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在银川闽宁产业园,戴上口罩,套上鞋套,穿上防护服“全副武装”之后,记者跟随宁夏晓鸣农牧股份公司董事会秘书杜建峰走进了孵化车间。刚破壳的黄色小鸡毛绒绒的,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杜建峰说,银川闽宁产业园每天产出12万羽健母雏鸡,加上河南兰考、吉林长春等5个孵化厂,每天产出50万羽健母雏鸡,都是当天下午即发往全国各地的终端市场。
杜建峰说,之所以形成大规模生产,主要是晓鸣农牧借助资本的力量,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2014年之前,晓鸣农牧发展规模小,遇到了发展的“天花板”。“当时,公司生产的鸡苗供不应求,经常是客户把预付款打进来,但是鸡苗跟不上,主要受限于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杜建峰回忆。
2014年,晓鸣农牧挂牌新三板,打开了直接融资的大门。
挂牌新三板5年来,公司实现股票增发6次,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约3亿元。同时,完善了股权结构,先后引入广州辰途第一产业基金、宁夏产业引导基金、大北农集团、正大集团等投资者,形成了集国有资本、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核心员工为一体的多元化股权结构。
挂牌新三板5年来,公司经营业绩呈现持续高增长态势。2014年、2015年、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2975万元、3978万元、7250万元。
资本的注入带来了产业升级。2016年,正大集团战略投入1.4亿元,成为战略投资方。晓鸣农牧利用募集资金建设了闽宁智慧农业扶贫产业园,引入了世界先进的单阶段大箱孵化设备、熟化饲料生产工艺设备。同时,实现了孵化和饲料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管控,使企业由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为科技型企业。“比如,雏鸡分拣、免疫、计数、装箱、饲料生产等环节,均实现了机器换人,提高了工作效率。”杜建峰说。
资本的注入还撬动了社会投资。2018年底,晓鸣农牧采用优先股发行方式,引入了国有资本——宁夏产业引导基金入股。同时,宁夏产业引导基金又引进了广州一家基金公司入股晓鸣农牧。宁夏产业引导基金作为国企参股,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也带来了增信,撬动了农业银行、宁夏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更多资金注入。
如今,晓鸣农牧已发展成为集祖代和父母代蛋种鸡饲养、蛋鸡养殖技术研发、种蛋孵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引、繁、推”科技型蛋种鸡企业。祖代蛋种鸡存栏量达10万套,年可向市场推广父母代蛋种鸡500万套;父母代蛋种鸡存栏量达180万套,年可向市场推广商品代健母雏1.2亿羽。
据公司披露的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达3.8亿余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0万余元。今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2亿余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00万余元。(记者 时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