒书本、走廊里踱步背诵的学生,学习氛围像校园一样浓厚。“看到这么多学生都抓紧假期学习,对自己是种极大的激励,稍一来晚这里根本没位置。”尽管假期里顾洋每天早上起床比在学校还早,但在一群积极努力的年轻人中,她的学习劲头一点不松。
打开顾洋的背包,一本笔记用红蓝色笔批注记录的密密麻麻,几本专业书翻得“胖”了一小圈,显然花了不少功夫。“往年其实也没有荒废,都找了单位当实习会计,增长了不少实践经验。”
为了督促自己,顾洋制定了学习时间表。早上图书馆一开门,先做两套习题,下午则结合错题对照专业书复习,回家路上则通过记忆英语单词“换脑子”。
相比忙碌的顾洋,刚上大一的陈迪显得轻松很多。暂时没有考学压力,自己的法律专业学习还未进入“深水区”,她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到自己的兴趣上。
从小陈迪就喜好文学,从小学的作文能手到如今热爱文学的青年,陈迪在同龄人中有比较出色的写作水平。进入大学,她经常给校园刊物投稿,引得不少同学好评。寒假里,陈迪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分享自己的心路点滴。“我爱看电影,打算做成个人观影笔记。”陈迪告诉记者。
春节里,陈迪看了几部广受热捧的新片,“公众号要善于抓热点,这才有人关注有流量。”每两天发一篇原创文章,这个更新频率对刚接触公众号的大一学生来说并不算低,是陈迪给自己定下的“硬杠杠”。“先不去想要坚持多久,只去写好每一篇文章,给自己将来留一点回忆。”陈迪说。
春节里,外面虽是欢乐祥和的气氛,顾洋和陈迪都没给自己降低要求,她们都按着自己的节奏做当下最关心的事。“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实现美好希望更需努力冲刺。”(记者 和牧川)
高中生:“小林咸鱼”要翻身
2月8日,485天:完成一套历史试卷;完成1课《英语听力周周练》;看半小时《国史大纲》;做半小时KEEP运动……
2月9日,484天:写一篇读后感;默写《逍遥游》;完成1页英语字帖;写手账;看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高二女生“小林咸鱼”近几日寒假计划的任务,既有老师布置的“规定动作”,也有小林课外的“自选动作”。在距离2020年高考倒计时500天起,善于规划的小林正式启用第一本《100天计划本》。“5个‘100天’要都能把握好,结果应该不会太差吧。”小林说。
“小林咸鱼”是小林用了很久的网名,有时甚至等同于真名——课本上、本子上都盖有“小林咸鱼”印章。这个名字缘起一篇文章。
小林喜欢用百词斩APP背英语单词,得空也会看看推送的文章。一次看到一篇《我的梦想,是做一条翻身的咸鱼》,讲述了作者通过勤奋学习最终实现“落后生”逆袭的心路历程,让小林颇有共鸣。“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但未必是他比我聪明多少,而是他在应该奋斗的年纪脚踏实地奋斗了,而我选择了逃避。”“人常常一有挫败感就想本能逃开,暂时的逃离可以让人松口气……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中几段话让小林觉得和她自己特别相似,也使她更深刻地体会到:如果不从行动上改变,哪怕懂得很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小林改了这个网名,“既是对当前状态的自我定位,也是对自己的持续激励。——‘人生不奋斗,还不如当咸鱼’。”小林借用自己课本收纳袋印着的一行字说。
对小林来说,假期既是放松的时候,也是加油的时候。盘点即将结束的寒假,她基本满意:像平时一样6点左右起床,午睡1小时,晚上10点半睡觉(比平时早睡半小时)。按老师要求的节点完成了作业;完成了网友付酬金的一幅动漫作品及哔哩哔哩网站动漫作品投稿;坚持每天健身半小时;跟同学约了两次电脑游戏;看了4部英文原声电影;看了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亲笔自传《成为》等等。
合上《100天计划本》,小林为自己的坚持感到一阵欣喜,看了看封皮上写给自己的话“2019,小林咸鱼加油!”,她充满了希望。(记者 房名名)
亲子时光里的生动一课
春节假期,对每个家庭而言,是父母和孩子和谐相处、共同成长的必要阶段,也是多种家庭教育方式各显能量的特殊时刻。
近日,记者走近家庭生活中被教育和引导的子女,感受他们作为“学生”的鲜明标签,同时,体味他们在角色反转中带给父母的生动一课。
言传不如身教
家庭镜头:
大年初一上午,本该团圆热闹、暖意融融的时刻,银川市兴庆区天和苑小区居民王如成家里显得稍安静了些,唯一“吵闹”的声音来自三岁的儿子小辛。
“我要看佩奇、看熊大熊二,都要看。”小辛的反复“呐喊”并没有引起低头专注看手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注意。三岁的小辛扬起手中的木剑砸向了电视屏幕。四位家长同时抬起了头。王先生压制不住怒火,一手抓着小辛的胳膊,朝屁股上打了几巴掌。
爷爷奶奶开始抱着哄、爸爸查看电视屏幕是否安好、妈妈开启了“小宝宝不能长时间看电视”的唠叨……这一家忽然“热闹”起来了。
小辛嚷嚷着看电视,甚至在得不到回应后用玩具砸电视,是谁之过?
父母的反思:
“其实我们专注于手机、沉浸在成人的世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他的破坏行为是为了发泄委屈并引起注意。”王如成说。前几年,智能手机还没有人手一部的时候,周末的家庭聚餐中,低头族大多是年轻人。当时父母也会反复敲打, “我妈总说,好不容易一起吃个饭,看着我们低头玩手机,她就有掀桌子的冲动。”
如今,年迈的父母也成了智能手机的用户,年幼的孩子成了唯一没有手机、但又渴望像父母一样感受电子世界带来乐趣的人。
“帮助孩子戒掉电子产品、适当观影的最好方式,需要父母以身作则。我想,手机APP讲故事终究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王如成说。
陪父母过年,也是一项寒假作业
家庭镜头:
大年三十,银川市和平里小区14岁的王苏西睡到了日上三竿。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支付宝,对着年画上的“福”字扫一扫。“等着集齐福卡开奖呢。”
一旁的父母不知道“福卡”是什么来路,却被女儿的行为惹得满腹牢骚。“传统文化中,过年是很有仪式感和喜庆感的节日,不帮着贴对联也就罢了,压根就不参与家庭活动。”母亲王女士觉得十几岁的年龄,性格、脾气、习惯都已经定了型,“没有改变的可能”。
父母的反思:
王女士说,他们对孩子的期盼是班级排名靠前、将来就读名牌大学、未来工作是高薪。“培养的同时,淡化了教养。”
王女士说,假期里看到别人家还忙着做作业的孩子,她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几天,她带女儿去游泳,总是随身带着练习册,游泳结束还能趁着休息的时候做些题。孩子做好了“主业”,却荒废了“副业”——思想品德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
“春节是文化,也是中国人融入历史文化、感受家国情怀的最好时机。我希望孩子通过参与节日活动,知道什么是中国年、中国味。这也是她应该完成的寒假作业。”王女士说。(文 林)
传统“年味”里的“中国娃”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最为快乐,适逢寒假休息,又有佳节来临,可谓“双喜临门”。而对于家长而言,如何让孩子快乐又充实地度过节日,就成了不可不重视的问题。
“今年春节,我除了要安排好一家人节日期间的生活,还给孩子的学习做了规划。”家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小区的刘丽说。刘丽是一名家庭妇女,5岁的女儿活泼可爱,今年上幼儿园中班。随着孩子成长,教育问题在她的心里变得越来越重要。今年寒假是孩子上幼儿园以来的第三个假期,刘女士抽出精力,结合“春节”主题,为孩子制定了一份特别的学习计划。
“孩子已经5岁了,我想结合春节这个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主题,让她了解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刘丽说,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让孩子了解、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件有必要也有意义的事。
7天的春节假期里,刘丽用讲故事的方式跟女儿讲述了春节的由来、节日的习俗和关于春节的一些传统文化,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每天都会意犹未尽地围着她希望多听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超出了我的预期,甚至已经有了‘我是中国娃娃’的概念,这让我既欣喜又感动。孩子的喜爱也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几千年历史智慧结晶强盛的生命力。”刘丽在讲故事的同时,还结合家里过年的习俗,给孩子讲述了过年的礼仪习俗。
“过年贴春联、对联、年画,吃饺子、鞭炮等习俗,有些已经与时俱进做了改善,有些还在一年年传承,无论如何,这份承载着传统祝福的文化都应该完完整整地传给下一代,让他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今年春节,刘丽带着孩子一起贴春联,让孩子参与包饺子,还教孩子向长辈作揖拜年。“礼仪虽小,也包含着大文化,孩子做得端正,对传统的仪式感更强。”
春节过去了,刘丽和孩子的学习计划却仍在进行——《弟子规》《三字经》等结合汉字教学的传统文化成了学习重点。“成年人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但当你重新拥抱传统文化时,不仅仅教育了孩子,自己也重新找到了心灵上的依托。”(记者 马 越)
寒假,宁夏亲水体育中心,我区8-15岁“铁人三项”运动爱好者们在进行训练,备战第二届全国青运会。记者 党硕 摄
寒假期间,孩子们在书店感受阅读乐趣。记者 王鼎 摄
银川益朵文化艺术学校,孩子们在民族舞蹈课程班训练。寒假期间,不少孩子通过舞蹈、跆拳道、钢琴、美术的学习,丰富了假期生活。记者 白茹 摄
寒假,银川市兴庆区燕鸽湖管委会燕翔园社区组织15名中小学生到辖区东湖、银横路的绿化带捡拾白色垃圾,感受义务劳动的苦与甜。记者 白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