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民生周刊
文物司法鉴定:用专业辨别真伪
2020-04-01 10:50:52   
2020-04-01 10:50:52    来源:宁夏日报


<p>  宁夏六维物证司法鉴定中心专业人员对古瓷上的老化痕迹进行采集分析。</p>


宁夏六维物证司法鉴定中心专业人员对古瓷上的老化痕迹进行采集分析。

  “乱世黄金、盛世兴藏。”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文物艺术品收藏投资成为一门新兴产业,随之带动文物艺术品鉴赏、修复保护、交流、拍卖等行业迅猛发展,呈现出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但文物真假,也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焦点,出现很多纠纷。应运而生的文物司法鉴定,成为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利器”。

  “在中国文物鉴定的历史上,各种思维观点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百家争鸣。”3月28日,谈及文物鉴定,宁夏司法鉴定协会秘书长、宁夏六维物证司法鉴定中心主任王晖表示,在文物争议案件的最终裁决里,司法鉴定结论在司法证据体系里具有最高证据效力。

  2016年,一场判定一件元青花牡丹纹梅瓶真赝的文物官司,在我国收藏圈引起很大反响。由宁夏六维物证司法鉴定中心参与的这件文物司法鉴定案最终以北京朝阳区法院采信鉴定意见,原告人当庭主动撤诉而圆满结案,这是国内依据文物真赝而判定的典型案例,开创了文物类司法鉴定的先河。本案中,作为全国4000余家鉴定机构中唯一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六维十八法三论”文物鉴定系统方法获批文物司法鉴定资质的宁夏六维物证司法鉴定中心,严格按照《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文物鉴定控制程序》等规定的程序与方法,对文物艺术品出具专业性鉴定意见,保证了司法鉴定在诉讼证据体系中具有较强证据效力。

  “执法人员面对文物案件时,只能借助文物专家协助判断,全国各地一件器物出现多种鉴定结论的事情屡见不鲜,这给司法判断文物案件带来很多尴尬,很多文物买卖合同纠纷案的审理判决,只能因无权威鉴定而回避了藏品的真伪,法院最终以合同缺陷或者无效而结案。”王晖告诉记者,例如曾经发生的冀宝斋、汉代玉凳等事件,王刚砸宝案、王志成与泛海公益基金会1.5亿元的瓷器买卖合同纠纷案的审理判决,均因无权威鉴定而回避了藏品的真伪,以合同有效和无效而结案。

  六维物证司法鉴定中心自开创以来,以先进的鉴定设备、鉴定手段所做的文物鉴定工作,备受公、检、法、司及业内外的高度评价。六维文物司法鉴定体系整合了相关学科的各类专家,采用了先进的科学设备与技术,正是这些先进的综合优势,才为文物鉴定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今年以来,宁夏六维物证司法鉴定中心已接受9个司法鉴定委托,涉及检验材料近800件。(宁夏日报记者 马忠 文/图)

【编辑】:杜爱虹
【责任编辑】:尤天竹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