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秀琴站起身,一连喝了两杯水。
这个案子终于了结,祖孙又团聚、婆媳化干戈,皆大欢喜。可谁知道,团圆的背后,是丁秀琴团队一次次的调解,直说得口干舌燥、咽肿喉痛。
王小琴(化名)与袁军(化名)2009年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与袁军父母相处融洽。2017年4月的一天,袁军突发意外身亡。老年丧子,袁军父母悲痛欲绝,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唯一的孙女身上。失去了与婆家的纽带,王小琴感觉到与公婆感情日益疏远,加上工作较忙,几乎很少回去。老人想孙女,儿媳又不愿回,双方出现矛盾。二老一时性急,把本应属于王小琴的那部分抚恤金扣在自己手中,啥时能看孙女,啥时再来谈钱。王小琴协商未果,2018年10月,她与女儿联名将公婆告上法庭。
受案后,银川市兴庆区法院家事合议庭审判长丁秀琴把婆媳双方请到一起,两人一见面,剑拔弩张,眼神都能喷出火来。
丁秀琴端上两杯水,轻言细语唠起了家常。她对婆婆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痛外人难以理解,再多的劝慰都显得苍白,但事已至此,照顾好孙女,才能让儿子走得安心;她对儿媳说,谁都有老去那一天,暮年丧子本已悲痛,再见不到孙女,让老两口情何以堪?几番劝说,婆媳二人态度慢慢软化。第二次调解,双方脸上有了笑意;第三次调解,婆媳二人难得手挽了手……最后一次调解,婆婆不仅答应将属于儿媳的抚恤金全额归还,还准备将名下的房产赠与儿媳及孙女;王小琴也答应,老两口啥时候来看孩子都行,家里的大门随时为老人敞开。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只是兴庆区法院家事合议庭办理的众多案件中的一个缩影。2016年2月,兴庆区法院成立了全区首个专业化家事审判团队,请来审判经验丰富、善于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的法官担任审判长,建立家事法庭、家事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齐备的办案场所,让当事人在拉家常中弥合感情、化解矛盾。同时,在家事法庭和调解室配备24小时全程监控、安装报警装置,目的是让矛盾双方坚持“和为贵”,心平气和地参与调解。
能协调解决的,绝不让它进入法庭。截至2018年底,该院家事合议庭手里的2462件家事案件中,调撤1478件,且无一上访、缠访。
2018年,兴庆区法院家事合议庭被最高人民法院予以表彰。(记者 秦磊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