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干最平凡的事 活出最美的样子
2019-12-05 07:34:47   
2019-12-05 07:34:47    来源:宁夏日报

  核心提示

  “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掏大粪。”想当年,父辈如此教育朱占龙时,他嗤之以鼻。

  多年后,朱占龙万万没想到,自己成了一名掏粪工,而且这份最平凡的工作一干就是17年。

  目前,银川市西夏区环卫服务中心仅剩朱占龙、崔向武、朱永宏3人负责110多座未连接城市管网的公厕清掏工作。他们当中,两人先后被评为“最美西夏人”。

<p>  辅助清掏车清淘公厕化粪池,这是朱占龙和同事们每天的日常工作。</p>

辅助清掏车清淘公厕化粪池,这是朱占龙和同事们每天的日常工作。

  3人,每天凌晨3时出发

  11月18日凌晨3时,气温零下8摄氏度。

  铁锁和铁门的碰撞声打破了夜的沉静。手电筒直射出一道亮光。

  借着这束光,朱占龙、朱永宏、崔向武打开西夏区环卫服务中心停车场的大门,发动清粪车。

  2002年,朱占龙成为西夏区的一名环卫工人,和近20位同事负责6个片区的旱厕清掏。朱占龙入职时,朱永宏已干了3年,崔向武还未入行。

  特制加厚铁桶,长长的铁勺子,1.4米高的清粪车,这是清粪工作的标配装备。掏粪工需一勺一勺将排泄物舀进铁桶,提着20公斤重的铁桶走百余米后倒入车内,装满一车要提近百桶。

  过去的粪池一砖宽,拎着铁桶在粪池上走,掌握平衡是关键。刚开始不得要领,瘦小的朱永宏两次掉入粪池中。

  那时,掏粪工不仅负责清掏,还负责把“货物”拉到农村,销售给农民。为了扩大销路,朱永宏曾把农家肥推销到了惠农、宁东等地,换回每月240元工资。

  工作脏、挣得少,不少掏粪工陆续离职。加之旱厕逐渐减少,机械化清掏代替了人工作业,人员更是迅速减少。目前,西夏区环卫服务中心仅剩朱占龙、崔向武、朱永宏3人负责西夏区110多座未连接城市管网的公厕清掏工作,把所有公厕清掏一遍需要近半个月时间,清掏完最后一座公厕,紧接着又要从第一座重新开始。

  即便机械已承担主要工作,但还是不能缺少人工协助。化粪池长期沉淀,需要人工搅匀;连接公厕和化粪池的管道经常堵塞,需要人工疏通;机械抽出排泄物时,也需要人在旁边辅助。“3个人紧忙活,谁也不敢请假。”朱占龙说。

  苦不怕,最怕车辆出意外

  西夏区最远的公厕位于镇北堡和平吉堡。由于公厕位置分散、距离长,从凌晨3时干到清晨8时,最多清掏8座公厕。朱占龙说,8座的前提是清粪车不出意外。

  11月18日,天气“滑梯式”降温,意外也随之发生。

  每天清扫路面的扫地车回到车场后,会把车内的污水排到积水池内。池子一满,朱占龙也要负责清掏干净。

  清粪车开到水池旁,崔向武按下车尾处的红色按钮,车顶转盘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只见车尾的吸管不停颤动却不排水。

  “坏了!”车下的朱永宏大喊起来,“转盘可能被冻住了。”

  朱占龙立即钻出驾驶室,爬上车顶,朱永宏也爬上去查看。果真,转盘被冻死。崔向武将一根撬杠举过头顶递给朱占龙,朱占龙抡起撬杠砸向转盘。

  一下,两下……转盘纹丝不动。转盘上冻,这是三人最不想遇到的事。如果撬杠敲不开,只能找地方烧开水,浇开转盘。

  冬季,清粪车车顶的转盘被冻住是常事。为不耽误工作,三人头天下班后便用一两层的旧棉被盖住转盘。遇到极冷天气,就只能用开水浇。

  幸运的是,三人最担心的事并未发生。“砰”的一声,转盘开了。

  有时就没这么幸运。去年最冷的三九天,清粪车行至怀远西路突然熄火,怎么折腾也不动。当时才凌晨4时多,三人想找个地方取暖都没处去。车内温度急剧降低,三人只得跳下车来,在路边不停蹦跳。“待了40多分钟,整个身体全冻透了,手脚全无知觉。”崔向武跑到几公里外的一处公厕,才算找到个取暖的地方。

  17年,干了一件事

  朱占龙没上完初中就不上学了,离开泾源县到银川打工。

  2000年左右,朱占龙在银川火车站蹬黄包车,仅两年就因非法营运被禁止。眼看一家人吃饭没了着落,亲戚给朱占龙介绍了一份公厕看管员的岗位。但每月几百元的收入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实在捉襟见肘。正巧掏粪工岗位缺人,朱占龙决定去干。

  第一天上班,走在漆黑的夜里,朱占龙还是怕有人认出自己,戴了个最大号的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掏了几桶,朱占龙全身冒汗,厚厚的口罩捂得他呼吸困难,可即便如此,他也不愿摘下。工作结束,换了全身的衣服,朱占龙仍觉得全身散发着臭味。回家的路上,他用力猛蹬自行车,希望风能把身上的臭味吹干净。

  到了家门口,朱占龙迟迟不进门。妻子问新工作怎么样?儿子闻出臭味怎么办?

  看见朱占龙溜着墙缝进了家,知道丈夫爱面子,妻子什么也没说,对着丈夫宛然一笑,进厨房做早饭去了,这让朱占龙欣慰不已。可刚端起饭碗,朱占龙“哇哇”吐了起来。

  第二天,朱占龙工作结束后准备辞职。经理没多说话,只提出一个条件:“你坚持一周再看看。”

  坚持到第四天,他对那股臭味的不良反应慢慢消失了,甚至直接摘掉了口罩。第七天,朱占龙没有递交辞职信,他想通了:哪怕是最平凡的岗位,只要把工作干好一样是为社会作贡献。

  今年是朱占龙在这个岗位上的第17个年头。17年里,他提坏了无数个铁皮桶,为了适应机械化作业,他主动考取了汽车驾驶证,实现了从人工到机械化的无缝对接。2018年,他被评为“最美西夏人”。

  干着最脏的活,奉献最美的心

  崔向武原本是名木工。一次工作意外,机器削掉了他三根手指。2001年,崔向武带着妻子和小儿子从甘肃来到银川。经人介绍,妻子当上了西夏区公厕管理员。

  一次偶然的机会,西夏区一公厕外墙脱落了几块瓷砖,其他人嫌活小不肯接,懂水电暖维修、会贴瓷砖的崔向武欣然接了这活。看着老崔心细、活漂亮,西夏区环卫服务中心负责人将辖区公厕的水电维修等小活计都交给了崔向武干。

  2013年,西夏区的清粪队伍人员断档,负责人瞅上了老崔。“老崔,你干吧!给你分配个操作员的轻活。”

  毕竟是掏粪工,崔向武要回家和妻子商量商量。

  “干,只要能天天回家,你不嫌活脏,我不嫌你臭。”和妻子结婚20多年,崔向武常年外出打工,一出门少则两三个月,多则一年半载。妻子吃够了两地分居的苦,只希望丈夫能常在身边。害怕小儿子嫌弃爸爸从事掏粪的工作,崔向武对儿子隐瞒说:“爸爸找了一份‘跟车’的活。”一瞒就是2年多。

  可纸包不住火。一天清早,妻子发现公厕的化粪池堵塞,污物从井盖冒出,情急之下给崔向武打电话。崔向武一到现场,便开始清掏。看到爸爸掏大粪,儿子哭着转身就跑……很长时间后,儿子才接受了父亲的这份工作。

  平时闲暇时,崔向武会帮着妻子管理公厕。一天,距离公厕不远的西夏区宁华路街道宁朔南路社区突然停电,工作人员四处找电工未果。“我试着修修行不?”崔向武主动请缨。仔细检查后,老崔“妙手回春”,电路恢复。从此,社区以及居民家的水、电、暖有问题,崔向武义务修理至今。

  2017年,他被评为“最美西夏人”。(记者 乔素华 文/图)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石卿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