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他们是宁夏的“张海迪”
2023-08-08 07:22:45   
2023-08-08 07:22:45    来源:新消息报

  张海迪来宁夏,迅速引起一股张海迪热。在关注张海迪的同时,我们看到,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涌现出李耀梅、黄莺、马奕菲、王辉、左文俊、田慧君、徐海侠等一大批自强模范。他们虽然身有残疾,但没有向命运低头,用奋斗展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自尊自立的时代风采。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张海迪”。

  王辉:以偶像为目标,“雕”出个文创小镇

  “她深深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前行。”8月7日,王辉终于与偶像张海迪见面,让这位助残追梦的“奋斗哥”开心极了。

  王辉4岁半时双腿卷入搅拌机齿轮,自此高位截肢,凳子成了他的“腿”。受张海迪故事的激励,他暗下决心,要做张海迪一样的人。1989年,王辉开始报名学习贺兰石雕刻。学雕刻的车间在三楼,上三楼一共有60级台阶,成了他学雕刻的第一道难关。摔倒、爬起,苦练半个月后,他能上下楼了,但正常人只要一分钟,而他要花半个小时。两年后,王辉学成出师开了一家门店。随后的岁月中,他坐着手摇车跑市场、卖产品,将门店增加到4家。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可每次看到残疾人伙伴,他心里总不是滋味。2008年,王辉和银川市残联共同出资建立贺兰石雕刻培训基地,残疾人费用全免。为了让更多人受益,2021年,王辉在永宁县闽宁镇建成2个残疾人康复服务站,辐射周边近千名残疾人。今年,王辉还在银川市金凤区打造了一个华夏非遗文创小镇,吸纳百余名传承人进驻,并让每人带3—5名残疾学员,尝试以非遗带动助残。

王辉展示贺兰砚。

  目前,王辉通过培训基地等形式,已经累计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为多人提供了工作岗位。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通过自身努力学到了一技之能,走上了自强致富之路。而王辉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贺兰砚雕刻技艺,成为宁夏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贺兰砚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相继获得“中国青年创业奖”“感动宁夏”年度人物、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人生是一连串的选择,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终会成为像张海迪一样的人。”王辉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后我仍将继续帮助和我一样的人,帮他们找回自信,一起感受美好生活。”

  徐海侠:“剪”出条生路,心系“同命人”

  吴忠市红寺堡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展示柜中,摆放着张海迪的照片。8月7日,在托养中心一楼大厅,徐海侠挤出空闲时间为残疾人理发。“‘徐妈妈’理发技术好,还很温柔。”听说“徐妈妈”今天要为大家理发,很多人赶来排队等候。“托养中心的残疾人都喜欢我,更喜欢让我理发……”提起他们,徐海侠满怀柔情。理完发后,她又在楼道里不停地穿梭,在阳光工坊编织组,指导残疾人刺绣、勾鞋,制作手工艺品。

徐海侠为孩子们理发。

  如今,49岁的徐海侠越来越忙。她刚申请到了“万侠红”商标,又开了两家超市,主要销售研发的杂粮包、牛羊肉臊子,这一项目就能解决百余名残疾人就业。这几天,她又接管了吴忠市残联创业就业孵化园,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创业,通过电商渠道,将宁夏的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品销往全国。

  出生于吴忠市关马湖的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原因辍学,后来在当地一家美发店学理发。23岁时,她生了一场大病,做了4次手术,不仅失去了一条腿,还失去了婚姻。“只有自立自强才能重获新生。艰难时刻,张海迪的事迹激励了我,我才坚持走到了今天。”徐海侠表示,当时备受身体伤痛和心灵创伤的煎熬,但她没有倒下,只身来到红寺堡区开始创业。在一间铁皮房里,她每天拄着双拐给顾客洗头、理发,付出超乎常人几倍的努力,凭着过硬的美发造型技术,很快闯出了一条生路。

  2008年,一个憨厚老实的小伙子爱上了她,俩人步入婚姻殿堂并一起创业,在红寺堡区开了溜冰场、洗车行……凭着诚实守信、服务周到,他们的生意很快步入正轨,日子也越过越好。

  2017年,徐海侠发起“侠客行”阳光助残就业创业志愿服务项目,组织100多位志愿者为红寺堡区内智力、肢体类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综合性志愿服务。她还与红寺堡区60多家公司搭建残疾人、妇女和大学生就业平台,提供创业支持。2020年接管红寺堡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后,她不仅悉心了解残疾孩子们的基本情况和生活习惯,经常和他们谈心,还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康复并实现就业、增收,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多年来,她先后创办家政、电商、环卫设备、大学生就业基地等6家企业,孵化带动338人就业,帮扶近百位残疾人就业增收。

  田慧君:一针一线皆是情 “绣”出别样“传承”

  8月6日,在隆德县六盘山文化城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田慧君和众多“绣娘”静心制作刺绣作品《六盘山》。经过两个月的忙碌,1.6米高、1.3米宽的蚕丝面料上的刺绣图案已现雏形:以绿为底色,附有山峰、云海等图案,一眼望去,像照片一样逼真。田慧君表示:“争取10月完成这幅巨作。”

  7岁那年,因一场意外,田慧君成为二级肢体残疾。还好她的母亲是村里有名的绣娘,在母亲10多年耐心传授下,她掌握了刺绣技艺。2012年,隆德县残联举办刺绣培训班,她跟随专业老师系统学习现代刺绣技艺,并师从国家级非遗苏绣传承人,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在继承传统技法上创新,将多种针法与当地传统针法融合,她的作品线条柔和、美观大方。

田慧君指导学员。

  从2014年开始,田慧君两次申请创业贷款,成立个人工作室。两年后,她在隆德老巷子开办首个销售店铺——慧绣坊,并成立宁夏慧绣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慧秀坊为50多名残疾妇女提供就业岗位,辐射带动30多名残疾人从事刺绣、编织、布艺,每月可创收1600元至2600元。随后,她通过慧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创了一条现代化刺绣产业链,先后举办编织、刺绣等技能培训近百期,4000多人次参与学习,其中残疾人学员300余位。通过技能考核与学员签订就业帮扶协议及手工艺制品回收合同,辐射带动1000多位学员从事手工艺,为50多位残疾妇女提供就业岗位,辐射带动34位残疾人发展刺绣、编织、布艺事业,回收作品6000多件,回收资金近30万元。

  “一人就业,全家幸福!”田慧君奔走在创业的路上,带领更多残疾人“绣”出幸福生活。“我从小受张海迪影响,想成为和她一样的人物。”她的就业基地已培养出29位绣娘,其中一位残疾人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11位残疾人成为县级非遗传承人,她们的刺绣作品也远销国内外。

  左文俊:用画笔追梦,温暖这个世界

  8月7日,是左文俊第二次见到张海迪,他的心情无比喜悦。“从小,父母经常给我讲张海迪的故事,激励着我。”左文俊甜蜜地回忆:“2017年,在北京参加活动时,她握过我的手,好温柔。当时场面让人感到紧张,但握手的那一刻,有一种力量,让我一下子放松了。”

  因早产,左文俊成为一个行动不太方便的残疾人,到了8岁才跌跌撞撞扶着墙学走路。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给他买了一盒粉笔,他就拿着粉笔在地上随意涂画起来,这一无心之举,打开他生命里那扇明亮的窗——画画。

  因肢体不协调画画时手抖,怎么办?有一次看电影,左文俊从中找到了灵感:下笔时,调整呼吸频率,手就稳了。高中时他成为艺术生,后来考入宁夏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再后来又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学习3年。“我从小喜欢毕加索、梵高,画画是一种情绪和思想的表达,20多年的坚持,让我成为了艺术工作者。”

左文俊在工作室画画。

  2017年,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肢残人协会共同发起的“集善扶贫健康行——重塑为未来”专项基金会在京成立,左文俊受邀参加,其油画作品《向日葵》拍卖出43万元。他将拍卖款全部捐出,帮助宁夏南部山区的残疾儿童做康复手术。2018年,他在西安参加中华慈善夜公益活动,油画作品《沙漠芦苇》、油画临摹作品《睡莲》分别拍出22万元、18万元,他又将拍卖款全部捐出。

  左文俊不但画得好,摄影水平也很高。他的油画、摄影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优秀奖,他还参加了CCTV3《向幸福出发》《幸福账单》,以及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等节目。他的家庭还获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左文俊在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教残疾人朋友画油画,先后有20位学员来学习,他还为这些学员举办了两届残疾人专场画展。“只要是为残疾人发声的活动,我都愿意参加。”左文俊表示,“这个世界温暖了我,我也想温暖一下这个世界。用绘画去做公益,是我人生的使命。”(记者 陈秀梅 文/图)

新时代需要更多的“张海迪”

  世上只有一个张海迪,但世上可以有许多“张海迪”。

  因为物质有唯一性,但精神可以复制。

  “即使跌倒了一百次,我也要一百零一次的站起来”,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来自张海迪。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几十年来,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高位截瘫带来的痛苦和困难,从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以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言行,回答了亿万中国人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激励起千千万残疾人自强不息,追求幸福。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张海迪的荣誉,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保尔”,还有一个“最美奋斗者”。

  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

  新时代需要更多的“张海迪”。

  无论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我们都是追梦人,都是奋斗者,哪怕跌倒也要站起来。

  可喜的是,在张海迪精神鼓舞下,宁夏的残疾人努力前行,有成为中国青年创业奖、全国自强模范获得者的王辉,有向阳而生,用画笔追梦的左文俊,还有一针一线绣出残疾人致富路的田慧君,还有罗山下的爱心妈妈徐海侠。他们,不仅把自己活成了偶像,而且带动更多残疾人走向共同富裕。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身体有强弱,如果我们都能像张海迪那样,时刻想到为人民多做贡献,就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活得有意义有价值。(雍斌)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