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一生守候——护林员孙国亮与他的贺兰山
2020-03-20 11:30:59   
2020-03-20 11:30:59    来源:宁夏日报

034.jpg

漫漫巡山路,孙国亮走了32年。

  西风怒吼,黄沙眯眼。

  一位50岁的男子小心翼翼地走在一条自己踏出来的羊肠小道上,生怕踩着还未披绿的蒿草。遇到没路的地段,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跳跃在或湿滑或尖锐的石头上,步履维艰。

  脚下,是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水沟管理站辖区。

  记者几天前跟随巡山的男子叫孙国亮,他已在大山中坚守了32年,行程11万多公里,绕地球赤道近3圈。

  这个比实际年龄看似老十多岁、双手像半截老松木的人,和这里的100多位护林员一样,患上了风湿病、胃病等职业病,遇到变天时节,靠贴膏药才能勉强维持巡山。

  孙国亮笑言,自己老了,可能再有几年就走不动了。“等我百年之后,把我的骨灰撒到山里,继续守护贺兰山。”

  面对曾经千疮百孔的大山,他暗自许下承诺,哪怕用一生也要让大山重焕生机

  千百年来,贺兰山馈赠给它的儿女丰厚的礼物。但也正是人类一味的索取,一度使贺兰山地表植被受损,珍稀动物难觅踪影,山体更是满目疮痍。

  护林,这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延续下来的方式,是宁夏人挽救和守护贺兰山的共识。

  孙国亮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在贺兰山大砍大伐的火热场景。每天,孙国亮的父亲用驴子驮着200多斤重的木材,穿梭在森林深处。

  不知从何时起,山里的呱呱鸡数量骤减,有时一连几天才能发现两三只。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贺兰山接近人类生活区的林木已被伐得所剩无几。

  1988年,初中毕业的孙国亮通过招考成为一名护林员。

  与父辈不同,孙国亮的工作职责是阻止盗伐、偷猎、盗采。

  护林路上,孙国亮不止一次发现伐木后留下的一个个枯桩,千疮百孔、面目全非的大山让孙国亮心痛不已。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孙国亮渐渐醒悟:“人类亏欠大山的太多,我必须替父还债。”

  沿着父亲伐木的痕迹,孙国亮开始了护山之路,每天往返十多公里。如果到海拔1800米以上的深山区巡山,单次往返得耗时4天。

  尖锐的石头经常刮伤手掌、小腿,巡一趟山回来,伤痕累累;遇到大风天气,顶着飞沙走石,必须紧挨着山壁走,稍不留神,脚下便是万丈深渊;运气不好的时候,两处泉水间的路程要走四五个小时,大风吹在干裂的嘴唇上,生疼生疼……

  “在山上走三四公里,相当于在平地上走一二十公里。巡山时不敢歇脚,不是因为不累,而是要赶时间,否则就不知道晚上的床在哪里了。”孙国亮笑着说。

  在与青山为伍、与绿水为邻的日子里,孙国亮的足迹遍布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5%的护林点,也铸就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守山路。

  14年前的一个秋天,孙国亮和两名同事像往常一样在马莲口管理站辖区巡山,突然发现3名偷猎者。

  在一块高约3米的巨石上,孙国亮一跃跳下,从衣服后领逮住一名狩猎者,并将其压倒在地。两个人赤手空拳搏斗了十多分钟,偷猎者突然掏出一把匕首,在孙国亮手臂划出一道长达7厘米的刀口。

  一时间,鲜血直流。孙国亮忍着剧痛,夺下偷猎者手中的刀,在他的震慑下,对方这才停止了反抗。

  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谁知闻风而逃的另外两名偷猎者又回来了!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他们的枪直直瞄准孙国亮和同事。

  紧要关头,孙国亮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一步步靠近持枪的偷猎者,一把夺过对方手里的一把枪!而这时,对方又用另外一杆枪顶住孙国亮的脑门。

  就在命悬一线时,孙国亮急中生智,冲对方大喊:“这么打下去注定落个你死我伤的下场,不如大家都退一步,你们可以弃枪换人。”孙国亮让偷猎者将枪和自己绑到一起,作为人质。待偷猎者和同事交换人质后,三名偷猎者逃之夭夭。

  孙国亮牢牢记住了对方的脸。之后,他和同事配合公安部门将偷猎者绳之以法。

  事后,有人责怪他,对方的目标是岩羊,你为何不顾自己的性命?他回应:“邪不压正,我的背后有党和政府。”

  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特殊职业让孤独如影随形

  守林32年,孙国亮走过24个护林点,覆盖50多个村庄,但是结交的朋友并不多。

  “干的是得罪人的事儿,怨不得别人。”

  2003年,为了扭转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宁夏在全境实行封山禁牧。不少世世代代将贺兰山当作牧场的养羊人,与孙国亮打起“游击战”,赶着羊群昼伏夜出。

  拌嘴、骂架,成了常有的事。

  家住拜寺口附近的宋老汉养了300多只羊,总是想方设法让羊儿进山吃草。

  孙国亮劝不住,便凭借好体力,一溜烟跑到老汉和羊群的前方,将羊从山里往外赶。固执的宋老汉不听劝,再将羊群往里赶。一来二去,羊儿乏得气喘吁吁,二人之间的“战斗”以宋老汉心疼羊群而妥协告终。

  护林点门口,不时有村民送来羊肉、瓜菜等礼物,送礼的理由无非是想偷牧或偷猎。有人想在保护区附近采石,打听到孙国亮喜欢喝酒,索性送来整整一箱高档酒。

  在缺资少物的护林点,这些礼物弥足珍贵。然而,村民但凡有一丝“图谋”,都会被孙国亮拒之门外。

  “我不能为了一时嘴馋,没了原则。”孙国亮说,缺菜少肉不打紧,他最喜欢的就是辣椒拌面,素材简单,不用求人。

  守好林,前提是铁面无私,甚至六亲不认,这份特殊的工作,带给孙国亮的则是如影随形的孤独。

  他人不解,内心苦闷时,孙国亮喜欢用文字排泄情绪。在《夺枪事件》一诗里,孙国亮写道:

  “我对着山喊,我也想在人群里生活。

  我对着山喊,我用汗水和孤独追求着什么。

  我无怨无悔,但我也需要理解。”

  在同事李建平眼里,孙国亮也是个“狠”起心来一点也不讲感情的人。

  几年前,孙国亮得来一只狗,起名小黑。漫漫巡山路上,小黑是孙国亮唯一可以对话、取暖的伴侣。巡山路蜿蜒曲折,小黑累得气喘吁吁,孙国亮就抱着小黑走。但是一天,孙国亮却亲手将小黑送上了路。

  临死前,小黑颤抖着身体,含着泪绝望地望着孙国亮的眼神,让他每每想起来心如刀绞。

  孙国亮说,小黑的死是不可原谅的,因为它偷吃岩羊。

  “我是个护林的,别人偷盗岩羊,我可以夺枪,和他们拼命,对于‘家人’,我不能助纣为虐。”

  在大水渠护林点,孙国亮度过心里最苦的4年。

  2003年,自治区实行封山育林,贺兰山下许多村庄实现整村生态移民。

  几乎一夜之间,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搬家。目送着曾经因为小利益吵得不可开交的邻居一个个搬走,孙国亮心里落了空。经常会到村民遗弃的旧居,呆坐大半天。

  这时,一种孤独感喷涌而出,却又无人诉说,心里堵得慌。

  “我接受大家对我的指责,因为我的执着,我伤害了不少人,但是我无悔,我在用忠诚爱着我的山。”

  32年来,不计其数的牛羊、驴、骡子被孙国亮赶下山林;200多把斧头、电锯等工具被他收回护林点;他工作过的24个护林点,盗猎、盗伐、偷采等违法行为几乎绝迹。

  父辈的债看似还清了!

  “现在工作轻松了吗?”记者问。

  “哪有?生态恢复后,防火是更为艰巨的任务。我要让贺兰山变得更好!留给后人的将是一个富饶、翠绿的山,这是我们对大山的承诺。”

  “护林是我的命,我的心走不出这座山。”与大山朝夕相伴的孙国亮质朴得像个孩子

  孙国亮的确是离不开大山的人。因为他对大山的付出,如酿葡萄酒般,愈加浓烈、真诚。

  一天夜里20时许,孙国亮接到求助电话,一位女子被家暴后萌发轻生的念头,独自进到贺兰山。家人好不容易联系到她,却不知女子的具体位置,无法营救。熟悉地形的孙国亮主动请缨参加救援,一路摸黑,跌跌撞撞2个多小时,孙国亮才发现女子。

  见到有人前来,女子情绪激动,扬言要跳下山崖。孙国亮趁女子不备时,抓住她的衣服,成功将其救下,距离女子一尺远处,便是万丈深渊。

  护林多年,孙国亮施救过的轻生者、驴友不计其数,每次遇到紧急情况,他总是从人群中一跃而出,施救完又不留姓名,悄然离开。“我不想当英雄,凭着良心做事,我只是做了该做的。”

  在旁人眼里,孙国亮舍己救人、不求回报。在女儿眼里,孙国亮却是“另类”。

  每个月,孙国亮在家的天数仅为4天,粗算下来,每年在家的天数不到全年的13%。这个极不合理的占比中,孙国亮的女儿度过了无数个缺少父爱的岁月,也让孙国亮和女儿之间隔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山。

  “看见我冷得像贺兰山的雪。”“每次聊天,说话不超过10分钟。”孙国亮这样总结和女儿的相处。

  “我爸挺没意思,说话三句不离他的山。”孙国亮的女儿无奈地回应。

  时间久了,孙国亮索性不在家里提贺兰山。包括不放置任何与护林有关的东西。

  全国优秀护林员、“感动宁夏·2008年度人物”评选提名、自治区森林卫士……孙国亮也从不将这些年获得的荣誉告诉女儿。

  “妻子有没有提过让你换个工作?”

  “她爸也是护林员,她打小就知道这行的苦。再说,护林是我的命,我的心走不出这座山。”

  善良的妻子对孙国亮充满包容和理解。但是对家人的愧疚,质朴得像个孩子的孙国亮,一辈子都无法释怀。(记者  姜璐  文/图)

<p>  孙国亮随身携带小本记录巡山日志。</p>

孙国亮随身携带小本记录巡山日志。

<p>  口渴了,孙国亮就地跪在小溪旁喝一口溪水。</p>

口渴了,孙国亮就地跪在小溪旁喝一口溪水。

<p>  巡山累了,孙国亮(右)和同事歇歇脚。</p>

巡山累了,孙国亮(右)和同事歇歇脚。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马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