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市场上,饲料氨基酸产品占有率第一的行业领导者,是宁夏的一家民营企业——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经营业绩逆势上扬,出口量同比增长35%,并在3月份创造纪录:实现销售收入和回款双双突破11亿元——而就在大年初三,该公司还因物流受限,库存告急,面临随时停产危机。
转危为机,不仅发生在今年第一季度。成立至今的21年间,从一家濒临倒闭的谷氨酸厂,到如今成长崛起为拥有市场上行业话语权的龙头企业,这是一个民营企业在危机中不断“自我革命”的高质量发展样本。
在宁夏,16.1万家民企的坚守和创新,构成了民营经济的韧性。
先机:全球疫情下,市场份额反增
疫情之下,危机是“有形”的。
随着防控措施升级,该公司厂区周围空旷的马路,安静得让人心慌——往常,这里仿若一个小集市:每天都有200辆大货车进进出出,保障日均3000多吨玉米和2000多吨煤炭的供应。
物流受限,原材料几乎“断供”。公司各生产基地的玉米、煤炭库存先后出现预警,仅能维持不到3天的生产需求。
“关键时刻,我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跨省协调解决煤炭等物资的供应和运输问题,同时快速启动厂外玉米库存储备,成功化解了原材料供应危机。”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闫晓林说。
疫情之下,伊品生物主动应对,走好“三招”:战略调整、策略优化、精准运营,为动物和庄稼持续提供“营养”。
闫晓林介绍:“通过持续稳定向客户提供饲用添加剂、生物有机肥料、食用调味等产品,确保下游养殖业、种植业稳定生产,保障了‘菜篮子’、‘肉盘子’、‘米袋子’供应充足。”
每一份订单,都是一份承诺。兑现承诺的过程,考验企业功力——移:仓库前置;转:公路转铁运;拓:增开中欧班列。
“以前,产品生产出来会先存放到仓库,再根据订单发货,最终到达客户手中平均耗时7-10天。2017年起,我们陆续在全国设置了十余个贴近市场的区域中心仓库,产品下线之后立刻装车发运到区域中心仓库,结合大数据分析预测,确保客户下单12-24小时内就能收到产品。”闫晓林说。
提前优化布局,便是疫情之下该公司得以稳定持续地交付产品、现金流充裕、销售收入和回款创新高的根源所在。春节期间,该公司宁夏基地日均发运30多个车皮,仅用13天就打破了历史单月发运记录,没有一批货物延迟。
“面对此次全球性疫情影响,多家同行企业因原材料供应不及、物流不畅等原因不得不限产停工时,我们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持续稳定地满足客户需求,促使了行业集中度提升。”闫晓林说。
转机:步步“精心”,与危机共舞
与危机共处,乃至共舞,从一家企业最脆弱的地方,便会生长出最有生命力的果实。
“1999年,我们从一家地方小厂起步,经历了技术垄断、价格厮杀、行业洗牌等危机考验,才获得了今天的行业地位。”闫晓林说。
近年,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持续加剧,与危机交手,企业见招拆招,打出三张“王牌”。
“技术牌”。2015年,国外氨基酸巨头在中国和德国同时对伊品发起知识产权诉讼,对公司的产品和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这件事给了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伊品当头一棒。闫晓林分析,长期以来,包括伊品在内的国内氨基酸企业更多将发展关注在产能扩张上,而忽视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尽管诉讼最终以和解结束,但也警醒了伊品,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行业领导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为此,公司确立了“立足先进生物技术,持续创新,打造全球开放性创新圈”的发展策略。近年来持续投入研发经费9.96亿元,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国内顶尖院所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法国等十余家国际领先的科研院所、生物技术公司和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近三年来,我们先后开发和引进了六个高端氨基酸产品和一个生物化工产品,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70余项,在主产品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核心技术积累和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保驾护航。”闫晓林说。
“市场牌”。闫晓林介绍,2016年,在内贸供不应求,外贸利润低薄的情况下,企业毅然决定“走出去”,大胆参与国际化竞争。
2015年年底,该公司的海外业务仅有40多个国家,销售收入只有不到1.8亿美元。到2019年,外贸收入突破4亿美元。
“服务牌”。以往大量产品销售业务都通过贸易代理商进行,与终端客户联系较为薄弱,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迟钝。
对此,通过为客户精准提供定制化服务,将终端客户占比由2015年末的50%提高到2019年末的87%。“谁能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闫晓林分析。
新机:健身塑形,打造高质量“体质”
跻身行业领导者,须有未雨绸缪的智慧,夯实转危为安的底气。
提前在原材料优势区域完成产能布局,该公司在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建设了三座大型现代化工厂,总资产规模达120亿元。
“危机思维”始终引领企业向内思考。“目前,我们还存在过度依赖动物营养板块,食品和植物营养板块产品单一、高附加值产品缺乏等问题。根本原因还是技术、研发的支持不足,下一步,将聚力打造高附加值产品,力争将新开发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提升到35%以上。”闫晓林说。
未来,宁夏将成为该公司高端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危机助推企业不断修炼内功,只有如此,才可能度过行业洗牌危机,完成具有现实意义的转型,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闫晓林说。(记者 毛雪皎 时明霞 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