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善写人生
2019-12-26 07:30:32   
2019-12-26 07:30:32    来源:宁夏日报

<p>  韩占奎(左一)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p>

  韩占奎(左一)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核心提示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却凭借为人实在起家、发家,先后捐出1000多万元善款,温暖了成百上千人……

  古稀之年后,老人不便四处奔波,他的4个儿子以老人的名义行善,延续着他助人为乐的故事。

  这位老人就是家住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的韩占奎,今年81岁。

  初 心

  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冬天,韩占奎趁着农闲到固原某村招工,路过一所学校,他看到衣着单薄的学生纷纷抱着一小捆柴火走进校门。

  “娃娃又不烧火做饭,抱柴火干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韩占奎跟着学生进了教室。

  一名学生小心翼翼地生着火,其他学生连忙将柴火折断、扔进火炉,教室里烟雾缭绕,呛得人直流泪。

  “你们为啥不烧煤?”韩占奎问。

  “煤太贵,哪有钱。”老师的回答让韩占奎心一紧。

  几天后,5辆装满煤的大车和一辆载着学习用品的皮卡车驶入学校。

  当时,这些物资是韩占奎一年的收入。

  “没文化,我吃过不少亏。这些娃不能再像我一样。帮助他们,也就是圆自己小时候没能实现的上学梦。”韩占奎解释。

  韩占奎出生在普通农民家庭,打懂事起,就替人放牛,一家人口粮告急时,他还要挑东西挣苦力钱。

  上世纪80年代,全国开始“包干到户、包产到户”,韩占奎从农活儿中“解放”出来,踏上外出打工之路。

  从拉石头到搬砖、运水泥,凭借一身好力气,韩占奎在工地干得风风火火。

  “这人‘精’得很,我们闷头干活儿,人家却悄悄跟着大工学手艺。没过多久,他也成了大工。”85岁的村民张玉玉回忆,渐渐地,熟能生巧的韩占奎自己带人干,当起了包工头。

  第一年下来,活计干了不少,韩占奎盘算着,挣个几万元不成问题。谁知算账时,他傻了眼——除去成本,还欠工人4万多元工资!

  前来讨债的人将韩占奎家围得水泄不通,一连吃住了十多天。

  事后,韩占奎才反应过来,不懂账的他被人骗了!

  “别说上学,哪怕识几个字,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韩占奎感慨。

  谁知这次变故让韩占奎因祸得福,听闻韩占奎实诚,不少精通工程的人跟着他干了起来。

  从此,韩占奎外出经商,修路、做基建、开煤矿,生意越做越红火,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第一个挣得10万元的人……

  坚 守

  有钱后,“抠门”的韩占奎没有翻修老家破旧的土坯房,也没有购买工地上急需的卡车,而是挤出钱来,继续为农村的孩子送煤。

  有一年,送往某所农村学校的煤和学习用品已装车完毕,但是天公不作美,大雪纷飞、道路结冰。

  亲友劝韩占奎以安全为重,过些天再送。担心学生受冻的韩占奎却固执地给车子绑上防滑链,翻越沟沟壑壑,亲自送去。

  从青铜峡到该所学校,300多公里的“爱心路”抵住了严寒,热气腾腾、爱心满满!

  本以为这一年的煤要断了,学生却欣喜地看到了韩占奎。

  当天下午,卸完货物的韩占奎准备返程时,一名喘着粗气的小男孩挡住他的去路。

  “这个给您!”冻得通红的小手举着一枚鸡蛋和一捆粉条,为了赶上送别“恩人”,男孩来回跑了4公里,才从家里搜刮出这些“宝贝”。

  韩占奎的心被某种东西胀住了,如鲠在喉,说不出话来。

  回家后,他把鸡蛋和粉条放在家中最醒目的位置,语重心长地对儿子们说:“这些东西比金子都珍贵!老百姓都懂得知恩图报,是共产党让我这个放牛娃过上了好日子,饮水要思源呐!”

  此后,韩占奎便踏上了公益之路:

  1993年,青铜峡市大坝中学教学楼老化,一下雨教室就积水。韩占奎拿出50万元,并四处“化缘”200多万元,为学校建新校舍;

  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韩占奎筹集100多万元物资,运往灾区;

  1999年冬天,韩占奎为盐池县苏步井乡的几所小学捐助价值3万元的煤,让学生们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季;

  2001年,他响应退耕还林政策,在青铜峡市广武镇开垦1万多亩荒地,种草植树,改善生态环境;

  落叶总要归根。2012年,74岁的韩占奎回到韦桥村,出资200多万元,给6个村民小组装上249盏太阳能路灯……

  “老爹最开始做公益时,我才10多岁,不太理解他为啥对自己抠门到舍不得买几件体面的衣服,却对别人如此慷慨。”韩占奎的小儿子韩建刚告诉记者,后来,跟随父亲访贫问苦的次数多了,他才意识到一个善举能救人燃眉之急。

  62岁的韩占林年幼时被诊断为脑瘤,虽经过手术,但落下了右半身行动不便的病根。2015年,韩占林的右手浮肿,右腿伸开后无法收回,连着4天未下地。

  得知情况,韩占奎在韩占林家开了一场家庭会议:“我掏钱,家里出个人,带他到银川看病。我先出3万元,不够再打电话。”

  一个月后,韩占林康复出院,逢人便夸韩占奎:“要不是他,我的命早没了。人家有钱,不傲气,心里还装着别人!”

  逢年过节,总有受助者来看望韩占奎,韩占奎总要估算对方带来的礼品,再出双倍的钱“买”下。

  “大好人、大善人”,这是被韩占奎资助过的困难群众对他的评价,也是许多未曾谋面的人口口相传的那个韩占奎。

  韩占奎有一颗淳朴的心,默默无闻,不求回报,却炽热滚烫!

  传 承

  在韩占奎的记忆里,还有裹着小脚的母亲瞒着父亲,为上门讨饭的人悄悄送口粮的身影。

  “家里也穷得揭不开锅,实在饿了就刨地里的‘黑果子’吃。”韩占奎说,即便如此,母亲总是掏心窝地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

  母亲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韩占奎,这也是他坚持从事慈善事业的主要动力之一。

  进入古稀之年,韩占奎决定将家业交给4个儿子,不过他开出一个苛刻的继承条件——不论生意做多大、挣多少钱,都不能忘了乐于助人。

  在韩占奎的影响下,儿子门纷纷解囊,乐于行善的信念在三代人之间薪火相传。

  几年前,小儿子染上打麻将的恶习,但凡知道小儿子打麻将,韩占奎都会找到他一顿说教。

  “你今天花的每一分钱都离不开共产党和老百姓,不能糟蹋钱!”如今,小儿子不仅改掉恶习,还成了韩占奎4个儿子中的捐款“积极分子”。他连续4年为韦桥村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放500元慰问金。

  “雷锋做了一辈子好事,成了世人的榜样。我们捐这点钱,算不得啥。”在对标先进的路上,韩占奎父子一直努力“奔跑”着。

  多年来,韩占奎父子还义务赡养村里的5位老人,给老人添置衣物和生活用品、体检看病,其中4位老人已善终。

  “照顾老人有两个目的,一是给年轻人起个带头作用,带动他们行孝道。二是带动村里其他富起来的人,都伸出手扶危济困。”韩占奎说,每个人都重视培养好家风、好乡风、好民风,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2013年,韩占奎惴惴不安地找到村党支部书记韦润华。

  “从前觉得没资格。现在能入党不?”

  “你把大伙儿的安危都装在心里,有资格!”

  75岁这年,韩占奎成为青铜峡市年龄最大的入党积极分子,随后顺利转正。

  入党后,韩占奎做好事的热情更高了!

  得知一个刚刚成立的老年文艺团队没有经费购买道具和服装,他当即拿出3万元;

  看到韦桥村没有文化场所,他出资80万元,在村里建了占地4亩的文化广场,还为村社火队、剪纸和书法爱好者购置服装道具。

  行善30多年,韩占奎究竟捐了多少钱?惠及多少人?这两个数字韩占奎心里也没底。

  “有时候在路上碰见捡破烂的、行动不便的,就塞给对方三四百元。身上总得装点现金,习惯了!”韩占奎倾尽所能地帮助他人,有记录的捐款累计达1000多万元。

  而不少人从他那里获得感动,他的善举也正在被“模仿”。

  韦桥村安装自来水,每户要收650元入户费,村民韦德江主动提出承担全部费用;在外做工程的村民何欢,掏钱接济村里的困难户……

  与周边家底丰厚的企业家相比,韩占奎不是最富有的一个。

  但他为社会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却是无价的!(记者 蒲利宏 姜 璐)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李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