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末,是月月妈妈“赶集”的日子。
在商圈里拥有一方天地、收获一批粉丝的有机市集也复工了。银川市建发大阅城有机农夫市集,以“有机、纯天然”为理念,出售各种绿色农产品。
月月妈妈的采购清单:一包有机冷冻玉米、一篮子农家土鸡蛋、一筐有机蔬菜、一罐可溯源的牛肉酱、一瓶纯蜂蜜……这些食材能够保证一家人一周的基本饮食,要高出普通市场价格,但在她看来,重要的是,“绿色食材更安心”。
有机市集里的“农夫”,来自全区30多个农场,也是一群有故事的人。来听听农场的名字:绿野、大麦、诗园家、牛夫人、碧沙村、百安格……诗意满满。
中国有机产品社会监督员徐常青说:“银川能有这样一个有机市集让人惊喜,办得毫不逊色于一线城市。这一平台借用彼此的力量,使有机产品流转起来,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有机健康生活理念。”
杨凌是有机市集最初的发起者。曾经从事传媒工作的她,在丈夫的鼓励下,对玉泉营自家的一片农场地动起了脑筋:该在这块地里种下什么?
最终,她锁定了家里每年小范围播种的鲜食甜糯玉米——往年农场总有一块地要留出来种玉米,收获后赠送亲朋好友。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辗转询问甚至要求购买这种玉米。杨凌决定多种一点试试市场。第一年,种下几十亩,成熟的时候,在微信朋友圈轻轻松松卖出。如今,已经种到1500亩玉米,每年销往全国各地。
种植过程中,杨凌坚持当年自种时的模式,不施农药、保持土壤和水的纯净、加强田间管理。这样种出来的玉米成本不低,价格自然也不低,5元一个,但是每每上市就被一扫而空。杨凌意识到,高品质食物,具有市场需求,且需求不小。她四处联系,找到第三方机构为自家的玉米做有机认证——这是个严苛的过程,需要检测机构跟踪2年,对土壤、水、肥料、管理等各个方面抽检。2年后,杨凌的玉米终于获得了“有机认证证书”。
在认证过程中,杨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圈内人”,大家都热衷于在农场土地上倒腾,都有“农夫”的志趣。在杨凌的牵头下,与大阅城一拍即合,在商场五楼辟出一条不足百米的长廊。2019年3月2日,一场极具“乡土气息”的宁夏有机农夫市集新鲜开集。
来自大麦家庭农场的大麦哥,初心是为家人提供健康有机的食材,30亩地,一种就是14年。
和大麦哥一样,宁夏有机农夫市集里的很多摊主都是宝爸宝妈,种植有机食品初心就是想让孩子吃得更加健康、安全。
26岁的刘童,家里世代务农,高考时选择四川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专业,只为心中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的梦想。2017年毕业后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改良土壤,从事有机种植。
“从农业大学毕业,更明白土地的意义,我们不应辜负土地的厚恩,就应该种出最上乘的食物。”刘童说。如今,在有机市集,刘童的有机面粉收获粉丝。5斤一袋的有机面粉,售价28元,购买者众多。“用这种面粉做出来的馒头,特别的香甜,就是粮食该有的味道。”拥趸者月月妈妈说。
记者在市集上看到一则通告:“因固原安全岛农场的主产品小麦面粉即将售罄,7月底才会迎来新的小麦收获期,所以我们8月携新麦再见。”
看着这则通告,不禁莞尔。
大阅城工作人员叶子每逢周末上班,也总会到“农夫市集”逛逛,她喜欢听这些都市“农夫”的故事。“通过宁夏有机农夫市集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成为一种力量,传递有机、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这也是推动城市生活更美好的进程。”叶子说。(记者 杨 娟 文/图)
有机市集,吸引相同理念的市民光顾。
在这里,可以购买到各种绿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