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民生周刊
2019.5.29第二十五期
2019-05-29 09:08:34   
2019-05-29 09:08:34    来源:宁夏日报

  二维码扫出多维生活

  编者按

  从前慢,支付是慎重等待,是“慷慨解囊”“囊中羞涩”的实体“钱囊”,是一张钞票上小心翼翼的折痕;如今,支付是明码标识,是随意扫取,是对话框里的红包,是屏幕里的数字变动。

  “扫一扫”成为常见的收付款行为,不同年龄层、不同群体,都可以享受移动支付技术的便利。二维码,作为一种“日用品”,已成为主流支付方式之一,推进无现金社会的到来。

  科技改变生活,当多维的生活被二维码重塑,发生了哪些身边的财富故事?

2.jpg

  在电子账单里,记载着这一天的消费或流水;在二维码里,阅读个人的财富报表——

  无现金支付的一天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这一经济学消费理论之一,每天都在以扫码的形式生动诠释——这边消费者拿起手机定睛扫一扫,那边商铺到账语音提醒,老板笃定点点头。

  由支付宝去年发布的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宁夏用户移动支付占比达9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2%),跻身全国11个移动支付占比90%以上的省(区)之一。

  扫二维码是常见的移动支付方式之一。这个正方形的、如像素化的符号,正在占领大街小巷,几乎涵盖各个支付场景,是消费支付的入口,是商业推广的出口,也是反映移动支付时代的窗口。

  充足电量 心里不慌

  5月27日,星期一,哪怕你昨天跑了“银马”,这一天也是如常的工作日。

  扫码支付活跃在城市的各个场景。早餐时间,一般会迎来一天中的首次扫码,数额小,赶时间,不用找零。7时15分,银川市金凤区良田路上的一家早餐店迎来扫码早高峰。贴在显眼处的收款码,上一位的手机刚撤走,下一位即无缝衔接,到账的语音播报,此起彼伏。

  排队等候的李女士,家住附近丽园小区,她说,扫码支付除了方便,还很卫生,比如早餐摊主一边煎饼时,不用再腾出一只手直接接触现金。

  赶去单位的出租车上,从业10余年的驾驶员刘师傅说,孩子帮忙打印了一个收款码,乘客按照计价器,付款时可以精确到每一分钱,不会再因为没有零钱而“四舍五入”了。

  出门忘带钱包还好,要是手机没电,便有如落入现代人的“荒岛”境遇。从吃穿用度到交通出行,只要手机还有电,就是安全感的来源。

  码上商机 信用“财富”

  二维码是一个入口,将用户带到一个支付页面,一件商品,乃至一个可追溯源头的信息。由此,商业宣传、公众号“吸粉”……通过二维码,有了更精准的推广模式,衍生出各种“花式”扫码。

  午饭时,在金凤区新昌路民生花园附近的一家拉面馆内,收款台旁立着一台扫码取纸巾的机器,需扫码关注其公众号,按步骤操作,机器方可自动“吐”出一小包纸巾。在一家超市入口旁放置了一个电子秤,屏幕上闪烁着二维码,扫码即可称体重。

  附着在二维码身上的商业价值,被植入日常消费,为更多商家、创业者提供“码上”的商机。

  回到小区,看到楼下张贴的水费通知单。对准通知单上的二维码扫一扫,便出现手机缴纳水费的直达链接。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共服务部门,在支付宝和微信等平台上开设“窗口”,方便市民缴费办事。

  2017年,支付宝方面就称,无现金社会是未来,而未来正在到来。每一次日常消费,都为个人积累信用,并能将其在城市金融和公共服务中转化为财富。

  跨越门槛 “扫”出便利

  钱包里的百元现金,逗留时间越来越久;电子钱包里的流水账单,相应越来越长。

  电子账单里,记录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陌生人ID。在煎饼摊扫码后,收款名即为“煎饼果子”,路上沉默的司机师傅微信名为“萍水相逢”……这些形形色色的名字,注释着不同的行业,每一个昵称背后,大概都有一桩个人与城市的创富故事。

  晚饭后散步,在小区门口一家中型超市购物,收款名为“我爱宁夏”。超市老板赵先生说,他是陕西人,辗转了几个地方做生意,终于在宁夏站稳了脚跟。使用扫码收款后很方便,不用发愁找零,还可以方便管理店员收款,无需特别安装终端设备。

  扫一扫,提升效率,降低门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移动支付技术的便利。扫过的二维码,记录着这一天的流水账,定位了这一天的场景,也感受着这一天的质地。

  那是个人的消费笔记,是新兴的商业版图,是掌握在每个人手中、属于整个城市的财富密码。(记者 毛雪皎)

  相关链接

  卖水果的随身“助理”

  我们的智慧交通,从扫码开始

  “银发族”玩转指尖新生活

  二维码里还藏着什么

  移动支付热 银行忙转型

【编辑】:杨兆莲
【责任编辑】:杨兆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