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进行点数认知的游戏。
11月25日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正好。银川市邮电幼儿园大三班的教室里孩子们一边听着老师讲,一边动手做游戏,课堂气氛温馨快乐。
“宝贝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叫做‘过滤’。现在,每个小朋友的面前都放着一个杯子,一个漏斗,一些棉花和一瓶有些浑浊的水,请小朋友帮老师想想办法,用桌上的材料让水变清,现在,大家行动起来吧。”班主任于慧丽颇有神秘地向孩子们公布游戏任务。
听老师说完,课堂瞬间活跃起来,孩子们纷纷拿起“玩具”,开始行动。不一会儿,一杯杯清澈的水像变魔法一样,出现在了孩子们的眼前。
“谁能告诉我,你是怎样让水变清澈呢?”老师问道。
“先将棉花放进漏斗,然后把瓶子里的水倒进漏斗,等水从漏斗里流出来后,就会变清澈。”有孩子抢答道。
很快,孩子又开始了第二次的过滤游戏,水一点点变得清澈,孩子们的笑容如同阳光般美丽灿烂。
在教室隔壁的大二班,另一组游戏也让孩子们格外投入。
宽敞的活动室里,孩子们拿着各种游戏材料,认真堆成一层一层的“墙”,谁堆得又高又稳,方法、样式和其他人不一样,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无论是常规的积木、玩具,还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这里都能成为孩子们课堂中的操作材料,我们希望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银川市邮电幼儿园副园长崔璟说。
近年来,为了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防止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银川市邮电幼儿园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与北京、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幼儿园建立学习关系,不断吸收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让“游戏”成为课堂主要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探索与思考。从“老师讲”到“自己做”,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加强了,在游戏中掌握了初步的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
“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的学习内容是广泛的,包括与人的交往和同伴一起玩,以及参与自己生存所需的所有活动,如穿衣、吃饭、洗手、如厕、游戏等等。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应该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去小学化”是回归符合幼儿园的知识打开方式,回归到幼儿园本身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状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基本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只有了解和理解儿童的学习,才能支持、引导和激发儿童的学习,才能不断为孩子们的学习创造条件。”崔璟表示,学前教育变革日新月异,幼儿园将在教育内容、形式与环境上不断更新,力求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记者 马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