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医生为小文修复后的右腿做最后缝合。
3月25日下午18时,8岁的小文(化名)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手足和重建显微整形外科的手术室内醒了过来,双腿火辣辣的疼痛,让她有点想哭。医生温柔地对她说:“别怕,手术已经结束了,待会出去就能见到妈妈了。来试试看,现在腿是不是能伸展了,脚腕是不是能动了。”
在医生的示意下,小文动了动:进手术室前,还一直打弯的膝盖可以绷直了,一直向下耷拉的脚尖现在能勾回来啦!更让她惊喜的是,自己的右腿变得圆润、结实,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健康、灵活的腿,不再像之前——那简直是一段皱皱巴巴、凹凸不平的木头!
6年前,小文遭遇了一场可怕的车祸。当时年仅2岁的她被送到医院时,医生们感叹她大难不死、保住了性命,却又心痛不已:孩子的右侧大腿股骨干已经骨折,右腿膝关节至小腿部分软组织脱套伤。“那条受伤的腿上面,皮肉组织就像被脱掉的衣服一样,大面积撕裂、脱落了下来,受伤严重的地方已然骨肉分离,能看得到森森白骨。”知情医生回忆说。
当年为她做手术的,是宁夏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创始主任委员,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赵飞。医生为她接骨,并从左侧大腿取皮,为右腿补皮,历经数小时手术,终于为两岁的小文修复了右腿,让她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跑跑跳跳。
6年过去了,当赵飞再次见到小文时,大吃一惊:当日的小婴儿已经长成了大孩子,可那条本已修好的右腿,却因车祸中受损的瘢痕组织生长过于缓慢,发生了畸变,如今的小文不得不踮着右脚尖,像肢残人一样挪动着步伐。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很快的,她的骨骼每时每刻都在生长,身体其它部位的皮肤、肌肉组织都以正常的速度在生长,但是当时发生软组织脱套伤的部位,却变成了难以恢复的瘢痕组织,生长速度远远慢于人体的正常发育速度。瘢痕组织恰巧位于右腿腘窝处、右脚腕处,于是就导致孩子腿部发生了马蹄足内翻并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赵飞立即分析小文发生畸变的原因。
矫正小文的右腿畸形并不难:切除腘窝部位的瘢痕组织、松解右脚跟腱的筋脉,就可以了。但经验丰富的赵飞深知,手术绝不可以如此简单。小文是个年仅8岁的孩子,在她成年之前,还有至少7-10年的生长期,如果不处理掉这些瘢痕组织,它们就像一堆非常顽固、不容易撑开的绷带,会继续拉扯、阻止小文腿正常的皮肉组织生长,再次导致腿部出现挛缩畸形。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纠正小文腿部的膝关节屈曲挛缩?如何纠正马蹄足内翻?如何切除瘢痕带组织?切除后的创面如何覆盖?如何动刀不会产生更多的术区?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下一次手术的几率?在设计手术方案前,赵飞把这六个难题列为手术前必须考虑的重点,反复考量。
这难不倒赵飞。作为全国有名的显微修复重建外科专家、宁夏手足和重建显微整形外科学科带头人,他利用丰富的实战经验,很快想出了一个一举数得的好办法:在小文的左右两腿需要动手术的部位,置入三个水囊,让小文为自己的双腿培养可用的皮瓣组织——预制扩张皮瓣。
2018年年底,小文的“双腿修复工程”开始启动:每周,她都要到自治区人民医院手足和重建显微整形外科定期打水,做检查,让水囊一天天“长大”。“要花一段时间,不能太早,还要预防注水口感染。”医生频频叮嘱小文的父母。
已经8岁的小文,已经有了女孩子的小心思,看到腿上慢慢“长”出来三个“鸵鸟蛋”,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可听医生叔叔说,等这些“鸵鸟蛋”长大“破壳”,可以把她畸形的腿修好,她又有说不出的期待。
3个月很快过去。3月25日,小文如期到医院接受手术,主刀大夫依旧是赵飞。
“腿上的球囊长得非常好,取出植入的水囊后,用这部分皮瓣来替换小文腿上的瘢痕组织,将非常合适!”
手术从下午13时开始。赵飞仔细测算每一次下刀的位置,按照之前设计好的方案,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实施。切除掉受损的瘢痕组织,转移崭新的皮瓣组织,小心翼翼地缝合,每一步都像是在雕琢一件艺术品。5个小时过去了,小文的右腿一点一点修补好了。6年前为了修补右腿曾经取皮留下瘢痕的左腿,这次也一并修复。
“没想到我的孩子还能正常行走,腿还能变成新生的一样!”小文的妈妈忍不住热泪盈眶。
“医学的力量,能化腐朽为神奇。我们将小文腿上受损严重的瘢痕组织基本都替换掉了,新覆盖的皮瓣接近正常的皮肉组织,再次出现挛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女孩子都是爱美的,我们在进行肢体矫形功能重建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瘢痕和疤痕,不是更好吗。”赵飞微笑着说。(记者 尚陵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