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运用LISA技术为一名出生仅有10分钟、体重仅有1440克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经胃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时挽救了孩子的生命。据悉,这是我区首次成功应用LISA技术抢救极低出生体重儿。
“糟了,孩子呼吸困难,情况非常危急!”8月27日11时左右,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护士的惊呼立即引起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刚从产房抱出来不到10分钟的宝宝又被送进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经诊断,这个宝宝患的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发病人群为早产儿,且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该院新生儿科负责人表示,因该宝宝的妈妈被查出“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当日,在孕周32周的情况下剖宫产进行分娩,孩子出生体重仅有1440克,尽管医生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没想到孩子还是出现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按照以往惯例,一般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治疗,此方法虽然极大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也将对新生儿的气道粘膜、声门及喉软骨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
宝宝生命垂危,该院新生儿科全科人员积极参与抢救,并决定使用LISA新技术对患儿进行气管内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小时后,患儿呻吟消失、呼吸困难缓解,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
据介绍,LISA技术可有效降低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治疗过程中造成的气道创伤,减少远期并发症产生,是救治小孕周、低出生体重儿的极早产儿、超早产儿的一项技术法宝。(记者 尚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