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用青春照亮乡村振兴路
——宁夏6名青年上榜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和青年先锋
2023-11-30 08:01:58   
2023-11-30 08:01:58    来源:宁夏日报

  近日,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表彰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的决定》,授予10名同志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授予380名同志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其中,宁夏有6位青年上榜:金玉龙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苏德花、江力、刘朋鑫、温超、田丽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金玉龙:

  热心公益事业 捐款捐物2460余万元

金玉龙参加相关会议。

  金玉龙是宁夏金曜塑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部队退役后创办企业,年产值近1.3亿元,为当地200人提供就业岗位。

  2016年9月,金玉龙在固原市创办了一家塑料加工企业,2019年成立宁夏金曜塑业有限公司,公司先后取得30多项国家技术专利,并成功研发出了针对不同农作物的黑白地膜、反光膜、生物降解膜等各种功能性地膜,其中,高标准可回收耐候地膜为干旱的西北地区土地在起到保湿保墒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在使用后整片回收,为广大农户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解决废旧地膜危机,金玉龙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了废旧地膜加工基地,“谁生产、谁回收”,打破了以往残膜补贴补给加工企业的惯例,将所有的政府补贴都补给农户,并且企业再向农户每吨补贴200元运费,4年来,共计回收废旧地膜4.7万吨,补贴运费940万元。通过“政府+企业”双重补贴模式,带动当地农户积极参与“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金玉龙主动与西吉县西滩乡吊咀村签订“万企兴万村”帮扶协议,按照“三统三分”联农带农机制,“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创建马铃薯种薯繁育示范基地730亩,使项目区68户农户户均受益2万元以上。今年,他又为该乡捐赠10万元,建设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实现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企业筹资470余万元先后为固原四县一区20多个乡镇捐赠农用物资、环保设备、太阳能路灯和农机机械等;捐赠100万元支持西吉文艺事业发展;投入120万元为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建设文化广场舞台,推进了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投入46万元支持西吉亮化工程和创园绿化;出资500万元建设西吉县民营企业文化展览馆,为打造“西部福地、吉祥如意”文旅品牌添彩鼓劲。

  金玉龙热心公益事业,6年来,先后在乡村振兴、捐资助学、拥军事业、抗疫救灾等领域累计捐款捐物2460余万元。

  感 言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将永葆军人本色,用实际行动延续部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关注乡村振兴,关注公益事业,践行军创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

  刘鹏鑫:

  一捧红枸杞 点亮青春梦

刘鹏鑫在枸杞园。

  刘朋鑫是宁夏大河之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5岁时跟随父母从甘肃省会宁县自发移民到了吴忠市红寺堡区。

  上大学后,他凭借着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优势,和大学同学注册了自己的首家淘宝店铺,卖起了自家种的枸杞。临近毕业时,这家店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300余万元。

  2021年5月,刘朋鑫成立公司,通过枸杞规范化种植、枸杞深加工、品牌建设、仓储物流和打造农户直播带货IP,形成红寺堡全产业链枸杞产业发展模式,杞农每亩可增加收入30%左右。公司直接带动就业90余人,间接带动群众就近务工500余人次,累计服务1000余人,辐射枸杞种植2万余亩,2022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2022年7月,他响应自治区团委支持返乡青年创业就业政策举措,参加“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第十一届宁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斩获金奖,并站上了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暨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舞台,从全国各地1100余个青年创新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收获银奖。

  做枸杞电商销售时,刘鹏鑫发现,宁夏枸杞市场的发展方向缺乏创新,茨农收入增长缓慢、种植规模零散、利润不断减少。他意识到,宁夏枸杞产业想要长远发展,应该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改变以往单一的干果模式,在枸杞深加工等相关环节要做足“文章”。

  2023年,刘鹏鑫把企业建在红寺堡区一家扶贫车间,在大学生创业贷款的支持下,放弃经营多年的枸杞干果电商销售,干起了枸杞深加工,主要生产枸杞原浆,以此带动更多的家乡人返乡创业,为乡村产业升级、家乡发展致富做好带头人角色,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感 言

  我现在所在的村子不大,也就100户人,其中一半的农户通过我的企业就业。50个就业岗位就是50户家庭,能让这些家庭有钱挣、有出路,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苏德花:

  种土豆建菜棚 带着乡亲发牛财

苏德花在喂牛。

  2018年7月,大学毕业后苏德花回到西吉县创业,带领当地农民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种植和肉牛养殖产业。

  苏德花在马莲乡张堡塬村、东洼村和北坡村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一级种繁育基地,并投资500多万元建设马铃薯种薯贮藏窖,她自己出资采购原种,免费发放给3个村的农户种植,农户收获之后又按保护价进行收购,避免了马铃薯的滞销。2021年种植马铃薯原种850亩,生产原种935吨,建设一级种示范基地5150亩,生产一级种薯7720吨。

  面对肉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畜禽粪便污染严重等问题,苏德花建立种养一体化生态农业循环模式,让牛场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养殖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截至目前,建成双排牛舍8座12000平方米、草料大棚2座4000平方米、青贮池3座10000立方米,饲养西门塔尔肉牛600头,建成有机肥加工车间3600平方米、堆肥场4000平方米,购置安装年产3万吨有机肥加工生产线1条,加工牛粪有机肥3万吨。

  2019年,苏德花与广州臻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立1500亩蔬菜种植基地,引进迟菜心、豆苗、龙芽等12个新品种,应用推广水肥一体化、微生物菌剂调节土壤施肥、机械化作业等技术。采取“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经营模式,投资660万元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10座、大拱棚31座,具有培育6500万株蔬菜苗和2万吨优质蔬菜生产能力,建成观摩基地1个、清凉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个、采摘体验农业基地142亩。投资680万元建成10座1.2万平方米标准化圈舍、4座9000立方米青贮池、2座4000平方米草料大棚,可容纳300头肉牛。与当地863户农户签约流转土地5356亩,年支付农民土地流转费321.36万元,稳定解决农民就业93人,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925个,带动帮助当地群众创业206户。

  感 言

  还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我是土生土长的西吉人,对家乡有感情,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强做大产业链,让附着在这条产业链上的乡亲们从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带领他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温超:

  送政策进千家万户 送技术到田间畜棚

温超和养殖户查看养羊情况。

  2015年9月,温超进入农业农村系统后,先后在中宁县宁安镇农牧服务中心、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分别被评为优秀工作者,2022年荣获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他参与实施草畜产业节本增效科技示范项目,深入22个增效科技示范点开展养殖全过程精准指导,主推犊牛补饲技术、肉牛快速育肥技术、羔羊早期隔栏补饲技术、全混合日粮(TMR)加工饲喂技术等10余项综合配套技术,帮助养殖场提高了标准化、数据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参与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深入县内各养殖场和田间地头开展全株青贮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和服务,全县粮改饲面积逐年增加,达到6万亩;参与实施肉牛见犊补母项目,对全县各养殖场、养殖户,每新生一胎犊牛补助500元,每年补贴新生犊牛1万余头,支持养殖户扩大规模;参与实施2021年全区绿色食品产业技术引进和推广项目,在全区范围内遴选12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协调帮助企业引进推广牛乳纳滤浓缩膜分离及乳脂增香技术、牛肉真空低温干燥储存技术等5项绿色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同时,他深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家中宣传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解读政策申报条件、验收标准等,让农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政策、利用政策、享受政策。收集整理专业的肉牛、肉羊养殖技术手册,发放给养殖场、养殖户,冬季农闲时节组织广大养殖场主、养殖户参加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培训班。结合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支持贫困户发展肉牛、肉羊产业,支持农民通过养殖增收致富。累计服务养殖场、养殖户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超过350人,促进相关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助力农民增收。

  感 言

  我始终是一名“三农”工作者,为农民服务就是我的职责所在,这也是我的初心和使命,今后我还将保持这种干劲和作风,把农民放在心上,继续深入乡村振兴主战场,为农业农村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江力:

  把硕士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江力展示采摘的草莓。

  江力是园艺专业硕士,曾多次参加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获得科技成果登记2项,申请国家专利15项。2016年,创办宁夏宁坤源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设施农业装备开发和科研任务、新特优品种种植及销售等。

  研究生毕业后,江力在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做到总经理助理,2018年放弃高薪工作,辞职回到吴忠市利通区创业,带动家乡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企业年产值120万元左右,向市场年供应量达60万斤特色农产品,同时带动周边农户50余户,解决就业30人。2019年被选为乡村振兴优秀代表,2020年当选为科技特派员。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新型职业农民,要实现农村脱贫不返贫,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我们去担当,去奉献。”江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20年,他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投身到基层,成功当选利通区金积镇大院子村党支部副书记,立志将满身技能施展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2021年,为了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联合、收入共享”的乡村振兴的目标,金积镇联盟了12个行政村成立了产业联盟党委,任命江力为党委副书记。江力带头创立农村经济合作社,手把手教村民种植和管理技术,不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提高村民的文化程度和种植水平。

  此外,主动联系各级单位对薄弱村进行帮扶,联系周边企业形成村企联建,带动发展、带动创收,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感 言

  我在这个村子出生、长大,由衷热爱这片土地。但毕业后再回到这里,发现村里除了基础设施变好了,其他的没怎么变,村民兜里还是没有钱。上学时,老师告诉我:人活着,要证明自己存在过。所以,我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起来,帮助当地群众过上好日子。

  田丽:

  肉兔养殖 蹦上致富路

田丽在澳中兔业基地与自己养的小兔子合影。(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4年前,田丽从新加坡留学归来,放弃都市白领生活,一头扎进移民新村,带领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移民致富。如今,她创办的宁夏澳中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17年,她在月牙湖乡流转4600亩土地种植红树莓,希望通过农业种植带动当地移民增收致富。由于土地沙漠化严重,缺乏种植技术和经验,前2年颗粒无收。但田丽并没有气馁,“我才20多岁,还年轻,还有机会,我要接着干,硬着头皮向朋友、亲戚借钱,重新来过!”

  2018年,田丽重新选择了肉兔养殖繁育项目,围绕“小兔子大产业”做起了文章。她积极组建创新团队,以“政府+科研+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旅游发展”新模式,与中国科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签订了长期科技合作协议,围绕肉兔标准化绿色生态养殖、现代农业高效循环利用开发、种植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度合作,打造农业产业化品牌。

  历经3年积累,田丽打造的月牙湖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项目雏形初显。目前,企业依托肉兔繁育及养殖基地项目,每年出栏肉兔100万只,并同步种植辣椒5000多亩,将农业种植,肉兔养殖、屠宰分割、冷鲜储存,饲料加工、油脂加工、生物有机肥生产,旅游观赏和休闲体验等多元产业形成循环链,开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经营模式。

  同时,在千花百果观赏园种植果蔬百余种、各类树木万余株,为市民提供花果观赏和休闲健康体验,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设施示范园科研基地项目,种植火龙果、莲雾、柑桔等,积极打造集种苗培育、种植、销售及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在广袤的乡村田野里,田丽挥洒梦想汗水,逐渐成长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人才。在展望未来时,田丽说:“未来我希望能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区,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感 言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将继续保持学习、进步的姿态,每天做更好的自己。月牙湖乡是个移民乡,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小兔子”做成“大产业”,带动更多人一起劳动致富,相信未来更美好。 (记者 陈郁)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