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三山里的精灵③ | 华北豹,六盘山的“王者”!
2024-01-18 08:30:32   
2024-01-18 08:30:32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精灵档案】

  华北豹,猫科、豹属动物,又名中国豹、金钱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活于森林、灌丛、湿地、荒漠等环境,分布于山西、河南、河北、北京、陕西、甘肃东南部和宁夏南部等地区,喜欢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

  豹出没。 

  【精灵物语】

  六盘山上,树木丛生,适合隐匿行踪;物种多样,食物资源充足却没有我的天敌。在这里,我处于食物链顶端,是当仁不让的“森林之王”,日子过得颇为逍遥,就是容易“幸福肥”。

  六盘山的豹子,有点“幸福肥”。 

  【精灵故事】

  1月15日,湿漉漉的空气中弥漫着寒意。记者一行跟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主任郭志宏的脚步,踏上了寻找华北豹踪迹之旅。

  郭志宏讲解红外线相机抓拍原理。剡文鑫 摄

  山路碎石遍地、陡峭难行,郭志宏却健步如飞。

  “华北豹属独居动物,领地意识强,遇到心仪的栖息地,它会找一棵树用爪子抓出痕迹,然后在树下撒尿留下气味,表示此地已被占领。”郭志宏说。

  雪中漫步。 

  路过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碑被抓拍。 

  “看,这棵树上有抓痕,还是新的。”突然,郭志宏大喊一声。大家急忙上前,见一棵成人胳膊粗的松树干上,有几处树皮被剥掉。

  “从抓痕的力度、形状判断,很可能是华北豹新留下的。”郭志宏凭借多年观察华北豹的经验作出判断。

  “豹子会不会出现?”“说不准。”

  大家忐忑、紧张、兴奋,小心翼翼地穿梭在密林中,一路攀登到利用红外线相机拍摄到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监测点——老城台点。

  巡视领地,不怒自威。 

  外出觅食。

  “早期受限于观察方法,华北豹的种群一直是个谜。”郭志宏说,在面积135.7万亩的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他们设置50个固定监测点、30个随机监测点,每个点布设两台红外线相机,抓拍华北豹身上的斑点。

  路过监测点,被其中一台红外线相机拍摄到全身。 

  “华北豹身上的斑点就像人的指纹,通过这些斑点可以确定华北豹的身份,给其编号入库。”郭志宏普及识别华北豹种群变化知识。目前,在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登记在册的成年华北豹有30只。

  “随着种群增加,生活区域扩散,华北豹数量预计40只左右。”郭志宏预测。

  说着,他打开红外线相机回放。

  警惕张望。 

  “这是林麝,这是红腹锦鸡,这是黄喉貂……”没有华北豹,记者颇感遗憾,郭志宏只道寻常。

  “最近天气冷,它们的活动会减少。正常情况下我们3至4个月给红外线相机换一次电池和内存卡,这次还不到两个月,拍摄时长不够。”郭志宏说。

  风雪中逆行。 

  山涧饮水。 

  “相比红外线相机捕捉华北豹,亲眼见到华北豹概率太低了。”郭志宏说,他在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工作25年,也只亲眼见过两次。

  猛兽种群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风向标。在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华北豹无疑是一山的“王者”,它“控制”了野兔、野猪等动物数量,让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冬季不愁吃。

  “华北豹领地意识特别强,一定范围内达到饱和度,多出来的豹会移居到别的地方。”郭志宏介绍,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华北豹活动范围为方圆30公里,新出生的幼豹在成年之后必须外出拓展新的领地。

  夏季的豹子,毛色光亮。

  一直以来,郭志宏都担心华北豹受迁徙通道影响,豹子之间近亲繁殖,会引起种群退化。但他的担忧并没有持续多久,去年8月,固原市在野生动物穿行的部分公路建成“绿色通道”,并进一步论证加大“绿色通道”建设力度,在不远的将来,野生动物将安全自由穿行道路,华北豹的迁徙和繁殖之路将畅通无阻。(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剡文鑫 王雷 马国军 樊帆 文/视频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提供)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剑平