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这条路,一走就是28年
2023-04-05 08:54:46   
2023-04-05 08:54:46    来源:宁夏日报

  1995年至今,固原市弘文中学每年清明节都组织师生徒步到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革命烈士。28年,风雨无阻,学子们沿着曲折陡峭的山路,一步一个脚印,在54公里道路上用脚步丈量青春,用汗水洗涤心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条54公里步行需16个小时的路,祭的是英烈,传的是精神,走的是未来,感悟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1.jpg

师生们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走。

11.jpg

 在雨夹雪天气中,师生行走在泥泞的道路上。

    师生在任山河烈士陵园缅怀英烈。

  师生在任山河烈士陵园缅怀英烈。(图片均由固原市弘文中学提供)

  朱丽媛:育人“接力棒”代代传

  1995年的清明节,雨夹雪如期而至。在固原市弘文中学上六年级的朱丽媛,和同学们一起,在老校长韩宏带领下,踏上了前往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的祭扫之路。

  崎岖的山路上,11岁的朱丽媛第一次感到了害怕。“上山时,脚下打滑,踩上去使不上劲,感觉呼吸都很困难。”深一脚浅一脚,行走在泥泞的路上,泥水湿透了鞋子,冰冷的雪水打在脸上,眼泪和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

  “我当时想要放弃,只想坐车回家。”朱丽媛回忆,“当时,韩宏校长看到同学们的状态,大声喊着‘加油’为大家鼓劲,讲为国捐躯者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故事,激励大家前行。”

  “不做狗熊,当英雄。”同学们相互搀扶,相互鼓励,高唱红歌,踩着泥路前行。

  来回54公里,朱丽媛在感动和感染中完成。“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朱丽媛第一次相信自己也可以直面困难、克服困难。

  如今,朱丽媛是固原市弘文中学一名教师,接过教书育人“接力棒”,她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每逢清明节,她都会带着学生,重走这条熟悉的山路。

  “同学们,108里只是生命中的一小步,长征的路比108里更长,人生的路比长征的路更远,没有一马平川的长征,更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大家要牢记革命先烈遗志,赓续红色血脉,接受生活磨砺,在未来方能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华夏。”朱丽媛说。

  徒步过程,有的学生因身体不适、头晕呕吐,有的学生脚掌磨出了血泡,但他们没有选择退缩,依然坚持。作为班主任的朱丽媛,时常被学生的坚持所感动。

  任江鹏:受益终生的思政课

  在弘文中学上学期间,任江鹏先后3次参加徒步祭英烈活动。时隔25年后的今天,任江鹏作为一名学长,以固原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西兰银物流园区派出所民警的身份,再次参与母校组织的徒步祭英烈活动,为学弟学妹们保驾护航。

  令任江鹏感动的是,在徒步返回的路上,有的学生脚磨出了血泡,仍然一瘸一拐地坚持向前走。任江鹏驾驶开道车过去询问,让他们上车,但均被拒绝。

  “虽然我的脚很疼,但是我相信我能坚持走到终点。”学妹“我能坚持”的精神,让任江鹏想起当年他徒步时的经历。1998年,任江鹏也是在老师和同学相互鼓励下,一直咬着牙,坚持走回学校。

  多少年来,徒步祭英烈的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但这份传承却深深刻在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正是这份传承,让任江鹏懂得了刚强、智慧、英勇、团结。

  2005年,任江鹏通过高考成为一名国防生,立志也要像先辈英烈一样保家卫国。2009年,任江鹏毕业之后,顺利进入部队,成为一名军人。

  “当兵的日子里,每当坚持不住的时候,我就会以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来鼓励自己。”任江鹏说,“少年时能坚持到最后,青年的我一样可以坚持。”

  这一坚持就是10年。2019年,任江鹏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面临选岗时,选择成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换一种身份继续守护家乡的人民。

  “徒步百里祭英烈,不只是一段令我难忘的回忆,更是一堂受益终生的思政课,不断激励我前行。”任江鹏说。

  张辉:20年前的108里

  4月1日,张辉在朋友圈刷到本报刊发的《54公里往返16小时!固原学生徒步祭英烈用脚步丈量青春》报道,便想起了同学们写在同学录里一句话——“108里徒步任山河,是热血、是信仰。”

  “108这个数字,对于其他人来说,也许是一串普通的数字,而对于2006届固原市弘文中学毕业生来说却意义非凡。”张辉说,每当自己想起“108”这个数字,一段深刻的记忆涌入脑海。

  20年前的清明节前夕,张辉还是弘文中学一名初一学生。“那时,大家只知道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要徒步108里扫墓,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年少的张辉,知道此次活动会磨炼自己的意志,简单地想着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远行,为敬爱的烈士们扫墓,缅怀先烈。

  徒步祭英烈活动在期盼中到来,2003年清明节前一天凌晨4时30分,张辉和同学在学校操场上集合完毕,一起踏上了108里祭英烈征程。

  “当我们摸黑爬上第一个山头时,天才麻麻亮,大家唱着歌,喊着调子前进。”上午11时,张辉和同学们到达任山河烈士陵园,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擦拭墓碑。

  活动结束后,经过短暂休整,开始返程。“当时我的脚已经磨出好几个血泡,腿酸疼难忍。”张辉和其他男同学,帮班里女同学背书包,将带的水全部让给女同学喝。

  “大家渴得没办法,就到河边捧起河水喝,河床上泛白的盐碱,把河水变成了苦咸水。”张辉和同学们互相搀扶,跌跌绊绊走到返校途中最后一个山头。“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为了转移注意力,就想着雪山上的丰碑——军需处长、长征中的红军战士,诵读《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终于走回学校,张辉等人没有庆祝,更多的是沉默,他们终于体会到和他们年纪相仿的小红军是多么的坚毅和勇敢,革命先辈的路是多少个108里才能走完,自己的人生路不止108里。

  张辉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在一家汽车企业从事自动变速箱研发工作,造出“中国芯”。该项目中有全国劳模、深耕变速箱领域的各位专家,以及刚刚工作两年的年轻工程师,每个人都在奋斗。

  张辉作为项目管理者,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每天的工作和压力都像是一座座大山,脑力和体力总是透支着,但他一直坚持着,与时间赛跑,与技术难题斗争。最终,张辉带着团队按计划研发成功,完成投产,年产量达40万台,每年节省外部采购费用10多亿元,打破国外的垄断。

  “回首一次次克服困难,完成技术攻关,觉得又经历了一次108里的‘长征’。”张辉说。

  2021年,张辉看到学弟学妹们冒着雨夹雪,徒步任山河祭英烈,他再次热泪盈眶。“不管在任何岗位,‘108’这串数字永远刻在心里。”张辉说。

  张建华:我的“红色之旅”记忆

  4月1日,张建华在媒体上又一次看到了2300名学弟学妹徒步108里,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英烈的身影,不禁让他回想起19年前自己的“红色之旅”。“漆黑的夜色,淅沥的小雨,蜿蜒的队伍星夜启程,在青春年华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张建华清楚地记得,在固原市弘文中学上学时,陈希学老师经常讲起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活动,张建华也期待自己可以参与其中。

  在一天又一天的期盼中,张建华终于如愿等到了清明节。当年,他徒步10多个小时,到达任山河烈士陵园,当他看到一座座威严矗立的英雄墓碑,就仿佛看到了革命烈士英勇无畏冲锋陷阵的身影:391名烈士浴血奋战,这些鲜活的生命永远活在张建华的心中,始终无法忘怀。那次祭奠之后,张建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从军报国”四个字在他心里萌发。此后的学习中,391名烈士“不惧艰难、无畏生死”的战斗精神始终激励着张建华,他不甘落后刻苦学习,如愿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成了红色血脉的践行者。

  “我们走的是磨炼,传的是精神。清明徒步百里祭奠英烈,始于1995年,母校至今已坚持了28年,漫长的征途是一代代师生学子不可磨灭的记忆,也是我们砥砺前进的不竭动力。祭奠英烈所走的108里山路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张建华说,一代代固原师生正是凭着顽强拼搏、务实求学的态度走出了大山,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一代代固原市弘文中学师生初心不改。哀思先烈,振奋精神;擦亮初心,继续前进。“作为一名军人,我更深刻地懂得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将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欣慰地瞭望着万家灯火。”张建华说。

  如今,这条108里祭英烈路,从普通道路变成生态专用路,脚下的道路越走越难,但心中的路却越走越宽。

  高强:徒步祭英烈激励一生

  “我清楚地记得,清明节当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在教学楼前列队出发。大家特别激动,像一个个小战士站得笔挺,誓要拿下这108里的艰辛旅程。”高强回忆:当时,沿街站满了前来送行的父母和市民,嘹亮的歌声响彻整条街。

  又是一年清明节,固原市弘文中学2010届学生高强在抖音上看到母校学弟学妹们徒步108里,他便给初中同学打电话,今年距他们当年徒步祭英烈已经过去了15年。

  15年来,徒步任山河的精气神深深地影响着高强,激励着他不断坚持、进步。2013年,高强考入天津大学,因为种种原因没能选上心仪的专业,转而学习化工专业。虽然有些遗憾,但高强没有就此沉沦,始终相信自己能够在某一个领域做出属于自己的成绩。

  上大学期间,高强往返于图书馆和自习室,努力向老师和同学求教,不断缩小与周围同学的差距。研究生毕业后,高强如愿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

  在这所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除了初来时短暂的光鲜与亮丽,更多的则是繁重的科研任务与沉重的压力。科研工作中“成功是一时的,而失败才是常态”。一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往往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高强从博士研究生第二年开始,整天泡在实验室里,提升实验技能、完善实验设计、学习理论计算,反复试验、反复推敲论证。

  在这个过程中,高强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打击和无数次的自我怀疑,每当这个时候,他总能想起当年徒步任山河的经历,打起精神,投入新一轮的实验论证……

  人生没有坦途。“徒步任山河”激励固原一代代学子克服人生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黄峁山”,抵达理想的彼岸!(记者 剡文鑫 实习生 李霞霞)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