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辽英(左一)教孩子学空竹。
说起玩空竹,很多人都不陌生。但能把空竹玩出文化,玩出花样的人却不多。年近70岁的吴辽英是宁夏少有玩双轮空竹的习练人之一,这些年除了自己精进技艺,她更是将空竹课带进了学校,带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玩空竹。在她看来,这项既快乐又健身,还具有表演艺术的运动,一定要“从娃娃抖起”。
精灵盘丝任翻飞
“这个动作叫高山流水,这个叫抬花轿,还有二龙戏珠、鲤鱼跃龙门、过桥、抛高……”随着吴辽英有节奏地一拉一扯,只见两个空竹在空中抛起、落下、旋转、飞舞,一招一式利落、潇洒,变化丰富的动作,引得周围观众阵阵赞叹。虽然因疫情暂停了几个学校的代课工作,但只要有时间,吴辽英就会在小区、公园里玩空竹,每次展示“绝技”,都会引来层层围观。
“空竹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它还是北京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带孩子来学空竹,既快乐,又健身。”只要有人对空竹感兴趣,吴辽英都会不厌其烦地介绍。
她说,空竹古称“胡敲”,最早是由汉族民间游戏用具“陀螺”演变而来,有单轮和双轮之分,以竹或木制成,因其轮内空心而有竹笛,后名“空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抖空竹不仅能健身强体,而且还有很强的观赏性。
吴辽英说,空竹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据记载,空竹文化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曹植的《空竹赋》中曾提到——“精灵盘丝任翻飞”,把古代人玩空竹的姿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明清时期,抖空竹在民间长盛不衰,技巧和花样不断推陈出新。
易学难精的技艺
吴辽英擅长抖双轮空竹,就是同时玩两个双头空竹。
“一般可以做串绕、跳跃、抛高、盘丝、对抛等动作。”吴辽英说,即使是这些基础动作,随着抛抖频率的变化,也能产生具有美感的观赏效果——空竹时而如行云流水,缠绕不断;时而如龙飞凤舞,流星闪电,且同时发出嗡鸣声,如同信鸽飞来,又如古筝阵阵,令人赏心悦目。
说起练习抖空竹的技巧,吴辽英说,学习抖空竹要掌握三个基本要领,一要对正,身体始终对正空竹的一个端面;二要对齐,双手握竿,竿头要对齐;三要配合,右手用力抖动,左手配合跟随。“空竹是一项易学难精的技艺,基本技法虽只有绕、摆、旋、绷、抄、抛6种,但技巧花样众多。”吴辽英举例说,比如简单的有扔高、换手,进阶的有“金鸡上架”,还有惊险的“蚂蚁上树”,随着时代的发展,抖空竹的技术技巧在传承中也有创新,如“翻山越岭”“织女纺线”“夜观银河”“二郎担山”“抬头望月”“鲤鱼摆尾”“童子拜月”“彩云追月”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让孩子们从小“抖”起来
从2018年开始,吴辽英就把双轮空竹带进了校园。从最初的一个班,到目前的十几个班,学习空竹的孩子越来越多。如今,吴辽英频繁奔波于各校园间,为孩子们送去健康和快乐。
为了让孩子们记住抖空竹的方法,吴辽英还给一些动作编了孩子们可以记住的口诀。“一对正,二对齐,右手用力提,左手不用力,空竹倾斜右压高”;“抖空竹别着急,右手用力向上提,左手辅助别用力,两个杆头要对齐,杆头相错有距离,空竹容易一头低”;“反抄空竹把腿抬,空竹腿下挑出来,身体复原拉直线,接迎空竹落线来,基本技巧掌握好,左右变化学得快”……这些口诀孩子们朗朗上口,也让动作越来越规范,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
“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己所能,多学一些花样,多进几所学校去代课。”吴辽英说,玩空竹,要想玩得好,是需要经过千百遍甚至上万遍的反复练习,正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坚持不懈,乐在其中。“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在磨炼意志,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从小‘抖’起来。”(记者 王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