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他们的足迹,印刻着追“锋”的故事
2023-03-09 08:00:23   
2023-03-09 08:00:23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向雷锋同志学习!”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的日子。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这一名字闪亮依旧,在几代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学雷锋群众性志愿活动延续不断,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近日,记者采访不同时期“学雷锋”的典型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记录“学雷锋”从好人好事到专业化志愿服务的嬗变,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60后”谢双义:用爱心之举点亮平凡人生

谢双义(右二)和一起做公益的志愿者,在银川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的雷锋墙前合影。

  雷锋精神传承,需从小事做起——这是谢双义从事雷锋志愿活动多年来的感触。

  今年54岁的谢双义是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的一名志愿者。自2008年参加志愿服务以来,帮助别人成了他生命中不曾间断的事。“我原本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偶然的机会通过‘志愿银川’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随即开始了志愿服务之路。”他坦言,一开始并不了解志愿者的含义,但在看到有人打不到车急需帮助时,经常会选择免费送人。助人为乐的幸福感,也成为他坚持志愿服务的“源动力”。

  日复一日的志愿服务,让谢双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接触了更多志愿服务组织。2016年,雷锋同志生前的亲密战友冷宽中将来宁夏宣讲雷锋精神,这让台下认真聆听的谢双义深受感动:“雷锋精神永不落伍,在新时代,需要更多人传承雷锋精神,把它更好发扬下去。”

  “小事”不小,点滴善举亦能汇聚成爱的暖流,形成温暖社会的强大力量。在志愿服务队伍和机构的培养下,谢双义对志愿服务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帮助别人不再只是一种习惯,更成为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3年,为了向更多人提供帮助,谢双义组建了爱心车队,并命名为“雷锋车队”,吸纳了更多与自己一样想要帮助别人的出租车司机,为城市增添温暖,弘扬社会正能量。“在雷锋车队,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哪怕再远,我们都会风雨无阻。”谢双义说。

  2016年,在银川市团委支持下,谢双义又发起成立了银川市学雷锋服务中心。志愿服务范围不仅限于为群众提供车队服务,还将温暖之手伸向更多公益领域:爱心送考、疫情防控、绿色环保、文明劝导、扶弱助困、免费理发、无偿献血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服务力量快速壮大,爱心“红马甲”在银川到处可见,温暖着人心、凝聚着力量。

  近3年来,银川市学雷锋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超过1000人,志愿服务力量有效壮大。从“单打独斗”到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一路走来虽然几多辛苦,但谢双义甘之如饴。

  15年来始终如一日坚持志愿活动,谢双义用爱心之举点亮了平凡人生。他说,一次助力、一生志愿,把爱和温暖传递给更多人,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诠释。(记者 马越 实习生 戴 燕 文/图)

  “90后”杨小明:与时俱进“学雷锋”

2月26日,杨小明(右)带领志愿者看望孤寡老人柳奶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奶奶,您身体好着吗?上次拿的面条还有吗?”

  “个儿,快来就哈(坐下),我啥都有呢,来我看看你脚咋样了?”

  “就是崴了一下,您舍不得话费还一周打几个电话问着呢!”

  2月26日,一个寻常的周末,灵武市宣传部干部杨小明转换身份——作为宁夏微光义工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的他,照例带着几位志愿者来到银川市西夏区一户出租平房内,看望八旬孤寡老人柳奶奶。从进屋放下慰问品到离开,杨小明和柳奶奶的手紧握着不放。

  柳奶奶说的“个儿”,是甘肃平凉地区方言“宝贝孙儿”的意思,自打4年前杨小明第一次来看望照顾她至今,柳奶奶一直把他当自己的亲孙子,杨小明的周末探望,是她孤独生活中温暖的期盼。

  今年31岁的杨小明,已有12年志愿服务经历。2011年,杨小明还是宁夏大学政法学院的大一新生,在课题“银川市拾荒老人现状”研究中,他第一次近距离地了解了拾荒老人的生活状态。

  “当时一下子心软了,想到小时候在农村,邻居病了,姥姥总是做饭送去照顾,也想到了老师常说的学雷锋,说不清楚那种复杂的情感,但最重要的是,我想为他们做点啥。”杨小明回忆道。

  于是,他组织12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宁夏微光义工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关爱老人、扶幼帮困、支教助残等志愿服务。2015年大学毕业时,杨小明坚定地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加入银川市志愿者协会。3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把爱好变成职业,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接受专业志愿服务培训并实践。此后,杨小明又分别在灵武市市场监管局、灵武市宣传部工作,岗位的变动让志愿服务不再成为他的主业。

  工作与爱好发生冲突时,杨小明也会思考,志愿者这么多,不缺自己一个,还有必要继续坚持下去吗?

  “我帮助过的很多人早已把我当家人,我舍不得,帮助他们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杨小明说。

  微光虽渺,万丈成炬。12年过去了,这支13人的志愿服务小队已经从一个学校社团发展成覆盖全区的服务组织,经过专业化培训,形成针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大型赛会等方面开展精细化志愿服务的团队。截至目前,已累计招募志愿者超过7.6万余人,举办各类活动1.51万余次,参与志愿者达44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87万小时。

  12年的坚持,让杨小明对“学雷锋”有了新的认知:“我认为,学雷锋就要做到爱党爱国、爱岗敬业、与时俱进,比如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党和国家所需、群众所盼的事业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未来,志愿服务也要朝着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方面发展,才能提质增效,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记者 王溦 实习生 王婷)

  “00后”李炫毅:人人都可成为志愿路上的主角

在志愿服务中,李炫毅用真诚的行动温暖人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一名“00后”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者,李炫毅对志愿服务事业激情满怀,自觉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自2019年成为注册志愿者至今,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00小时。

  从接触志愿服务的第一天,李炫毅就将志愿服务精神作为人生理想追求,他积小善为大善,播撒爱心火种。在银川科技学院上学期间,通过参加银川市西夏区幸平阳光家园志愿服务、银川市“全民反诈”宣传月启动仪式志愿服务等活动汇聚大爱。

  让李炫毅最难忘的,是他第一次来幸平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时的点点滴滴。该服务中心专门对有智力缺陷人员进行特殊教育、救助。初来乍到的李炫毅和孩子们一起画画、做游戏;在后厨帮忙准备午饭、打扫卫生,忙得不亦乐乎。“想留下这些瞬间。”李炫毅自然而然地拿出手机与孩子们拍照。这时两个孩子凑了过来,说:“哥哥,听歌”。面对这些特殊孩子的“微心愿”,李炫毅予以满足。他用手机播放音乐,孩子们跟着音乐节奏跳起舞。“想看手机里照片。”面对孩子们的新要求,李炫毅明白了一件事:“他们好奇的不是我手里的手机,而是外面的世界。”回学校的路上,他感慨万千,决心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做一扇“窗”,满足孩子们认识、了解外面世界的好奇心。

  作为一名志愿者,就是要做一颗奉献爱心的火种,李炫毅要把光和热带给身边的人。2022年大学毕业后,他参加宁夏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服务于宁夏西部计划项目办,主要负责全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做好西部计划的日常宣传工作,落实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间的相关保障工作,沟通协调全区各县区西部计划的相关政策落实,做好政策解释。去年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在银川召开期间,李炫毅带领30名青年志愿者,为大会提供优质志愿服务保障,彰显了宁夏青年志愿者的风采。

  一次次的志愿服务,留下一道道爱的印迹。如今的李炫毅已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新一代青年,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越来越强。他坚信,人人都可以成为志愿路上的主角。(记者 高菲)

  “10后”陆冠之:写给雷锋叔叔的一封信

雷锋叔叔:

  您好!我叫陆冠之,是宁夏银川市的一名小学生,今年12岁了。虽然我年纪不大,但从上一年级开始,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您的先进事迹了。

  今年,是您离开这个世界的第61年,我想告诉您,您从未被忘记!

  从我上学起到现在,每年的3月5日,学校都会组织不同的活动,教育我们要“学雷锋、做好事”。连续5年,我把压岁钱、零花钱拿出来,捐给了更需要帮助的小朋友;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我给在防疫一线的志愿者叔叔阿姨买过口罩和奶茶;我也像您一样,把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整理好,借给小区里的同学们看;我还和爸爸一起在宝湖公园里捡垃圾。今年3月5日,我和妈妈打算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看望独居老爷爷。我们已经买了一个血压测量仪,等去他家的时候,再买一些水果和蔬菜,希望他能安度晚年。

  雷锋叔叔,我想告诉您,如今的中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在很多城市都有雷锋小学和雷锋纪念馆,您在辽宁的工作单位被命名“雷锋班”,60年来每天都能收到从各地寄给您的信件;在我的家乡银川市,还有“雷锋车队”、雷锋志愿服务队等,我和爸爸妈妈都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您的精神被命名为“雷锋精神”,被一代又一代学习着、传颂着、继承发扬着,我们不会忘记您,我们都会努力成为您!

  此致

敬礼

银川市博文小学六年级(5)班 陆冠之

指导教师:赵娟

  (记者 王溦 整理)

  

  志愿服务已成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如今,“学雷锋”已从最初的“做好事”发展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已成为当代青年喜爱的生活方式和青春时尚。

  据自治区团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各级团组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青年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作为服务广大青少年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渠道,聚焦“国之大者”、力行“民之小事”。深入实施宁夏青年志愿者行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发挥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自2003年项目实施至今,累计招募志愿者1.3万余人,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1500余人。围绕生态环保、大型赛会、应急救援、疫情防控等重点领域,引领更多青年热情参与、真情奉献。3年来,累计招募储备青年志愿者8万余人,组建青年突击队1500余支;围绕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关爱帮扶等3个方面开展“您的孩子,我来守护”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行动,为2500名孩子提供暖心服务;“爱心直通车”将4万余个爱心包裹送到学生手中;组织志愿者为1600余名抗疫一线工作者提供免费理发服务;累计招募1000名志愿者,连续服务5届中阿博览会、“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大型赛会会务保障、礼仪接待、机场接站。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拓展“暖冬行动”“爱在社区”“七彩假期”“点亮微心愿”“阳光助残”“智慧为老”等品牌项目,2022年全区共有450余支志愿服务队360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全区570余个点位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累计服务青少年2.1万余名,55支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2022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在春运期间,紧密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先后招募全区青年志愿者1万余名,在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社区、街道等重要场所,围绕疫情防控、引导咨询、秩序维护、便民利民和应急救援等方面集中开展志愿服务。通过举办项目大赛,加强项目体系建设,带领青年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培育了一批有实效、可持续、能复制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竭尽所能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服务群众所急所盼中,引导志愿者为民爱民、恪守人民情怀。(记者 王溦 实习生 王婷)

  短评: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总有一种信仰,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总有一种精神,代代传承,愈发甘醇。

  从60年前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开始,雷锋精神便感召着人们,雷锋的名字也深深刻在人民心中。放眼国内,从号召各地兴起以“学雷锋,送温暖”为主题的关爱活动,到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再到“学雷锋”群众性志愿活动,半个多世纪延续不断,雷锋精神的光芒愈加耀眼夺目,已然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凝聚起推动民族奋进发展的磅礴力量。

  确实,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一代人、几代人,雷锋精神从未走远。置身塞上大地,133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9400多个注册组织正活跃在我区的大街小巷,雷锋车队、雷锋学校、学雷锋服务中心……雷锋的名字也在各行各业开花结果,默默进行着善的汇聚和爱的传递。雷锋和这些年来隐藏在这个名称背后的那些人,所代表的都不只是活在书本、站在巅峰的道德楷模,他们就是一群鲜活的人,他们就在你我身边,可感可亲、可学可敬;他们既是雷锋故事的生动续写,也是雷锋精神的薪火相传。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时刻,迎来了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历史机遇,也迎来了人生出彩的美好时代,志愿服务的舞台更加宽广、使命也更加光荣,更需强大的精神力量破浪前行。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宫炜炜)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